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着火点低 D.火柴梗接触不到氧气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
的是: ( )
A.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 2 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 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
C.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5、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
是 ( )
A. CH4 和 O2 B.H2 和 CO C.CO2 和 CH4 D.CO2 和 O 2
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二 填空题
1.下列做法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烟的烟丝中加入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4)烧菜时油锅着火;
(5)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单选题
1.我市中考实行网上阅卷.答题时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2B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木炭 D.C60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金刚石 C.氨气 D.蒸馏水
3.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4.近期在俄罗斯发现世界上第一颗嵌套钻石(如图),也就是钻石里面还包着另一颗小钻石。其被取名为
“俄罗斯套娃钻石”。下列有关“俄罗斯套娃钻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新型碳的化合物 B.它能在液氧中燃烧
C.它里面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D.它的结构与石墨相同
5.科学家们对石墨进行机械剥离,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Cn)。石墨烯和铜有着一样
出色的导电性,而且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石墨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石墨制取石墨烯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石墨烯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6.金刚石、石墨、C60 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7.今年 3 月《苏州日报》报导:“太仓奥特斯维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后,我市光伏电池产突破 7000 兆瓦。”
下列有关“光伏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风能转化为电能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物理性质不同
C.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有毒,二者都是空气污染物
D.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
9.观察右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
10.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储存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过程能减缓酸雨污染
C.还原过程中 CxHy 生成的 CO2 和 H2O 质量比为 22:9,则 x:y=1:2
D.整个转化过程中有机物除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 2 2 24NO 10CO O 2N 10CO 一定条件
11.如图所示,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食堂或家庭中安装报警器。下列燃气的性质中,能确定安
装报警器位置的是( )
A.毒性 B.密度 C.气味 D.溶解性
12.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发生污染或污染程度很小的载客工具。下列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环
境污染最大的是()
A.和谐号动车 B.柴油汽车
C.天然气汽车 D.氢气动力车
13.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如图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 )
A.重油 B.润滑油 C.汽油 D.石油气
1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约为 0.94%
B.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燃料、水能等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2.5%
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15.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PM2.5 漂浮在空气中容易造成雾霾天气。为了减
少 PM2.5 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C.研发新能源汽车 D.禁止使用煤或石油做燃料
二、综合应用题
16.乙二醇(C2H6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工业煤制乙二醇,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
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图 1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二醇是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3 个乙二醇分子可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
(2)煤作为化石燃料之一,属于 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造气”过程的微观示
意图如图 2 所示,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铜,请写出合成气的一种成分与 CuO 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4)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草酸(C2H2O4) B 甲醇(CH3OH) C 尿素[CO(NH2)2]
(5)乙二醇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组成大气的两种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煤、石油、天然气并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的综合利用是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降低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方
法之一、
(一)将煤制成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就是在高温下将煤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煤气(还
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试写出工业上生产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二)某课题组为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作了如下准备:
1.收集信息:①H2+CuO
Δ
Cu+H2O;②CO+CuO
Δ
Cu+CO2
2.设计实验装置:
请分析上述信息和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_____;
②装置 C 的目的是_____;装置 D 的作用是_____;
③装置 E 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④实验中两次用到盛无水硫酸铜的装置,其目的分别是 A(1)_____,A(2)_____;
⑤整个实验装置的设计有缺陷,是_____;
⑥若通入的水煤气总质量为 3.2g,E 中黑色粉末的质量减少了 3.2g,该水煤气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_____。(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18.我国多晶硅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副产品存在生态隐患,多晶硅产业以石英资源为基础,石英的主要
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二
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 与玻璃塞中的 SiO2 缓慢地发生反
应生成 Na2SiO3 和 H2O,而 Na2SiO3 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 +2C
高温
Si + 2CO↑,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 H2 还原 SiHCl3 过程中混入 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 。
③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 A 需要循环使用,A 的化学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2.A3.B4.B5.D6.D7.C8.B9.A10.C11.B12.B13.D14.A15.D
16.有机 3C2H6O2 不可再生 2 2C H O HCO 高温
2CuO CO Cu CO C
2 6 2 2 2 22C H O 5O 4 6H OCO 点燃
17.C+H2O
高温
CO+H2 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 除去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 除去水
煤气中和装置 B、C 中引入的水蒸气 黑色固体逐变成红色 验证水煤气中水蒸气的存在 检验水煤
气中是否含有氢气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93.8%
18.原子 +4 价 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 置换反应 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发生爆
炸 HCl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O2 B.N2 C.H2 D.CO2
2.鉴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 )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用燃着的木条和带火星木条检验
D.用带火星的木条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 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04 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一定含有 H2和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 H2和 CO2,可能含 CO
