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训练(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训练(含答案)

ID:681619

大小:71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 28 章 锐角三角函 数 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 (2020·天津)2sin45°的值等于( ) A. 1 B. C. 3 D. 2 2. (2020·玉林)sin45°的值是( ) A. 1 2 B. 2 2 C. 3 2 D.1 3. (2020·聊城)如图,在 4×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 △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那么 sin∠ACB 的值为( ) A. 5 53 B. 5 17 C. 5 3 D. 5 4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4,3),那么 cosα的值是( ) A. 3 4 B. 4 3 C. 3 5 D. 4 5 5. (2019·湖北宜昌)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ABC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sin∠BAC的值为 A. 4 3 B. 3 4 C. 3 5 D. 4 5 6. 如图是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A,B,P,Q 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 的格点上,线段 AB,PQ 相交于点 M,则图中∠QMB 的正切值是( ) A. 1 2 B. 1 C. 3 D. 2 7. (2019•湖南长沙•3 分)如图,一艘轮船从位于灯塔 C 的北偏东 60°方向,距离 灯塔 60nmile 的小岛 A 出发,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 C 的 南偏东 45°方向上的 B 处,这时轮船 B 与小岛 A 的距离是 A.30 3 nmile B.60nmile C.120nmile D.(30+30 3 )nmile 8. (2020·湖北荆州)如图,在 6×6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点 A,B,C 均在网格交点上,⊙O 是△ABC 的外接圆,则cos BACÐ 的值为 ( ) A. 5 5 B. 2 5 5 C. 1 2 D. 3 2 二、填空题 9. 【题目】 (2020·攀枝花)sin60  . 10. 长为 4 m 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 45°角,作业时调整为 60°角(如图所示), 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________m. 11. 如图,在半径为 3 的⊙O 中,直径 AB 与弦 CD 相交于点 E,连接 AC,BD, 若 AC=2,则 tanD=________. 12. 某电动车厂新开发的一种电动车如图 7 所示,它的大灯 A 射出的光线 AB,AC 与地面 MN 所夹的锐角分别为 8°和 10°,大灯 A 与地面的距离为 1 m,则该车大灯照亮地面的宽度 BC 约是________m.(不考虑其他因素,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8°≈0.14, tan8°≈0.14,sin10°≈0.17,tan10°≈0.18)链接听 P30 例 2 归纳总结 13. (2019•江苏宿迁)如图,∠MAN=60°,若△ABC 的顶点 B 在射线 AM 上,且 AB=2,点 C 在射线 AN 上运动,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BC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14. 如图,AB=6,O 是 AB 的中点,直线 l 经过点 O,∠1=120°,P 是直线 l 上一点.当△APB 为直角三角形时,AP=________. 三、解答题 15. 如图,大楼 AB 右侧有一障碍物,在障碍物的旁边有一幢小楼 DE,在小楼的 顶端 D 处测得障碍物边缘点 C 的俯角为 30°,测得大楼顶端 A 的仰角为 45°(点 B、 C、E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 AB=80 m,DE=10 m,求障碍物 B、C 两点间 的距离.(结果精确到 0.1 m,参考数据: 2≈1.414, 3≈1.732) 16.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点 G 在对角线 BD 上(不与点 B,D 重合),GE⊥DC 于点 E,GF⊥BC 于点 F,连接 AG. (1)写出线段 AG,GE,GF 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AGF=105°,求线段 BG 的长. 17. 