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ID:679466

大小:41.2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孝老爱亲的典范——《陈情表》《项脊轩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古代散文文体知识。 2.阅读《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体会古人的家族和亲情观念,理解“忠” 和“孝”的含义,学习李密的婉拒艺术。 3.结合体验与思考,进行对比与联系,集中研习《陈情表》与《项脊轩志》, 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和多样风格。 4.能够运用本课相关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做到“述真知,抒真情”。 教学(学习)重点 1.领悟李密高超的拒绝艺术,学习归有光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 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深入研读单元选文,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基础上,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 追求;理解作者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赏析文章的章法和细节;学习自 主选择角度欣赏古代散文作品。 教学(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学习《陈情表》的凄切婉转的拒绝艺术 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敢于向别人说“No”,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如果处理不好,可 能会被人讨厌、批评,甚至遭到猜疑和仇视。因此,很多人只能违心地同意别人的要 求。1800 年前,李密就向皇帝说了“No”,他是如何拒绝晋武帝的呢,我们一起来学 习他的《陈情表》。 任务一:预习效果检测 1.语言基础知识梳理 2.了解古代散文体式常识 提示:常见体式有表、志、序、辞、传、记等。《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 恩,奏以弹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请”一作“情”,但主要侧重在请求、请 示,以情动人仅是表意的手段。 3.了解作者和陈情背景提示: (1)了解李密——李密,又名虔,字令伯,为武阳人。生于公元 224 年,卒于公 元 287 年,曾在蜀国任尚书郎。他曾师从蜀国的谯周,谯周为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 家。李密博览五经,尤长于《春秋左氏传》,其文辞不俗,被门人比作七十二贤中的 子游,同学陈寿也评价他“机警辩捷”,在《晋书》中被列为“孝友第一”。 (2)向谁陈情——司马炎 司马炎,谥号晋武帝,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 昭。他废魏称帝,建立西晋王朝。他为人阴险多疑,杀戮无数。 (3)为何陈情——①司马炎称帝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国士族采取怀柔政 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李密被征召时间是公元 267 年。蜀汉(公元 221 年—263 年)、东吴(公元 222 年—280 年)、西晋(公元 265 年—290 年),晋武帝执意征召 李密,还可以利用他争取蜀汉官员的支持和拥护。另外,李密作为“亡国贱俘”,被 晋朝多次拔擢,晋武帝可以此向东吴示范,瓦解东吴军队抵抗的决心,减少灭吴的阻 力;②李密实情不允许,家有年迈老祖母,无人照应。 4.背诵课文(在教学其他环节考查,不单独考查) 任务二:感受李密忠孝两难的处境 活动:阅读文章及下面材料,填写下面表格 材料 1: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 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 必先尝后进。(《晋书》) 材料 2:颜真卿说:“忠孝难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已为忠臣,不得为孝 子。”(《驳吏部尚书韦陟谥忠孝议》)在颜真卿看来,忠孝不能两全。颜真卿是这 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计个人安危,忠而殉难。 材料 3: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 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此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为子 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 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一面哭,一面下令进攻。赵苞是把“忠”置于首位, 而他的母亲却惨遭杀害。后人把这段故事,称作“赵苞弃母”。鲜卑军队被击溃后, 赵苞含泪将母亲安葬。他对父老乡亲说:“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 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他竟日郁郁寡欢,最终吐血而死。 “尽孝”之必须 “尽忠”之必须 ①李密有哪些不 幸 ②李 密应该怎 么做 ①晋武 帝对李密的 态度 ②从侧面可看出李 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大不幸:父丧母 嫁,祖母抚养;九岁不 行,伶仃孤苦;两代单 传,形影相吊;夙婴疾 病,常在床褥 “侍 汤药” 要重用 李密,四次征 召 “察臣孝廉”,说明 李密孝顺;“举臣秀才”, 说明李密有才 忠孝两难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任务三:了解李密解决矛盾的方法 活动 1:如果你是李密,会怎么办?为什么?(小组讨论) 提示:略活动 2:结合文章,看李密提出了什么解决办法。 提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 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以时间来换取空间,祖母刘 96 岁,李密 44 岁,晋武帝 31 岁。机智巧妙的办法。 活动 3:小组探究思考,苏轼曾评价说:“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 必不孝。”也许正是受苏轼这一评价的影响,后世不少读者在读《陈情表》时,将重 点放在感悟和认同李密奉养祖母的一片孝心上。《陈情表》陈的只是孝情吗? 提示:不是,孝情是表面,实际是忠情。因为,首先,这是呈献给皇帝的一封文 书,《陈情表》中是有所诉求的,如何顺利地达成自己的目的才是其写作重点。其次,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晋朝尚未完全统一,东吴依然据守江东,中原还没有大一 统,此时,很多旧臣对新政权持观望态度。