D.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含有 CO、H2
4.二氧化碳虽然只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
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 X 处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人和动物的呼吸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相对应的用途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一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还原性
7.下列有关 CO2 和 C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CO 都能用于灭火
B.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 CO 不能
D.CO、CO2 在空气中含量高都能使人死亡,因为它们都有毒性
8.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 O2 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
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某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 CO2
C.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来验证 CO2 能否与水反应
D.点燃某无色气体,火焰为淡蓝色,则该气体是 H2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铁丝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故一氧化碳也能灭火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同种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 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 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 CO2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11.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氢气
C.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铁丝和铝丝
D.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1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 BC 制取氧气 B.用 AE 制取二氧化碳
C.用 AD 制取氧气 D.用 AC 制取二氧化碳
13.卫生间所用洁厕灵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应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气 D.氧气
14.如图是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 2 2 2H O CO、 、 中的一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集气瓶的放置方法判断,瓶①②存放的是 2 2H CO、
B.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是 2CO
C.把澄清石灰水放入③中,会变浑浊
D.用点燃的木条放入③中,若气体燃烧,则存放的是 2O
15.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 X 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1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二氧化碳性质稳定 气体肥料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1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A.铁粉(铜粉)﹣﹣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B.C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C.CaCO3 固体(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晾干
D.NaCl 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 Ca(OH)2 溶液,过滤
18.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
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 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9.O2 和 CO2 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他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制取这两种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可能是相同的
B.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收集满这两种气体后,集气瓶都要正放在桌面上
D.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区分这两种气体
20.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 CO2 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体积比 1:1)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⑦二氧化碳沸点-78.5℃ 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⑦ C.①②⑦⑧ D.②③⑦⑧
二、综合题
21.地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各种环境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写一点);“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是节约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
和材料,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__;
A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C 多用一次性木筷 D 出门时随手关灯
(2)如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內容:
①小虎同学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
②已知: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红。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
是________。
22.下图是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甲中,物质的分子种类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过程中,
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的名称)。
(2)装置乙中的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3.化学知识与应用
(1)洗涤剂、酒精都可以除去油污,酒精对油污具有________作用。
(2)实验室可以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小明发现,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
变成黄色,过了一会儿,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先后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
(4)大气中 CO2 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 CO2
的排放或将 CO2 转化为有用物质。
写出捕捉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4.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实验 3 中,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15
参考答案
1.D2.D3.B4.A5.D6.C7.C8.D9.C10.B11.B12.C13.A14.B15.B16.C17.C18.D19.B20.B
21.【答案】 (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C
(2)碳酸 水+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也可);柠檬酸
【解析】(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
A、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纸张和印刷资源,正确;
B、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C、多用一次性木筷 ,会消耗更多的木材破坏森林,不正确;
D、出门时随手关灯,可以节约用电,正确;
故答案为:C;(2)①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表达式为:
碳酸 水+二氧化碳;
②已知: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红。
将雪碧汽水充分煮沸后汽水中碳酸已经分解,滴入石蕊试液,溶液仍呈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汽
水中的酸性物质柠檬酸。
22.【答案】 (1)不发生;氢原子、氧原子
(2)
【解析】(1)座舱中的气体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混合气体进入甲装置进行分离,其中空气
进入座舱,二氧化碳进入乙装置,水进入丙装置,所以在装置甲中,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水进入丙装置后,通过电解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氧气进入座舱,氢气进入乙装置,所以装置丙
中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2)乙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23.【答案】 (1)溶解
(2)
(3) ;
(4)
16
【解析】(1)酒精可以溶解油污,故可用来除去油污,故填:溶解;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一开始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捕捉室中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答案】 (1)
(2)B 处紫色石蕊纸花干燥部分不变红,湿润部分变红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但是二氧化碳本身不
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 处紫色石蕊纸花干燥部分不
变红,湿润部分变红。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