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苏科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素养训练6第3章-4、平面镜成像实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宝应县苏科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素养训练6第3章-4、平面镜成像实验

ID:680627

大小:17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宝应县苏科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 素养训练 6 第 3 章-4、平面镜成像实验 1、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 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 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 A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 B .当把蜡烛 B 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 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关系。 ②多次改变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 B ,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 在玻璃板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均重合,测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①或② ) ; (2)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3)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能透光,便于 ;若用光屏代替蜡 烛 B .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 ) 观察到蜡烛 A 的像, 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 。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选较 (厚 / 薄)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中蜡烛 B (需要 / 不需要)点燃,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 是便于比较 ; (3)与用棋子进行实验相比,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4)实验中要将蜡烛 A 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多次实验,目的是 。在蜡烛远离玻 璃板的过程中,玻璃板中所成像 (变大 / 变小 / 不变)。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 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 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 此操作目的是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 。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 A 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 (选填“远离”或“靠近”), 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 。 4、如图所示为小强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 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和调整。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 的透明玻璃板(选填“薄”或“厚”); (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3)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 (4)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5)在利用蜡烛 B 确定出蜡烛 A 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 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像。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等长的 蜡烛 A 和 B,一前一后竖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 板进行实验。 (2)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 (3)试验中,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 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 B 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 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代替法”)。 (4)实验时,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 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 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 大小 ;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 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 像(选填“能”或“不能”). (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 AB 通过平面镜成的像。 (5)做实验时,其中有一组同学怎么也不能使物体与像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6)为什么小汽车的挡风玻璃需要倾斜 45 度角安装,而公共汽车的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度却 很小呢? 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 乙甲 图(1) 乙甲 图(2) DA C B (1)在实验过程中,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 立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在白 纸上用笔记下 ▲ (蜡烛/玻璃板)的位置。取甲、乙两支等大的蜡烛,将蜡烛甲放在玻 璃板的左侧,则蜡烛乙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在图(2)中人眼应沿 ▲ (A/B/C/D)方向才 能看到甲的像,移动蜡烛乙,直到蜡烛乙与 ▲ 重合。 (2)为了判定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人眼应在图(2)中沿 ▲ (A/B/C/D)方向观察光屏。 (3)小明同学在白纸上记录的蜡烛和玻璃板的位置,他测出了蜡烛甲、乙的中心到玻璃板 的距离,并记录在表中,他发现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总是比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小,小明在实验 操作中对 ▲ 距离的测量可能是错误的。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6 分) (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 (2)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采用________作为平面镜,并将其________放置在水平 桌 面上,然后可在图(a)中的________位置观察(选填“A”或“B”)所成的像; (3)小明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b)所示为他们完 成的实验记录单。从记录单上的信息可知,OO′记录的是________的位置。某组同学用刻度 尺测量时,像到 OO′的距离总是小于物到 OO′的距离,其主原因是 。 9、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 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 B,将A 和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 睛始终在蜡烛 A 的一侧观察.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点燃蜡烛 A,调节蜡烛 B 的位置,当 ▲ 时,B 的 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时,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蜡烛 B 并在原位置放一光屏,从 ▲ (填“蜡烛” 蜡烛 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 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 离/cm A 5.5 5.1 B 8.0 7.6 C 4.5 4.1 A 或“蜡烛 B”)一侧观察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 ,证明平面镜所 成的像是 ▲(填“实” 或“虚”)像.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一个木板,▲ (填“能”或“不能”)看见像. (4)实验中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像,这是因为 ▲ . (5)如果在玻璃板后不论怎么移动蜡烛 B 都无法和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 (6)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实验时应选较 (厚/薄)的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3)将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 (前面/后面)观察 A 经玻璃板所成的 像; (4)当蜡烛 A 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变小/变大/不变);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6)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能/不能) 看见蜡烛 A 的像. 11、实验初中学某班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同学们课后在教室利用窗户 上可滑动的玻璃继续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室最好在 ▲ 进行(选填“白天”或“晚上”); (2) 先拉开窗户的两块可滑动玻璃,选取其中一块进行实验,在距这块玻璃板 0.5m 的位置 点燃竖立的蜡烛,室内同学们只看到了一个蜡烛及烛焰的像,这说明窗户玻璃比较 ▲ (选 填“薄”或“厚”); (3) 同学们感觉站在远近不同的位置,看到像的大小不同,于是一位同学在 纸板上画出了与蜡烛等大的图,并把纸板伸出窗外,室内其他同学观察像 与纸板,并提示纸板上下、前后移动,直到看到蜡烛的像刚好落在所画的 图上,此时能观察到像与纸板上的图像能完全重合是 ▲ ;(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距窗近的同学 B.距窗远的同学 C.只有某一个同学 D.所有同学 (4)如果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则像将 ▲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纸板 始终让蜡烛的像刚好落在所画的图上,通过比较与玻璃板不同距离的像与图重合的情况,同 学们发现像的大小 ▲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拿纸板的同学头伸出窗外,却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证明玻璃板成的像是 ▲ (选填 “虚”或“实”)像; (6)另外一位同学同时拉动滑动的两块玻璃板重叠时,无意发现窗外出现两个蜡烛的像,对 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有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一个是玻璃板反射成的像,另一个是玻璃板折射成的像 B.滑窗的两块玻璃板不在一个平面上,前后两块玻璃分别反射成像,从而看到两个像 C.滑窗上的一块玻璃板,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拉动后所处位置不一样,从而看到两个像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