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
课题 第 6 单元 第 1 章 第 2 节 细菌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2. 说出细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制作细菌模型,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尝试通过将细菌与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 制作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分析,培养理性的、缜密的思维方式。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通过学习细菌的生殖,认同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学情
分析
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和生活条件,生对
细菌与人体的一些疾病有一些小部分的理解,但是由于细菌没法用肉眼观察,所以学生对细菌的特
征、细菌的发现史较为陌生。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对思
维导图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较熟练地使用思维导图。
重点
难点
重点:
1.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
1.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教学
方法
实践法、多媒体演示法、小组讨论归纳法、概念图法
教具
学具
教具:腐烂的猪肉汤 1 份、新鲜的肉汤 1 份、微课、视频、橡皮泥 12 份、细菌的贴图 9 份
学具:导学案
教学
流程
图
实物、视频导入
进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介
绍
细
菌
的
发
现
史
细菌的发现
视
频
再
先
巴
斯
德
实
验
学
生
分
析
实
验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
菌
的
大
小
与
形
态
图
片
对
比
,
归
纳
概
念
橡
皮
泥
制
作
细
菌
结
构
模
型
细菌的生殖
细
菌
的
生
殖
方
式
技
能
训
练
资
料
阅
读,
认
识
芽
孢
完 善 概 念
图 , 学 生
小结
一、创设情
境,设疑导
入(2min)
【展示】:常温放置 3 天的猪肉汤和新鲜的肉汤
【提问】:
1. 你能闻到新鲜的肉汤和腐败的肉汤分别是什
么气味?
2. 肉汤的腐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播放】《细菌的科普》
学生闻两种肉汤的气
味
思考回答:
细菌、微生物等
观看视频
运用实物、视频
创设问题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引入思考
二、细菌的
发现
(4min)
资料 1:利用 ppt 介绍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列
文虎克
听课
再 现 鹅 颈 瓶 实
验,给学生直观
感受实验过程,
最后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思
考的能力,对实
验的分析,培养
学生理性的、缜
密的思维方式
资料 2: 19 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细菌
是自然发生的。
资料 3:1864 年——巴斯德进行鹅颈烧瓶实验
【视频】《鹅颈烧瓶实验》
【思考】
1. 巴斯德试验中哪一个瓶子的肉汤会腐败?
2. 这两个瓶子形成一组什么实验?
得出结论: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
的
观看视频,并思
考导学案上“概念构
建一”的三个问题
三、细菌的
大小、与形
态
(5min)
一、展示细菌图片,感受细菌大小
【提问】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东西也没有
吗?
利用 PPT 播放显微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钉子
“面貌”图片,放大倍数为 33 倍、100 倍、200
倍、300 倍、500 倍、15000 倍、30000 倍、70000
倍
【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的微小
二、展示不同形状细菌图片,进行分类
【活动】请两位学生,在讲台上对 9 种细菌的图
片按照形态进行分类。
【展示】同时展示 9 种不同形态的细菌
【提问]】根据细菌的形态,你能将细菌分成几类,
分别是哪几类?
观看图片,感受细菌
的大小
小结,
观 察 不 同 细 菌 的 图
片,对细菌进行分类,
并完成导学案“概念
构建二”的内容
通过观察不同倍
镜下的细菌,让
学生在惊讶中走
进细菌,直观感
受细菌的大小非
常微小
通过观察让学生
自主归纳,并通
过 一 个 分 类 活
动,使学生能够
做中学
四、细菌的
结构及营养
方式
一、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活动】制作细菌的结构模型
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小组合作,利用橡皮泥制
学生根据微课内容,
小组合作,利用橡皮
泥制作细菌的结构模
通 过 学 生 动 手
做,培养学生的
合作能力,在做
中学,利用模型,
(19min) 作细菌的结构模型,并进行分组比赛
【思考】
1. 你是如何制作细菌的遗传物质的?
【展示】所有模型、两小组的细菌模型
【提问】
1.细菌的结构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2.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或荚膜?它们的作
用是什么?
3.你们在制作细菌的模型时是怎样制作细菌的
DNA 的?
【小结】1.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2.小结细菌的鞭毛、荚膜的作用
二、真核生物的概念与细菌的营养方式
【展示】细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
图
【思考与讨论】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
么?
引出原核生物的概念
原核生物:有 DNA 集中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
核的一类生物
【练一练】下面哪个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 )
A.细菌(图) B.蓝藻(图)
C.支原体(图) D.酵母菌(图)
2. 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他们在营养
上是否相同?
【小结】细菌的营养方式:绝大多数细菌是利用
现成的有机物
型,并进行分组比赛,
完成导学案“概念构
建三”的第 2 小题。
评选最完整最好看的
细菌模型
请两个小组展示细菌
模型,介绍细菌的结
构和回答三个问题
观察讨论,总结出原
核生物的概念
练习
思考总结
细菌的营养方式
将平面的知识立
体化,加深对细
菌的结构这一重
要概念的理解
通过展示不同的
细菌模型,进行
对比,纠正学生
错误的知识,构
建新知识,同时
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分
析,培养学生读
图能力
练习巩固,加深
对原核生物这一
概念的理解
通过比较法,归
纳出细菌的营养
方式
五、细菌的
生殖(5min)
一、阅读课本,收获新知
【展示】细菌分裂图
【问题】细菌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
【动画】《细菌分裂》动画
【算一算】假设食物及空间充足,你手上有 1 个
观察图,回答
观看动画
通过图片来展示
细菌的分裂方式
细菌,分裂一次得 2 个,分裂第二次是 4 个,第
三次是 8 个,依次类推,分裂第 N 次是多少个细
菌?
【展示】芽孢图
简单介绍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般条件下可以
生存十多年,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能
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活动】假设制作的这一个细菌(模型)遇到不
良环境,形成芽孢,请你以这个细菌的模型为基
础,利用橡皮泥制作出芽孢
小结: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
计 算 并 完 成 导 学 案
“概念构建四“第 2
题”
听课
动手
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动
画、计算,认识
细菌繁殖的特点
通过问题、活动,
让学生更好理解
细菌遇到不良环
境会形成芽孢,
芽孢是休眠体,
不是生殖细胞
六、小结
(5min)
利用 3 分钟完善课前已绘制的概念图
【展示】学生的概念图,进行小结 完善概念图、学生小
结本节内容
构建本节的知识
网络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2.细菌的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4.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为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出色完成了构建概念、共同探究、表达交流
等工作,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
做中学的乐趣。通本节课是一节学生却难以接触的内容,在本节的设计中,一共有 5 个亮点:
1.亮点一: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自主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充分
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2.亮点二:利用实物、视频导入激起兴趣、利用问题引导,合作学习获取新知,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
力。
3.亮点三:利用制作模型法、概念图法等,让学生在快乐的动手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
做中学的理念。
4.亮点四:利用概念图法,让学生自主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通过概念的构建,既可以形成新的知识网
络,也可以给师生及时反馈。
5.亮点五:本节课运用了活动教学法,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