某拉杆式旅行箱的侧面示意图如图 10 所示,已知箱体 AB 长 50 cm,拉杆 BC 的伸长距 离最大时可达 35 cm,点 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箱体底端装有圆形滚轮⊙A,⊙A 与 水平地面 MN 相切于点 D,在拉杆伸长到最大的情况下,点 B 距离水平地面 34 cm,点 C 到 水平地面的距离 CE 为 55 cm,AF∥MN. (1)求⊙A 的半径; (2)当人的手自然下垂拉旅行箱时,人感到较为舒服,某人将手自然下垂在 C 端拉旅行箱时, CE 为 76 cm,∠CAF=64°,求此时拉杆 BC 的伸长距离(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64°≈0.9, cos64°≈0.4,tan64°≈2.1). 18. (2019•江苏宿迁)宿迁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推出了共享单车服务.图 ①是某品牌共享单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物图,图②是其示意图,其中 AB、CD 都与地面 l 平行,车轮半径为 32cm,∠BCD=64°,BC=60cm,坐垫 E 与点 B 的距离 BE 为 15cm. (1)求坐垫 E 到地面的距离; (2)根据经验,当坐垫 E 到 CD 的距离调整为人体腿长的 0.8 时,坐骑比较舒适.小 明的腿长约为 80cm,现将坐垫 E 调整至坐骑舒适高度位置 E',求 EE′的长. (结果精确到 0.1cm,参考数据:sin64°≈0.90,cos64°≈0.44,tan64°≈2.05)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 28 章 锐角三角函 数 培优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特殊值的三角函数值。2sin45°=2× 2 2 =2,故选 B. 2. 【答案】B 【解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形函数值可知 sin45°= 2 2 ,故选择 B. 3. 【答案】D 【解析】利用网格特征把∠ACB 放置于直角三角形中求正弦值.如图,在 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 AC= 22 CDAD  = 22 34  =5,于是 sin∠ACB = AC AD = 5 4 . A B C D 4. 【答案】D 【解析】如解图,过点 A 作 AB⊥x 轴于点 B,∵A(4,3),∴OB= 4,AB=3,∴OA= 32+42=5,∴cosα=OB OA =4 5. 5. 【答案】D 【解析】如图,过C作CD⊥AB于D,则∠ADC=90°, ∴AC= 2 2AD CD = 2 23 4 =5.∴sin∠BAC= CD AC = 4 5 .故选D. 6. 【答案】D 【解析】如解图,将 AB 平移到 PE 位置,连接 QE, 则 PQ=2 10, PE=2 2,QE=4 2,∵△PEQ 中,PE2+QE2=PQ2,则∠PEQ=90°,∴tan∠ QMB =tan∠P=QE PE =2. 7. 【答案】D 【解析】过 C 作 CD⊥AB 于 D 点,∴∠ACD=30°,∠BCD=45°,AC=60. 在 Rt△ACD 中,cos∠ACD= CD AC ,∴CD=AC•cos∠ACD=60× 3 2 =30 3 . 在 Rt△DCB 中,∵∠BCD=∠B=45°,∴CD=BD=30 3 ,∴ AB=AD+BD=30+30 3 . 所以此时轮船所在的 B 处与灯塔 P 的距离是(30+30 3 )nmile.故选 D . 8. 【答案】B 【解析】过 A 点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 D,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点 A,B,C 均在网格交点上, ∴AD=1,CD=3,∴ 2 23 1 10AC = + = , 过点 B 作 AC 的垂线,垂足为 E, ∴ BEACBCADS ABC  2 1 2 1 ,即 BE 102 1212 1 ,∴ 10 5BE = . 在 Rt ABDD 中, 2 21 1 2AB = + = , 在 Rt ABED 中,AE= 5 102)5 10()2( 22  , ∴cos∠BAC= 5 52 2 5 102  AB AE . 二、填空题 9. 【答案】 3 2 【解析】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知sin60  3 2 . 10. 【答案】2( 3- 2) 【解析】开始时梯子顶端离地面距离为 4×sin45°=4× 2 2 = 2 2,移动后梯子顶端离地面距离为 4×sin60°=4× 3 2 =2 3,故梯子顶端沿墙面 升高了 2 3-2 2=2( 3- 2)m. 11. 【答案】2 2 【解析】如解图,连接 BC,∵AB 是⊙O 的直径,∴∠ACB= 90°,∵AB=3×2=6,AC=2,∴BC= AB2-AC2= 62-22=4 2,∵∠D= ∠A,∴tanD=tanA=BC AC =4 2 2 =2 2. 12. 【答案】1.6 [解析] 如图,过点 A 作 AD⊥MN 于点 D. 由题意可得 AD=1 m,∠ABD=8°,∠ACD=10°,∠ADC=90°, ∴BD= AD tan8°≈ 1 0.14 , CD= AD tan10°≈ 1 0.18 , ∴BC=BD-CD≈1.6(m). 13. 【答案】 3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