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4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ID:679040

大小:48.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写作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 2021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解放军报》首次披露解放军官兵在 2020 年 6 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中牺牲和负 伤全过程: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 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返回营救战友。战斗 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已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这 5 位英雄的家属、师友和战友告诉记者,边防军人眼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当国 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他们的人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宁洒热血, 不失寸土。”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学校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作“学英雄做先锋”的国旗下演讲。 ②给戍边英雄的家人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唱响英雄壮歌,踏上报国之路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唱响英雄壮歌,踏上报国之路”。 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我边防部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反击非法 越线侵权挑衅行径,取得重大胜利,涌现出“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 陈红军和一等功臣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 的昂扬风貌。 英雄业绩光耀山河,英雄精神催人奋进。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培育成长的钢铁战士,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 人的杰出代表,是对党绝对忠诚、矢志强军报国的时代先锋。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 他们扎根高原、奉献青春,在雪域边关以身铸界碑;面对严峻复杂的现实考验,他们常备 不懈、枕戈待旦,有理有利有节斗争,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面对 疯狂挑衅和暴力攻击,他们毫不畏惧、团结战斗,以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践行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铿锵誓言,谱写了一曲撼 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人民。老祖宗留下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要。我们珍爱和平、 致力稳定,始终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但决不允许任何 势力侵犯国家领土和主权。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必将予以迎头痛击。人民军队是祖 国的钢铁长城,是捍卫和平的坚定力量,有能力有信心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坚决维护边境 地区和平安宁。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从凛冽冬季到炎炎夏日, 从边塞戈壁到雪域高原,从病毒来袭到洪流掀浪,哪里都有英雄们的足迹和身影,面对恶 劣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命悬一线的生命危险,他们选择了心中的热爱,选择了肩头的责任, 选择了拼尽全力不懈抗争,他们以钢铁之意志锻造保家卫国之利器,他们以无畏之信念澎 湃胸壁襟垒之豪情,他们的力量如浑全合融之圆,成为了护卫人民的坚实盾牌。他们清楚 地知道他们的使命是什么,他们的身后是什么,他们心中牵念的是什么?所以他们义无反顾、 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托举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的烽火青春融注了信仰之光,也 散发着守护之光,填绘着爱国之色,也描画着英雄本色,充满了激扬澎湃的热血和倾情守 护的温度。 雪山巍巍,见证忠诚;征途漫漫,惟有报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踏上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奋斗精神,增强报 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记叙了喀喇昆仑高原边防官兵守卫国土与外 军激烈斗争的事件,4 名英雄的边防官兵英勇牺牲在喀喇昆仑高原。这是一篇家国情怀的材 料,材料表现了边防官兵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用生命守卫国土的爱国精神。这样的事件 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青年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它让我 们认识到,和平年代需要守护,依然有人在牺牲生命,维护和平;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 英雄,铭记英雄,传承英雄精神,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从任务要求看,任务一是一篇演讲稿,主题是“学英雄做先锋”,写作时注意从歌颂边防官 兵的英雄事迹、致敬英雄和传承英雄精神、报效祖国两个角度展开。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 式以及具体的写作情境。任务二是给戍边英雄的家人写一封慰问信,注意最好具体选择一 位英雄的亲人,不要泛泛写。既然是给家属写慰问信,就要了解一下英雄的家庭情况,再 针对性选择表达角度,真正达到“慰问”的目的;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立意】1.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 2.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3. 传承英雄精神,忠诚报效祖国。 【素材】1. 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产生于斗争一线的磨砺考验,成长于奋斗强军的火 热实践,献身于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他们的事迹精神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和强大感召力量。 