1
《马嵬》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重点难点】
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
一、导入 李商隐诗句
二、自学
1、作者介绍
中文名:李商隐 别名:李义山。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职业:晚唐著名诗人
成就: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
六体”。
诗歌特点: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
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
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
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
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3、诵读诗文自主疏通诗文大意
三、讨论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
意?
2
2、思考: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加上
“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空闻”对“不复”,
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3、颈联“此日”指哪一日?“当时”又指哪一时?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4、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
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
四、展示 五、点评
六、检测
1、对《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是怎样理解的?
2、对这首诗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
3
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
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
二者的因果关系。
3、对这首诗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
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
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
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
自己的妻子呢?
4、理解型默写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
是: , 。
2、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 。
3、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 。
八、应用 背写《马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