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失声痛哭、囫囵吞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
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
高尚品质。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 课时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在上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鲁迅笔下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也看到了一个向往童真童
趣的少年鲁迅。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鲁迅,看看在鲁迅的亲侄女眼中他是怎样的一番模样。
一起来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
2 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殡仪馆(bìn)追悼(dào)吊唁(yàn)
水浒传(hǔ)约翰(hàn)镊子(niè)
敷药(fū)女佣(yōnɡ)咳嗽(sou)
逝世(shì)囫囵(húlún)
3 提示课文中的词语,请同学解释,教师给予正确指导。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本课指做事不顺当。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对死者表示悲痛的仪式。
爱戴:尊敬、热爱并且拥护。
挽联:为哀悼死者而写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对其家庭表示慰问。
羞愧:难为情,害羞,并感到惭愧。
惊异:惊奇、诧异。
个性:一个比较固定的特性。
悔恨: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恨自己不该这样。
爱抚:疼爱、抚慰。
深奥:含义很深,不容易懂。
硼酸水:硼酸,鳞片状的白色晶体。医药上用来做消毒防腐的药水。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整个枣子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
不加分析、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悟,明白。恍然,突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了。
张冠李戴: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颠倒了事实。
饱经风霜:饱,充分。风霜,比喻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长期艰难困苦生活。
各色各样:各种各样。本课指各种职业,各个方面的人都有。
怒号:大声地吼叫,多指野兽的叫声或风声。
麻木:身体上某些部分失去感觉,也指对外界事物不关心,反应迟钝。
黄包车:一种由人拉、有两个轮子的车子,是旧时载人的交通工具。
女佣:佣,被雇佣的人。女佣,女仆。
二、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课文以引起回忆——回忆几件事的思路,把课文分为五个部分。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确定各部分意思。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主要讲鲁迅先生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 4~13 自然段):主要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 14~22 自然段):主要写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
第五部分(第 23、24 自然段):主要写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讨论、了解鲁迅先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组织同学讨论、了解鲁迅先生,使学生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
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课,回顾所学字词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 找五名同学分别读一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
并画出有关句子。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默读第四部分,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
①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出示: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扶、洗、敷、扎、掏、叫、给等表达了鲁迅关心、爱护劳动人民的感情。)
②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
明确:鲁迅先生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是多么可怜,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的不合
理所造成的,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
的痛苦,因而越想越生气,脸色变得严肃(同情穷人)。
③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出示:“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
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
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
明确:这段描写起了烘托渲染的作用,突出了“车夫”生活悲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
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部分,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迅先生不仅没有架子,而且体贴关心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女佣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明确:“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从生活的小事关心女佣。从中可以看出鲁
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热爱劳动人民”。
(3)小结第四、五部分。
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会得到人们的爱戴。
板书:同情人民
三、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1 找同学读第二部分,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1)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是怎样读书的?(“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伯父批评的方法极其巧妙。“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样说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
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3)“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
(“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全说错了,所以感到很“羞愧”,“悔恨”的是当时没有
认真读书。所以“比挨骂还难受”。)
(4)“伯父”通过谈论《水浒传》了解了“我”读书“囫囵吞枣”,指出了“我”的不
足,并送给“我”两本书。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反映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青少年。)
板书:关心学习
2 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同学由词理解句子,学习鲁迅先
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这种精神。)
(1)“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可以从三方面指导学生理解。①从字面分析: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人走在
黑暗中因看不清,容易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②从句子的含义来分析,在那反动分子横行、
白色恐怖的旧社会,进步人士、革命人士常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③从作者的写作意
图分析,作者就是要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
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革命者
处处受迫害,人民革命斗争处处遭到镇压。)
(2)“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
“恍然大悟”的“恍然”是突然清醒的样子,“悟”是明白的意思。这个词形容一下子
明白了。“我”明白了是碰墙把鼻子碰扁了。
(3)作者“明白”的对吗?“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
孩子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理解错了。所以在座的人都笑了。由“碰壁”谈起,虽
然这场谈话谈笑风生,可是当时人们心情并不轻松,因为他们言谈中无不流露着对敌人的憎
恨。
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
板书:憎恨敌人
四、朗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鲁迅先生在世时,他为别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们是怎样悼念、爱戴他的呢?请
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什么事使“我”惊异?
1 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
(伯父逝世,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 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
(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许多人来追悼他”,
说明参加追悼会的人多。②“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说明追悼会上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多。③“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
有。”说明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
3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
(人民深切怀念,无比爱戴鲁迅先生。)
指导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因“年纪还小”而产生的“惊异”。
板书:深切怀念。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鲁迅生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因此人民爱戴他。
板书: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五、齐读全文,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品德。
一、总结全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
几件事,使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的几件事,谈谈你
的看法,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启发学生大胆发言,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关心青少年成长;憎恨敌人。)
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组织学生讨论每一部分的内容,练习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
小标题是对一部分内容的高度概括,它通常用词语或短句标明,这些词语或短句在字数
或形式上要相对一致。
指导学生逐段读书逐段分析,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认定一个比较简练明确的词语或短句
作为小标题。
一:深受爱戴二:谈论《水浒》
三:笑谈“碰壁”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指导朗读全文,体会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学生齐读二、三、四、五部分,教师最后朗读第一部分,或者教师朗读第一部分,学生
朗读后面几部分,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的关系。在同学们讨论发言的
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课文第一部分是总述,也是结果,人民无比爱戴鲁迅先生。后面几
部分用具体事例分述,也是出现第一部分那种结果的原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
四、理解本课中心的含义,概括本课中心思想。
1 理解中心思想的含义。
任何作者写任何文章都是有目的的,都要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情感,说明一
个道理,或批评、赞扬什么。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的、说明的、论述的这个目的就是这
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按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的要求,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一般应该这样写:课文赞扬
了……或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课文说明了……或揭露……或反对……等。总之,
中心思想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中心思想语句要精练,有高度。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同学们认真
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出示幻灯片:课后练习题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
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崇敬、怀念伯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并谈谈体会。然后教师可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课的中心思
想。
板书:崇敬怀念。
五、课堂小结。
有位作家说过,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鲁迅。毛泽东以
他的英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鲁迅以他毕生的精力,在文化阵线上为革
命者高声呐喊,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
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课文中一些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词句。
2 介绍一个你所了解的如鲁迅先生一样“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感情基调明显,利于学生进行感悟的文章。这篇文章,既
有作者周晔对作为伯父的鲁迅先生浓浓的感激、思念之情,也有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以车夫
和佣人阿三为例子呈现的人民大众对鲁迅的深沉的质朴的感情,在了解许多鲁迅的事例之
后,读者——也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产生了对鲁迅的敬佩、怀念之情。这些感情应该成为
课堂的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和学生一起烹制一桌浓浓的感情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