全军官兵要学习他们听党指挥、听令而战的忠诚品格,敢战善战、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 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团结奋战、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以身报国、无私奉献 的家国情怀,高擎伟大爱国主义的精神火炬,赓续革命英雄主义的血脉基因,争当“四有” 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2. “无我”是一种胸怀,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博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这句作于 1842 年的诗充分体现了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忘我牺牲的坚强意志,国 家虽无战争,但每年为了保护人民利益牺牲的边防战士、警察等依然不在少数,有人感叹 “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并不是这些人不想活着,而是在人 民的利益面前,把自己放在了一边,这些人都有着博大的胸怀,愿意为了人民牺牲一切。 广大党员干部应处理好“公”和“私”、“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以博大的胸怀、广阔 的胸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 3. 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后,“他们是为我而死”的网络话题被热烈讨论。是戍边 英雄化身界碑守护着你我,是戍边英雄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环境的波谲云诡,是戍边英雄让 我们将目光凝向每一颗爱国之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 18 岁的戍边英雄陈祥榕写 下的战斗口号,在他英勇牺牲后,陈祥榕的母亲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儿战 斗的时候勇不勇敢。”陈祥榕烈士牺牲时不满 19 岁,他将最好的青春、最清澈的爱留在了 雪山,也将最清澈的爱国心、最纯粹的初心传递给了每一位青年人。 四川省天府名校 2021 届高三 4 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 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 扬帆再出发,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2020 年 12 月 13 日圆满收官。三天里,来自全国各 地的 2500 多名职业技能选手“各显神通”,让人们长了见识,饱了眼福。“技行天下,能创 未来”的大赛官方宣传语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同。 班里准备举行以“我未来的职业追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以一个面临大学专业报考选择 的高三学生的身份,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真实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由较有时效性的两则材料 组成,意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态度进行专业选择,规划未来。 第一则材料明示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社会需要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第二则可归纳出 掌握职业技能、拥有专业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认同。材料意在激励青年人走技能成 才、技能报国之路,争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写作时注意以面临大学专业报考选择的高三生的口吻来写,结合上面归纳的立意点米谈白 已的择业态度和职业迫求。 参考立意: 1.择一事,终一生,要有执着专注的职业态度; 2.干一行,专一行,要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3.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卓越追求; 4.摒除匠气,胸怀匠心; 5.做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可以成就大辉煌。 【解答】工匠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工匠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有句俗语说,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的确,当你心无旁骛地去钻研某一件事 时,你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这也便是工匠精神的实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十分需要 工匠精神的时代,因此,在引领中国现代文明的上海,人们应该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不论是职工的业务追求,还是学生的职业选择。 不知是谁说过,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瞬息万变的 新时代,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人们每天只醉心于信息的多样,媒体的多样, 交往方式的多样而不深究蕴藏其中的知识,那时代将如何进步?犹记得爱迪生为了做实验, 可以五天五夜不睡觉;牛顿研究物理,可以忘记自己有没有吃饭;袁隆平为了寻找野稗, 可以不畏艰险的去荒野探险;普林斯顿教授为了研究果蝇,可以忙到深夜……凡是取得大 成就者,古今中外无一人是没有工匠精神的人,因为不管是做学问抑或是做人,都需要专 心致志,全心投入方可成功。 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 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 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 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 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 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 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 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 世界的现实力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 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 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 就通天大道。 因此作为社会的接班人的我们,需要摒弃杂念,不为浮夸所扰,认清自己人生的方向, 以工匠精神在工匠时代开辟祖国的康庄大道。