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解析版)-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政治》4月刊(适用于高考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解析版)-2021届高三《新题速递·政治》4月刊(适用于高考复习)

ID:678547

大小:43.7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创意课间操风行校园。武术、扭秧歌、腰鼓等元 素被引入校园课间操,为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意课间操改造了中华传统体育的基本内涵和表达形式 ②课间操形式多样化,才能锤炼意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创意课间操有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④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学校体育,有助于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创意课间操使表达形式多样化,但不能改造中华传统体育的基本内涵,①说法错误。②: 课间操形式多样化,与锤炼意志、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②说法错误。③④:创意课间操有助于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有助于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③④观点符合题意。故本 题选 D。 2.(2021·全国高三月考)“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国家大剧院自 2020 年 4 月 11 日起推 出线上演出,截至 2020 年 11 月 5 日,共推出三大系列 34 场演出,累计在线点击量达 10.27 亿次,场均达 3000 万次。国家大剧院将演出搬上“云端”的种种尝试,打开了演出市场新的增长空间,也拓展了艺术欣赏 途径。材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能够推动文化发展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①错误。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②错误。③④:国家大剧院将演出搬上“云端” 的种种尝试,打开了演出市场新的增长空间,也拓展了艺术欣赏途径,说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能够推动 文化发展,也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3.(2021·福建泉州市·高三二模)剪纸、刺绣、雕刻等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今天的价值,正在被人们 重新认知。数字显示,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带动项目超过 2200 个,带动近 50 万人就业,助力 20 多万 贫困户实现脱贫。依托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不仅教授村民一技之长,更拓宽其眼界、打开其思路。可见, 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坊( ) ①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②变革非遗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激活乡土文化的创新活力 ④推动文化产品消费的升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③: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项目、带动就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说明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坊 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激活乡土文化的创新活力,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未强调文化传播,而且非 遗扶贫就业工作坊也不能变革非遗文化传播的途径,②排除。④:材料未反映消费情况,也就不体现非遗 扶贫就业工作坊是否能推动文化产品消费的升级,④排除。故本题选 B。 4.(2021·山东高三月考)幽幽书香,百年沧桑。隐匿于边陲古镇中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 触目尽是乡愁,咀嚼皆是文化。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 92 年,藏书 10 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 1 万多册, 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享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 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基于( ) ①优秀文化能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②健康有益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文明乡风 ③书籍史料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推动乡村发展的直接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对人与乡村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优秀文化能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健康有益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文明乡风”, ①②符合题意。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说法错误。④: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间接力量,而不是直接 力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 5.(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一模)某博物院推出了考古体验类文创新玩法,网友们化身“考古学家”,亲 身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惊喜,人们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阳铲,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再用小毛刷拂 去泥土,让“失传的宝物”面世……此类新玩法使得( ) A.现代科技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B.人们能通过间接经验感悟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C.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考古活动的浓厚兴趣 D.博物馆转而去追求经济效益,开展企业化经营 【答案】C 【详解】A:科技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故 A 不选。B:亲身体验,不属于人们能通 过间接经验感悟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故 B 错误。C:博物院推出了考古体验类文创新玩法,网友们化身“考 古学家”,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惊喜,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考古活动的浓厚兴趣,故 C 正确。D: 材料没有涉及追求经济效益,故 D 不选。故本题选 C。 6.(2021·福建高三其他模拟)“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新发现的 6 痤座三星堆文化遗址“祭祀坑”, 500 余件重要文物惊艳出土。青铜尊、青铜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与黄河流域一致;首次发 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加深了对成都平原与中原、江汉平原的周边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认知;半张金面具 及来自印度洋的 5000 多枚海贝见证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文明交流。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 ) ①折射出数千年前人们的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 ②表明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③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重要实物例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新发现的三星堆文化遗址“祭祀坑”的重要文物折射出数千 年前人们的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重要实物例证,①④符合题意。②: 材料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而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②排除。③: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 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③错误。故本题选 B。 7.(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二模)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 2021 年 6 月 7 月在福州召开。泉州宋 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文化遗产)参加申遗审议,这一项目由 22 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 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泉州宋元中国界海洋商贸中心参加申 遗的价值在于( ) ①增加世界文化遗产数量 ②创新文化遗产基本内涵 ③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泉州宋元中国界海洋商贸中心本身就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参加审 议并没有增加世界文化遗产数量,①排除。②:泉州宋元中国界海洋商贸中心参加申遗并没有创新文化遗 产基本内涵,②排除。③④:泉州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文化遗产)参加申遗审议,这一项目由 22 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构成,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泉州宋元中国界海洋商贸中心参加申遗的价值在于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③④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8.(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二模)2020 年福建红色旅游村跑“穿过四季,跑进红色福建”主题活动期间, 开展了系列线上活动,线上接力逾 10000 万千米。该活动的系列短视频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 广为传播,红色福建深人人心。