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元 2 教学内容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
观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书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化合反应。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具
学具
资料
准备
多媒体、学案。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情景导入:
活动一:书写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
式
活动二:比较 C、S、P、Fe 燃烧四
个反应反应的共同特征。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反应物组成、生成物组成;
活动三:交流讨论
1.判断化合反应的关键是什么?强
调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的数量?
2.判断氧化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是
否强调反应物数量?蜡烛燃烧是氧
化反应吗?
3.有 O2 参加的反应是否为氧化反
应?没有O2参加的确反应就不是氧
化反应,对不对?
检查学习情况。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蜡烛用文
字):C、S、P、F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相同点 归类
都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
由___种物质生成___种物质 化合反应
物质与___发生的 氧化反应
小组讨论完成。
2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4.什么是氧化性?它是化学性质还
是物理性质?具有氧化性最常见的
物质是什么?
什么是缓慢氧化?在生活中有哪些
缓慢氧化的例子?请举例。
活动四:小结。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典型例题:当堂演练:
活动四: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质千万种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
类教师把学生讨论的意见综合形成
结论,并板书。
小组讨论完成。
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
学生讨论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分类标准是什
么?二者本质区别?
。
完成学案当堂演练。
作业
布置
课后练习。(学案)
板书
设计
一、物质的反应类型
二、物质的分类。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