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 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 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 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 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四川省 2021 届高三第十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同学说;要抓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 动技能,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劳动…… 有同学说:学校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途径,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设计课内外 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班会课上,学生围绕“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家庭/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学校”展开辩论,请你选 择一方写一则辩论词。要求:明确身份,亮明观点,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家庭 主持人、对方辩友: 你们好! 劳动教育已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正式纳入了整个国民教育 体系。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家庭还是学校?劳动教育虽然属于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 它不单单是教育领域的任务,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同向发力的共同责任。其中家庭在劳动 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方认为,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家庭。 目前,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吃饭穿衣是家长的事情,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认识 误区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除了在校时间外,孩子大部分时间与父 母相处较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德性养成、健全人格塑造等综合“情商”的培养, 往往比学校和社会更加重要。学会做人,主要靠家庭;学会学习,主要靠学校;学会社会 化生存,则主要靠社区和整个社会。很明显,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处在这个三维互动的重要 过程中。劳动教育则主要指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情商”层面培养的问题,更 多涉及的是做人的问题。所以,没有家庭参与的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 适度的家庭劳动不是让孩子吃苦,而是一种自我锻炼,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孩 子们学习任务重,但都以脑力劳动为主,适度的家务劳动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已有 大量研究表明,让孩子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对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必要的家务劳动 参与,对孩子的家庭共同体意识培养是有益的。一个家庭就是命运相关的共同体,家庭应 该是同甘共苦的社会生活组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共同体做贡献。孩子没有了参与, 就有做访客的感觉。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更能 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家庭是“劳动创造一切”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基地。“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 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如今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每个家庭满足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于是,有些家长在疼爱 心理的作用下,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少有家长会在孩子的花销上吝啬。要保证人们的衣、 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即生产劳动。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孩 子似乎只要动动嘴巴,开口找父母索要,就可以轻松地得到想要的一切,这样会导致孩子 把所得与劳动付出之间的联系割断,看不到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皆来自于劳动,非常不利于 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针对这些错误倾向,家长应从小在孩子身上建 立基本的认知连结: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是要花钱购买,而钱是靠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 这其中包含着“物品——金钱——工资——劳动——勤俭节约”的链条。因此,家庭对于 劳动教育的开展而言,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建立各种与劳动付出相连结的思维定势。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说,家庭是关于“劳动连结”的认知建构基地。正因为如此,家 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只有家庭的这种基础建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才能获得联合发力的重要前提,才能为更加广义的劳动 与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综合教育效用奠定实践基础。 所以我方认为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家庭,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审材料。 材料是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要抓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掌 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劳动……;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校要不断丰富劳动教育途径,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设计课内外 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这两种观点都是针 对劳动教育来说的,所以本次写作的主题是劳动教育,考生可以参考两种观点确定自己的 观点。 2 、审任务。 