但面对新政权的怀柔政策,李密又不能直 接拒绝,需要表示衷心以求安定。所以短短一篇《陈情表》,“臣”字竟多达 27 个之 多,因此有评论称《陈情表》实乃“臣情表”。 任务四:探究《陈情表》高超的拒绝艺术 活动:通读文章,梳理《陈情表》的拒绝技巧,填写表格。 提示: 以情动 人 最是直 击人心 ①个人人生成长苦悲情②祖母无私抚育祖孙 情③成长之后一心尽孝情④感恩君主宠命优渥情 ⑤进退维谷两难惶恐情 以理服 人 最是让 人信服 ①尽孝与尽忠孰先孰后有矛盾②尽孝与尽忠 两全其美统一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最高明的说理方法,辞官的借口恰恰击中晋武帝 的软肋,让对方无言以对 抬他贬 己,甘愿俯首 消除对 方戒备 ①27 个“臣”字自称积极示好②亡国贱俘谦 辞不断自我贬低 提供方 案,供君选择 让对方 省心、放心 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先尽孝,后尽忠, 等祖母百年之后再做官。这一方案不仅让晋武帝 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自己留下了进退有据的出 路 课堂小结 其实,晋武帝倒不一定非要李密出来做官;李密也非常明白晋武帝的用心是要自 己拿出一个合作的态度拥护其统治。因此,非常懂事的李密在表文中自我贬低,积极 示好,正面直接表达忠心淋漓尽致。如此,晋武帝目的完全达到,顺水推舟地成全李 密的孝心也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了。刘勰的《文心雕龙·章表》说:“表以致禁,骨 采宜耀。”意思是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因此表文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陈 情表》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表的这个特色:整齐、对称的四字句的大量运用,诸多成语 的使用,使得表文语言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富有感染力。而从“表”这种明显带有 交际性质的文体来看,李密最终得以实现愿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情”的功劳, 还有言说策略与智慧的胜利——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 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体悟李密孝心深情,感受其高超的拒绝艺术。2.梳理重要的文 言词语、句式。3.预习《项脊轩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学常识,通读文章, 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解决疑难词语及句式等) 环节(二):感受《项脊轩志》点点滴滴的亲情 情境导入 偶成 李清照·北宋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 情怀似往时!李清照的这首《偶成》是作者在春日赏花时,触发了情思,抚今追昔, 深感物是人非,于是作诗以记。时光总是从指缝间不经意地溜走,回首往事,彼时的 人或物,总能深深拨动人的心弦。今天就学习一篇抒写往日情怀的文言散文——归有 光的《项脊轩志》。 任务一:预习效果检测 活动 1:语言基础知识梳理(重要的文言诗词、虚词、文言句式) 提示:略活动 2:古代散文体式“志”提示:“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 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或“记”属于“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 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 怀抱。其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写“书斋记”(如《项脊轩志》),可以写“书画杂物” (如《核舟记》),可以写“亭台名胜”(如《喜雨亭记》),等等。在描写对象时, 形神兼顾;写法多样,随物赋形,言而有序。 活动 3:了解作者和“项脊轩志”提示:了解作者——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 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 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 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18 岁(或 19 岁),作《项脊轩志》的前面部分。20 岁,考中秀才第一名。秋,应应天乡试,不 就。23 岁,秋,应应天乡试,不就。与魏氏结婚。26 岁,秋,应应天乡试,不就。大 约此间重修项脊轩。27 岁或 28 岁,妻魏氏亡故。29 岁,秋,应应天乡试,不就。30 岁,娶安亭望族之女王氏。32 岁,入南京国子监读书。秋,应应天乡试,不就。大约 续写《项脊轩志》后半部分(据专家考证,它的前后两个部分写作时间相差至少 13 年)。35 岁,举应天乡试第二,考中举人。46 岁,王氏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 34 岁。 此后 36 岁至 59 岁之间,八次会试(“八上公车不遇”),均未考中。在文学上,他 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 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 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 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 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 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 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 亭记》、《寒花葬志》。 了解归家祖上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 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 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 解题——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 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 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考中举人。以后参加八 次会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 余年之久。