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1.关于离子方程式 Cu2++2OH- Cu(OH)2↓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表示所有铜盐和强碱的反应
B.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也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C.离子方程式中的 OH-可代表所有的碱
D.反应中可看到 Cu(OH)2 白色沉淀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为胶体
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C.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明矾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3.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
线伤害,臭氧(O3)是一种(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铜丝、石墨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5.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Cu2++2OH-===Cu(OH)2↓
CuSO4+2KOH===Cu(OH)2↓+K2SO4
B.CO2-
3 +2H+===CO2↑+H2O
BaCO3+2HCl===BaCl2+H2O+CO2↑
C.Ca2++CO2-
3 ===CaCO3↓
CaCl2+Na2CO3===CaCO3↓+2NaCl
D.H++OH-===H2O
2KOH+H2SO4===K2SO4+2H2O
6.下列反应①和②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①稀盐酸+碳酸钠溶液;②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
B.①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②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
C.①氯化钡溶液+稀硫酸;②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
D.①稀盐酸+碳酸钙粉末;②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7.下列化学方程式相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CO3+2NaOH===Cu(OH)2+Na2CO3
Cu2++2OH-===Cu(OH)2↓
B. Ba(OH)2+H2SO4===BaSO4↓+2H2O
Ba2++SO2-
4 ===BaSO4↓
C. AgNO3+NaCl===AgCl↓+NaNO3
Ag++Cl-===AgCl↓
D.Cu+2AgCl===2Ag+CuCl2
Cu+2Ag+===Cu2++2Ag
8.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2Mg=====
点燃
C+2MgO,该反应属于( )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 ⑥离子反应
⑦非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③⑦ B.②③⑥
C.③⑤ D.④⑥
9.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H2O2===2H2O+O2↑
B.CuCl2+2NaOH===Cu(OH)2↓+2NaCl
C.2Na+2H2O===2NaOH+H2↑
D.2Cu+O2=====
△
2CuO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
B.将 1 L 2 mol·L-1 的 FeCl3 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为 2NA(设 NA 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C.纳米级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存在纳米级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
D.将饱和 FeCl3 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 Fe(OH)3 胶体
11.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12.下列试剂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饮用纯净水 B.水银
C.石灰水 D.肥皂水
13.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豆腐、果冻、肉冻等生活中的凝胶态物质是某些胶体聚沉形成的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 FeCl3 溶液和 Fe(OH)3 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比较稳定
14.在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
①N2+O2 2NO;
②4AgNO3 2Ag2O+4NO2↑+O2↑;
③2NH4Cl+Ba(OH)2 BaCl2+2NH3↑+2H2O。
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15.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B.化合物中某元素处于最高价,该化合物只能被还原
C.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越强
D.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
16.硫单质在反应 3S+6KOH===2K2S+K2SO3+3H2O 中的变化是( )
A.被氧化
B.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1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阳光穿过树林枝叶间的间隙形成“光柱”
18.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西红柿中含有
比较多的维生素 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 价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 C 作催化剂
B.砒霜是砷的氧化物,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可能是+3 价砷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 C 作氧化剂
19.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
+2Cl-;③2Fe3++2I-===2Fe2++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③中被氧化
B.反应②中当有 1 mol Cl2 被氧化时,转移 2 mol 电子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I2>Br2>Fe3+
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
20.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硫酸、CuSO4·5H2O、苛性钾
B.硫酸、冰水混合物、烧碱
C.硝酸、食盐水、苛性钠
D.盐酸、蔗糖水、生石灰
2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混合物、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硝酸、食盐水、火碱
C.氧化铁、小苏打、熟石灰
D.硫酸、空气、纯碱
2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H3 B.(NH4)2SO4
C.Cl2 D.NaCl 溶液
23.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物质
选项
甲 乙 丙
A CuO CO2 H2O
B C CO CO2
C CaCO3 CaO Ca(OH)2
D H2SO4 H2O H2
24.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石灰乳与 Na2CO3 溶液混合:Ca2++C CaCO3↓ 正确
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C +2H+ CO2↑+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
成离子形式
C
向 硫 酸 铜 溶 液 中 加 入 氢 氧 化 钡 溶
液:Ba2++S BaSO4↓
正确
D
氢氧化钙溶液与含等物质的量 H2SO4 的稀硫酸混合:
Ca2++2OH-+2H++S CaSO4↓+2H2O
错误,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不正确
25.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盐酸 B.液态氯化氢
C.干冰 D.氢氧化钠固体
二、非选择题
26.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贯穿古今。
(1)下列有关生产、生活的事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a.用石斧解剖 b.早期的农业耕作 c.简单机械织布 d.祥云火炬燃烧
(2)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
还原反应的关系”也可用如图 2 所示表达。
试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属于类型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
出一个有水参加的符合类型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面的适当位置。
物质
(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置换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
28.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 A 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 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 ③蔗糖晶体 ④酒精 ⑤氯化钠溶液 ⑥
氢氧化钠溶液 ⑦稀盐酸 ⑧硫酸铜溶液
(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下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
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
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3) 已 知 : CO2 + Ca(OH)2===CaCO3↓ + H2O , CaCO3 + CO2 + H2O===Ca(HCO3)2 , 且
Ca(HCO3)2 易溶于水。若在(2)题图中,电解质溶液为 Ca(OH)2 溶液,向溶液中逐渐通入
CO2。则: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
CO2 气体量的关系(x 轴表示 CO2 通入的量,y 轴表示导电能力)。
29.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 Fe(OH)3 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 FeCl3 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沸水
C.NaOH 浓溶液 D.NaCl 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 Fe(OH)3 胶体的制备实验: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 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1~2 mL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 。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 FeCl3 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 。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 FeCl3 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 10 分钟,请评价是否正
确 。
(3)写出制备 Fe(OH)3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证明
有 Fe(OH)3 胶 体 生 成 的 实 验 操 作
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
是 。
(4)Fe(OH)3 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 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30.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盐酸(硫酸),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Na2CO3),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CuCl2),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一、选择题
1.B
2.A
解析:A
解析 硅酸和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选项 A 错误。
【考点】胶体的相关综合与应用
【题点】胶体应用的综合
3.C
解析:C
解析 臭氧(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
【考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判定
【题点】判断某一物质可能的类别
4.D
解析:D
解析 酸(如氯化氢等)、碱、盐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大部分有机物
(如蔗糖等)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题点】由导电性识别电解质
5.B
解析:B
解析 选项 B 中的碳酸钡不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
【考点】离子方程式
【题点】由离子方程式确定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6.C
解析:C
解析 选项 A 中碳酸钠(CO2-
3 )与碳酸氢钠(HCO-
3 ),选项 B 中①生成的可溶性盐氯化钠和②
生成的难溶性盐硫酸钡,选项 D 中碳酸钙(CaCO3)与碳酸钠(CO2-
3 ),它们在离子方程式书写
时要求不同,其离子方程式不同。
【考点】离子方程式
【题点】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
7.C
解析:C
解析 碳酸铜难溶,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应为 CuCO3+2OH-===CO2-
3 +Cu(OH)2,
A 错误;反应 Ba(OH)2+H2SO4===BaSO4↓+2H2O 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 Ba2++2OH-+2H+
+SO2-
4 ===2H2O+BaSO4↓,B 错误; 氯化银难溶,用化学式表示,离子方程式应为 Cu+
2AgCl===Cu2++2Cl-+2Ag,D 错误。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与意义
【题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8.C
解析:C
解析 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化合价反应前后有变化,也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题点】多角度识别判断反应类型
9.B
10.C
11.A
12.B
解析:B
解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考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判定
【题点】由物质的种类判断物质的类别
13.C
14.A
15.A
16.C
17.C
18.B
19.D
20.C
21.B
22.B
23.C
24.B
25.A
二、非选择题
26.(1)d (2)HCl+NaOH NaCl+H2O(合理即可)
C+H2O(g) CO+H2(合理即可)
27.(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
(2)①CaCO3 CaO+CO2↑ ②3Fe+2O2 Fe3O4
③Fe+2HCl FeCl2+H2↑ ④CaCO3+2HCl CaCl2+H2O+CO2↑
28.(1)⑤⑥⑦⑧ (2)D (3)D
29.(1)B (2)①正确 ②不正确 ③不正确
(3)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
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丁达尔效应 (4) B
30.(1)适量 BaCl2 溶液 Ba2++SO2-
4 ===BaSO4↓
(2)适量澄清石灰水 CO2-
3 +Ca2+===CaCO3↓
(3)适量 NaOH 溶液 Cu2++2OH-===Cu(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