本次写作的情境是班会课的辩论,围绕“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家庭/劳动教育主要是靠学校” 展开辩论,考生必须选定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辩论,不能骑墙,不能综合来看,而应旗帜鲜 明地支持其中一种观点,反对另一种观点。 文体是辩论词。辩论词的写作框架主要分为三部分,即“亮明观点——阐述理由——作出 结论”,开头问候语注意顶格写,结尾应表达感谢。 【立意】1、家庭是劳动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基地。2、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3、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的主导作用。4、学校教育利于劳动教育常态化、 规范化。 【素材】1、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并驾齐驱,统一纳入课程,“优化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这有具体可操作的细则要求;要有 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与当地政府或者周边社区协商提供场所、机会等,这是前提。因为现 在的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劳动课,多少年前校外的劳动基地早已成了历史。所以,如果没有 顶层设计,包括评价制度的改革,突然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就会无所适从,或者阳 奉阴违走过场。 2、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是说要学生和工人农民一样上山下乡,同甘共苦。而是要让学 生积极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校内事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劳动,增强实践能力和 合作能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和感恩,让孩子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里的奋斗当 然包含劳动,进而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 3、劳动教育课先要变得“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据了解,北京海淀区台 头小学的校园里,有十多亩田地,是规划给学生们的劳动基地。基地里分为种植园、中医 药园和小动物园三个区域,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分了一块小责任田,按照学科分组,孩子们 可以自己决定种什么,每个学期还有种植成果汇展。这样的劳动教育岂不是很有趣?而在 一些大学里,在劳动课上学生可以与大国工匠面对面,可以向顶尖工匠学艺,甚至可以与 劳模本科班学员一起走进军队、社区、医院、企业等参与实践。这样的劳动教育课自然很 是吸引人,会成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了。 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 2021 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诊断考试后,语文老师说来一次关于“成长分享”的写作尝试;并提示说,人的 成长离不开希望和坚持:有时候要坚持才能带来希望,有时候要在希望中才能坚持。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在坚持中走向希望 小时候常在神奇瑰丽的神话中徜徉。看到精卫填海,小小的身躯承载着一块块对海洋 来说无比渺小的石块,日日夜夜,永不止息;看到夸父逐日,笨重的脚印迈过每一寸对太 阳来说只是瞬息而过的土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看到愚公移山,一个又一个人背负着 对太行、王屋来说只是九牛一毛的石块,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明知可能没有结果,但他 们一直在为了一份希望而坚持不懈,不去等待那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虚无缥缈的时机,不 去理会他人或恶意或不解或嫉妒的嘲讽。 人生,不也应该这样吗?许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困难的抉择:是在黑暗中孑然前进, 独自面对未知与危险?还是放弃近在眼前的成功,在虚幻的危险前等待不可知的“机遇”?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像在暗夜中行走。等待天明确实无可厚非,但当我们天 明行动时,看到的可能是独自赶路、早已完成任务的同伴。那么,何妨尝试一下携一份坚 持与希望,独自踏上未知的征程呢?纵使我们走错了方向,我们也见识到了路途中的美景 和夜里新鮮的一切,也只不过是走了一些弯路,但这样的弯路,会使我们的人生履历更加 丰富、精彩。路途黑暗?不,只要我们内心有希望,有坚持,光明永远会照亮我们前进的 路,无畏的奋斗最终会把成功的火炬点燃。 如果坚持,我们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不坚持,我们一定不会那么快成功。如此,为 什么不尝试努力一下?如果不努力,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做到何种程度,不知道自 己无限的潜能到底发挥出了多少,不知道自己心中名为“希望”与“坚持”的蜡烛会不会 把暗沉的苍穹照亮。 当然,坚持和希望,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目标地蛮干。当我们无路可走,每走一步都 可能迈向万丈深渊时,我们就要静下心来思考,想想自己的目标、心中的希望到底是什么? 然后顺着它发出的光亮毅然前行。如果一直等待虚无缥缈的机遇与十分的把握,只会“我 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军人告诉我们,永远没有十分把握的战争;商人告诉我们,当你 有十分把握时,机会已逝。那么,何妨攥着五六分的把握,带希望与坚持并行? 因为希望与坚持,所以精卫从未放弃,海洋也一直有关于它的传说;夸父倒下了,但 夸父逐日的故事千古传诵;愚公离开了,但太行、王屋上永远留下了他的痕迹。只要有了 希望与坚持,纵使失败了,我们也是骄傲的;纵使没能完全达成目标,我们也不会遗憾; 纵使那些得到机遇的人比我们更早到达,我们也是微笑的。 携一份希望前行,与一份坚持同在。纵使没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也是成功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成长分享”“希望和坚持”。在经过诊断考试后,几家欢喜几家愁,难免有 同学考得差一些,可能会产生沮丧情绪,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故而老师请同学们来一次关 于“成长分享”的写作,并点到了“希望和坚持”的主题。“有时候要坚持才能带来希望, 有时候要在希望中才能坚持”,说明这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坚持,则希望无法变成 现实;坚持下去,才能看见希望;而看得见希望,才有动力继续坚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 历,可从学习的坚持、生活习惯的坚持、困境中的坚持以及其与希望的关系等角度出发进 行立意。 文体:既然是“成长分享”,那么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穿插个人经验,增强真实 性与说服力。 【立意】1.希望是坚持的动力。 2.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3.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4.坚持也是一种希望。 【素材】1.坚持,很难,不坚持,便没有希望。每当夜里,心里便添了一丝寂寞。我常常 在想:夜深了,还有谁不眠,与我同在?