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殖,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内容后,
从感性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教材紧接着安排本节内容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细菌的
大小、形态通过图片等直观认识较容易理解,但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推
断细菌的营养方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应发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
进行科学推断。八年级的学生年龄稍大,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提高,课外知
识较丰富,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等直
观手段,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
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研究在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从大小、形态、结构、生殖等方面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2、通过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培养学生科学推断能力。
3、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科学品
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 体会科学的探究精神,认同科学的发展与
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引导学生认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通过比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2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本节
学习。
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
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
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
肚子里去’。那时,我想同学
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
的恐惧。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
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
的面纱。提出问题:细菌是怎
样被发现的呢?
自主学习
细菌的发现
学生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前搜
集的资料,寻找问题答案。
①找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细
菌的知识。
②找出细菌产生的两种观点,并
进行比较。
③口述巴斯德“证明细菌是由原
来细菌产生”的实验。
(对学生的发言鼓励评价,对学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手上
有大量的细菌,“饭前便后要
洗手”“不洗手吃饭会生病”
这些常识已是妇孺皆知,可是
在 300 年以前,别说是一般人,
就连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
也不知道有细菌的存在,那是
谁发现了细菌呢?
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发学生
思考。
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进行及时
评价。
问题 1: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
问题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用大屏幕展示巴斯德的实验
3
归纳能力表示肯定。)
合作探究
表达交流
细菌的形态和结
构
认识图片,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对象
的、微观的细菌知识有个较直观
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
形,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73 页“观察
与思考完成思考题: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
( )( )和
( )集中的区域,并
没有成型的
( ),
( )叶绿体。
2、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
( )
( )。
小组合作:
比较细菌细胞和植物细胞、动物
细胞的区别(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推断:
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我们认识一种生物,一般从哪
些方面入手呢?
1.用比喻的方法介绍细菌的大
小,并展示细菌图片进一步说
明细菌的微小
2 以图片形式显示细菌的三种
形态,让学生区分类别。
3.总结归纳细菌的三种基本形
态。
4.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
关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
大肠杆菌
转入细菌结构讲述。
细菌的形态不一样,但既然都
属于细菌,他们的基本结构是
相同的,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哪些呢?
它与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细胞又
有什么区别?
思考:1、细菌是否由细胞构
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
多细胞生物?
2、在结构组成上,细菌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
同?
3、根据细菌的结构,推
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引导学生区分自养和异养
显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和细菌结
4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意见。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主
动获取知识,强化学生图文分析
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
语言描述能力。)
构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
论。
你是怎样推断的?
精讲点拨
细菌的生殖
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过程,掌握
细菌的分裂生殖。
归纳细菌生殖的特点:①细菌分
裂时一个分裂成两个,分裂速度
快;
通过计算和展示的材料了解细菌
繁殖的速度和惊人的数量,并对
搞好卫生进行讨论
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评
价。
归纳细菌的另一个特点:②有些
细菌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屏幕展示细菌分裂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细菌分裂
结果。讨论完成《技能训练》
练习,计算细菌分裂后数量。
进行及时评价。
展示有些细菌形成芽孢的图
片。
说明芽孢是休眠体而不是生殖
方式。
。
归纳细菌的另一个特点:有些
细菌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整合提升 回顾知识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屏幕展示归纳总结。
各组总结学会了哪些知识?用
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
题?在学生所谈收获基础上对
本节课进行总结。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疑
问,师生共同答疑。
5
反馈评价 学生思考并回答
(检测学生本节知识的掌握程
度)
1.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
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2、对学生答案做出评价并加以
补充。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 细 菌
发现者 ( 列文.虎克 )
微生物之父 ( 巴斯德 )
(单 )细胞生物,个体十分( 微小 )。
( 球 )菌
( 杆 )菌
形态
(螺旋 )菌
( 细胞壁 )
基本结构 ( 细胞膜 )
( 细胞质 )
( DNA )集中区域
( 荚膜 )_保护_
特殊结构
( 鞭毛 )_运动_
营养方式 (无)叶绿体,营养方式为( 异养)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 分裂 )生殖,有的形成( 芽孢 )。
细
菌
发现
形态
结构
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