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才考中进士,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 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 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活动 4: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结构) 提示: 第一部分:1-3 段 (写于作者 18 岁时) 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 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往事 项脊轩的变迁和往事 第二部分:4-5 段 (写于作者而立之年) 妻子来归及去世 庭有枇杷,亭亭如盖 任务二:走进项脊轩,了解项脊轩的概貌 活动: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 修葺前 修葺后 特点 老,破,小,昏暗 明亮,安静,环境优美 相关 语句 “百年老屋”“尘 泥渗漉,雨泽下注”“室 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又北向,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 任务三:看看项脊轩里的人和事 活动:阅读文章 3-6 自然段,填写下表 人 物 相关事件(片段) 原文相关语句 先 大母 “大母过余”,祖 母调侃及过问“我”读 书的情景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 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 自语曰……!” 先 妣 母亲向婢女询问, 关心姐姐的衣食饱暖 娘以指扣门曰:“儿寒乎?欲食乎?” 老 妪 告诉我母亲当年关 心姐姐的情境 “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 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曰:‘儿寒乎? 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闭, 余泣,妪亦泣。 亡 “从余问古事,或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转 妻 凭几学书”,转述她小 妹的问话 诸小妹语曰” 任务四: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活动: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提示: 段 落 情 感 类 型 相关 语句 具 体情感 情感分析 第 1 段 喜 “借 书满架,偃 仰啸歌” 陶 醉于读 书生活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互相融合,作者自 得其乐 “小 鸟时来啄 食,人至不 去” 陶 醉于寂 寂的庭 阶 “桂 影斑驳,风 移影动” 陶 醉于清 幽的月 景 第 2 段 “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悲 “诸 父异爨” 大 家庭零 落衰败、 分崩离 析的伤 感 “ 庭中 始为 篱, 已为 墙, 从客观地记述中寄寓感叹 凡再 变 矣” 妪每 谓余曰:” 某所,而母 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 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 叩门扉曰: ‘儿寒 乎?欲食 乎?’吾从 板外相为 应答。” 对 先母的 追念 “ 余 泣” 有泪无声,含蓄有节制 “瞻 顾遗迹,如 在昨日” 先 大母对 自己的 爱抚、教 诲和期 望,有历 历在目 “ 令人 长号 不自 禁” 直泄而出,失去控制 \\ \\ \ \ 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趋于强 烈,感情的发展脉络分明 第 3 深 厚 “轩 东,故尝为 “ 久之,能 ( 插 进一步表现出环境的清幽,以及对 人对轩的情感深厚 段 感 情 厨,人往, 从轩前过” 以足音 辨人” 曲) 富于 生活 实感 的琐 事, 极亲 切地 写出 自己 的生 活体 验。 “轩 凡四遭火, 得不焚” “ 殆有神 护者” 第 4、5 段 悲 “后 五年…… 其后六 年……其 后二年” 时 间推移, 项脊轩 变迁 伉俪情深,但此情可待成追忆!由先大母、 先妣写到亡妻,感情愈益亲近深挚 “已 亭亭如盖” 枇 杷树已 如盖,亡 妻呢? 课堂小结 《项脊轩志》,清水芙蓉,至真至性,往日琐事是音符,轩中景象是和歌,伤怀 感念是旋律,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就像一首明丽而又忧伤的乐曲,让人百读 不厌,百品不烦。 布置作业 1.梳理重要的文言词语、句式。 2.诵读《项脊轩志》,体会真挚动人的情感。3.思考《陈情表》与《项脊轩志》 的写作艺术。 环节(三):探究《陈情表》与《项脊轩志》的写作艺术 情境导入 “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 (真德秀《文章正宗》卷十)梅曾亮曰“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大宛之记,肇自 张骞’,此神明其法者也。”又曰:“此种文字,直接《史记》,韩欧不能掩之。” (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卷五十八)不管是《陈情表》还是《项脊轩志》后 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么两篇文章是有哪些高超的写作艺术呢?本节课,就一起 来探讨二者的写作艺术,以及同为表达亲情的文章,二者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任务一:探究《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活动 1:探究作者浓烈真挚的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提示:①融真挚的情感于事、理之中。感情真挚,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 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 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 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文章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 情于事,寓理于情。②夹叙夹议,以情动人。李密为蜀汉尚书郎,深知“批龙鳞,逆 圣听”的后果。只对皇帝讲理,有时也难以理喻。何况自己又是亡国之臣。故此,文 章更多的不是议论,而是示“弱”,只是意在“陈情”,陈述自己的苦衷:李密生下 六个月后,父亲就去世,四岁时,其母在舅父逼迫下改嫁他人。祖母刘氏“躬亲抚亲” 尚未成人的小李密。“祖孙二人,更相为命。”“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其语言辞恳切,情意殷殷,“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足以打动任何铁石心肠的人,更何况是曾经下诏“以孝治天下”来笼络人 心的武帝呢?故此,文章既达到了以理服人,更达到了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 活动 2:探究《陈情表》的语言艺术。 提示:①本文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 以加强。