我一直在想,人们坚持的理由是什么,我也不知 道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突然明白:努力并不是要比谁活得更优越, 比谁过得更好,而是想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多少种可能参与你的人生,并且你是以 何种姿态生活! 2.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五个挖煤的工人在上千米深的底下正挖着煤,于是他们被困在了 底下。岩层全部倒塌,那五个人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后,但更严重的问题来了——他们出不 去了!在整整二十多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打开了通往中巷的路。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的 不尽人意。在接近 36 个小时滴水未沾后,他们再一次面对死亡。最可怕的是他们的灯也熄 灭了,只能凭借着方向感和手中的煤锹走路。在这个几乎没有生存希望的时刻,五个人选 择了坚持。即使前面是死路,即使下一刻他们就会倒下……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车厢, 在这里日子变得简单了,只有等待。寒冷,饥饿,极度的干渴考验着他们。这时候他们已 经不知道时间,只能紧紧地抱在一起,希望得到命运的救赎。终于在大地震过后的第十五 天,这五个人获救了,这是求生意志谱写的伟大奇迹。 3.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凝望着荒凉的戈壁边际,他仿佛看到了故乡万家灯火正映照着自己 的信念之光。他就是苏武,他出使匈奴而被单于扣留,单于让他饱受酷刑,亲自威逼利诱 都改变不了他的坚持。被流放到贝尔加湖的苏武在一片荒凉无人的戈壁中从未想过放弃生 还的希望或是重归故土的信念。饥食野草,渴饮雪水,手中旌旗始终指向天边的一角,每 每想到他的妻儿、他的故乡,他的希望之火重燃。旌旗晃,战歌亡,十九年的苦苦等待源 于他对信念的坚持,此时两鬓苍苍的他也终于见到故土的一片光明。 四川省绵阳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认为,60、70 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 穷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 90、00 后生于物 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动力),他们更像是“探 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 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 90、00 后也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解“感”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2.略。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 2021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20 年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先生一生以研究、创作、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她用 钟嵘《诗品》的话来阐述诗词的作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但也有学 生问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她引用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告诫她的学生: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 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 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她深信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思考与生活实际,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写一篇发言稿,在 主题班会上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60 分) 22.作文立意参考: (1)诗词浸润我们的心灵,为心灵找到栖居之处。“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即使穷贱, 即使幽居,心也可丰盈。 (2)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人生目标不止于物欲,还有“山鸟的呜叫、花开花 落的变化”。 (3)诗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哀莫大于心死”,心死的人是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的, “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让人维系精神的活力,从而更能感受幸福。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2021 届高三 4 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推开心窗去眺望,阳光洒进湖水。”伴随着少年轻轻吟唱,一幅美丽中国画卷出现在 人们眼前——壮美的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国画、韵味醇厚的京剧……这是《2035 是这 young》(由中国青年报社、QQ 音乐联合出品)音乐短片中的场景,从青年视角勾勒出的 2035 年轮廓。歌曲特别邀请了时代少年团,视频中不仅有他们的倾情演绎,还有工人、创业者、 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年轻人的身影。 在音乐短片中,时代少年团 7 名成员各自绘制的画都是一块拼图:京剧、航空航天、 高架城市、量子通信等,分别代表文化自信、科技创新、新型城市、智能工业、美好生活、 对外开放、乡村振兴 7 个主题,拼接成一幅 2035 年蓝图。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我与 2035 年蓝图”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2.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 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及未来的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材料以一 首叫做《2035 是这 young》的音乐作品引出两个关键词“青年”和“2035”,并且把“2035” 具体到“京剧、航空航天、高架城市、量子通信”,给出了 2035 蓝图有关的“文化自信、 科技创新、新型城市、智能工业、美好生活、对外开放、乡村振兴 7 个主题”。从“我与 2035 年蓝图”的主题中可以看出,出题者是想告诉我们: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青年 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构成了 作文基本的立意。文体没做过多限制,只要与表达的主题适合即可。同时,鼓励文体创新。 这是一道时代感很强的题目,行文时注意紧扣时代的脉搏,引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进行论 证分析。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