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0 题,满分 60 分)
1.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 国王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
B.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趋势
C.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答案】D
2.根据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主要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九个国家先
后崛起的描述,有人设计了四个标题,其中与俄罗斯对应的是
A. 依托新国新梦催生的
B. 从天涯海角走向现代的
C. 饱经激情岁月洗礼的
D. 以风云新途寻道图强的
【答案】D
3.不少史学家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具备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体
现这一现象的举措是
A. 确立君主专制
B. 实行双王政治和君主立宪
C. 开创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
D. 确立议会制度
【答案】C
4.英国《权利法案》的“法”对君权的作用是
A. 配合君权
B. 限制君权
C. 平分君权
D. 强化君权
【答案】B
5.19 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
态度。1898 年, 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
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 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 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 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 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B
6.“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
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重释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
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 既符合传统且又顾及人民的心理
B. 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 对国内外政治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D. 导致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答案】A
7.历史学家评论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A.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依然顽固
B.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议席
C. 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 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答案】B
8.沃尔特· 白哲特说,英国内阁是“立法机构的一个委员会,它被选举出来成为行政机
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是立法机构
B. 内阁由普选产生
C. 内阁掌握行政权
D. 议会对内阁负责
【答案】C
9.1787 年 9 月 17 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
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
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④“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
⑤“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答案】C
10.19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
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C.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
D. 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答案】B
11.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表现在
A. 由选民直接选出
B.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 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
D. 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答案】B
12.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
要么我们就保持 13 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华盛顿的这一警告所针对的是
A. 美国刚宣布独立,英美力量悬殊
B. 赢得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邦联制面临危机
C. 美国联邦宪法遭到强烈抵制
D. 南北方因黑奴制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B
13.1785 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A. 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 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 美国南北分裂
D. 英国尚未承认美国独立
【答案】A
14.“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
议会(参议院)负责。”“这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甚至没
有指明国家政治体制的条文。”材料中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 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美国 1787 年宪法
D.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B
15.1702 年威廉去世,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她讨厌辉格党,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
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
C.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
D.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答案】C
16.据《美国历史十五讲》:“新宪法的通过……使美国成为‘最完善的’现代国家,从而
最终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美国“完成了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任务”
主要是指
A. 建立了联邦制体系
B. 构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完善了民主选举制
D. 实现了各州之间的互相妥协
【答案】A
17.英国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威廉 三世即位后任用两党
人士入阁参谋,但由于政见不同,内阁成为吵架的场所。1693 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
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这些变化
A. 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
B. 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使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
D. 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答案】B
18.《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
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
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
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宗教改革
③海外扩张
④资产阶级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19.1815 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
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 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
调整的根源是
A. 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 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 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 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答案】B
20.义和团运 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
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
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20 分,22 题 20 分,满分 4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
命”吸取了 40 年代革命和 1660 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
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 1661 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
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
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
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
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 权力不断衰落,
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
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
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
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方向: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
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
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表现: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
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22.自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睦邻关系尤为令人深思,
为今天提供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对于海峡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相信“两国人民”一定会
有相同的要求:希望向法兰西伸出援助之手,以平息暴乱恢复原有的和平。
……暴徒的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以致为我的行动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我们要为实现和平的
行动就要开始了。
——1793 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小)
材料二现在是应该分清敌友的时候了,虽然目前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是向左,向右?……他
们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对付敌人.这样更有利于采取主动而把握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1903 年英国首相贝尔福
材料三我们非常同情您及您的国家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得不幸,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补
偿。……我个人也非常赞同维尔逊先生关于“对于德国的惩处应限定在不致成为其复仇的借
口”的忠告。因此建议总理重新考虑您的计划。
——1919 年劳合.乔治对克交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两国人民”应该是指哪些阶级或阶层?并指出英国采取军
事行动的企图。
(2)分析指出英国首相贝尔福讲话的主要背景。以史实说明英国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把握
了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3)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对法国政策的什么变化?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相同
动机?分析这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答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答案】(1)、法国的封建势力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害怕法国的强大与他争夺欧洲霸权和世
界霸权。
(2)、背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而英国还游离于两大集团之外。
没有完全达到。随同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败了主要对手德国,夺得了其海外殖民地,并与
法国掌握了国际联盟;但法国要掌握欧洲霸权,美国要与其争夺世界霸权,日本在太平洋也
扩张势力,而且自身实力也有衰退。
(3)、由阻止敌视法国到联合法国。联合一方以限制主要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
的实力有很大的衰退。4、国家实力是实施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与邻为善,才能与邻为伴。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