往往通过句式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就是通过内容上的对立, 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母孙二人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作者的拳拳 之心。②骈散结合,间接凝练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 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四字句,但又不是严格的四六文,其 中有不少的散文句式。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入情入理,令人感动。“愿陛 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缓急 相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答应先尽孝后尽忠的不胜感激之情。这种骈散相间的形式, 既增强了表现力;渲染了浓郁的感情氛围,又显得生动活泼,使作者的真情实意溢于 言表,使文章富于表现力,成为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的名篇。 任务二:探究《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 活动:阅读两则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方苞曾对本文进行评价称“不俟修饰,而情采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 材料二:“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 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问题:《项脊轩志》是 如何表达诚挚的感情的? 提示:①细节“显”情,叙事传情,借景抒情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 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 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 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 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 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②质朴“增”情文章动情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质朴,不加藻饰。作者不大张声势, 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烈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 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 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 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 阖扉以及持象笏的动作等,也都是通过通俗平淡的语言变现出来的,但平淡的文字, 道出了人间的亲情。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诸小妹语,亭亭 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一不是平时如话中露真情。 ③叠字“助”情文章的叠词也是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 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 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姗姗”;写枇杷树高高耸立, 用“亭亭”。用叠词,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读起来, 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④移情于物,借物抒情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通过外物来体现,委婉 深挚,含蓄蕴藉。比如不直接写家人,而是通过项脊轩的变迁,来表现对祖母、母亲、 妻子的怀念之情;通过祖母当年拿出来的象笏,表达对祖母的怀念,以及自己功业未 就的人生遗憾之痛。再比如,文章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庭有 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 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 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 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 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 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 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任务三:比较《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不同之处 活动:通过文体、情感、语言、思想感情、作者的具体情况、文体等方面来比较, 填写下面表格。 写法 语 言 思 想感 情 作者 的具体情 况 文体 《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事、 言 孝 西晋 是 陈情表》 理、情交融 辞诚 恳, 恭敬 得 体, 切合 身 份, 胼散 结 合, 整饬 修洁 情、 忠情 初立,尚 未完全统 一,曾侍 蜀汉政 权,对新 朝持观望 态度,同 时家有九 十多岁的 祖母需要 赡养,朝 不保夕 “表”, 其叙事、 说理,总 以实现具 体目的为 指归 《 项脊轩 志》 借景言情,叙事传情,移 情于物,借物抒情,细节显情 语 言质 朴, 善用 叠 字, 将典 雅的 叙述 与口 语化 的描 写融 为一 体 亲 情、 爱 情、 科考 不得 意的 人生 遗憾 之情 祖 母、母亲、 妻(魏氏) 已亡故, 自己科考 失意、功 业未就 是 “志”, 是作者自 抒情意之 文,可随 性落笔, 不求感染 自有动人 之处 布置作业 从《陈情表》中我们看到了为人子孙的拳拳孝心,也读出了为人臣子的诚惶诚恐; 从《项脊轩志》中,我们可以窥见项脊轩里景物变迁,可以悟到温馨的亲情画面之下 的悲情和难言的人生失意。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抒写的最佳范式。 布置作业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则相关的片段。要求:语言质朴,最少运用三个本课 学到的抒情的相关手法,300 字左右。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