这表明在新时代( ) ①继承红色文化是利用现代技的目的 ②新型社交平台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红色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传播方式 ④红色文化仍然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利用现代技有利于继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文化不是利用现代技的目的,①排除。②④: 题中活动的系列短视频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广为传播,红色福建深人人心。这表明在新时 代新型社交平台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手段,红色文化仍然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②④符合题意。③:红色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但不仅仅是传播方式上的创新,③排除。故本题选 C。 9.(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太极拳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为核心思想, 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纽带,已 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受到了世界各地爱好武术人士的推崇。2020 年 12 月 17 日,我国 太极拳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表明( ) ①太极拳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太极拳文化可与当代人的文化生活需求对接 ③其列入名录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其列入名录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②:作为传统文化的太极拳,具有多种功能,备受中外武术爱好者推崇,由此可见,传统文 化可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对接,②正确。③:列入名录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夸大了其作用, ③排除。①:虽然太极拳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但庆祝民族节日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①错 误。④: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正确。故本题选 B。 10.(2020·高三期中)学习习近平的文章、讲话、著作等,一个最为深切的感受就 是,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对 下列用典内容,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②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言不苟造,论不虚生——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强调了文 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①正确。②:“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这不属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②排除。③:“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强调了社 会实践对文化的作用,反映了“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正确。④: “欲灭一国者,先去其史”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一国的重要性,未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排除。故本题 选 C。 11.(2021·陕西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三月考)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 达和传递。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 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视语言文字事业(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可以提升其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可以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 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重视语言文字事业,可以服务社会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②正确。③:语言文字事业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 作用,③错误。④:繁荣文化市场,侧重于文化产业,且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④错误。故本 题选 A。 12.(2021·陕西省彬县中学高三其他模拟)智慧旅游的应用场景显示人们未来出游都有智能导航,让未 来出游更加便捷;媒体融合新工具,让新闻变成“所见即所得”的零时差产品;“5G+视听”,让人们的生活耳目 一新......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让人们的文旅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多姿。这表明( ) ①科技只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才有价值 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③信息技术能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 ④善于推陈出新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科技并非只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才有价值,①说法太绝对。②:现代信息技术没 有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②不选。③④: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让人们的文旅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多姿。这 表明信息技术能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善于推陈出新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 D。 13.(2021·湖南衡阳市·高三一模)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2020 年 3 月“感知中国,意在巴黎”中国 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历史,展示了承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 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民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本次展览有利于( ) ①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②中法文化在交流和借鉴中融为一体 ③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中法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尊重理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未体现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①不符合题意。②:中法文化在交流和借鉴 中融为一体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②说法错误。③④: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历史,展示了承载着历 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民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 心。这说明本次展览有利于中法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尊重理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③④符合题意。故选 D。 14.(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福建天宝陂入选 2020 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标志着天宝陂走上 全球视野的大舞台,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天宝陂成功申遗( ) ①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②有利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 ③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表明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不能体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①排除。 ②③:天宝陂成为文化遗产,这有 利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也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文化只有通 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说法过于绝对化,④排除。故本题选 C。 15.(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相声和脱口秀(Talk Show)这两种喜剧的形式是共通的,包袱的方式 和思路也是共通的;不同点在于美式脱口秀的笑点与中国不一样,但这不是脱口秀和相声的区别,而是美国 与中国语言思维习惯的区别。脱口秀到了中国,笑点和思维方式就是中国式的。这说明( ) ①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②实践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③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增强了生命力 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会影响艺术的表现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相声和脱口秀,这两种喜剧的形式是共通的,包袱的方式和思路也是共通的,不同点 在于美式脱口秀的笑点与中国不一样,这说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也说明不同民 族的思维方式会影响艺术的表现形式,①④正确切题。②:材料未体现“实践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搭建了沟 通的桥梁”,②排除。③: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也就不体现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是否 增强了生命力,③排除。故本题选 B。 16.(2021·河北高三学业考试)F 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资源丰富,该市人民政府为此组织当地非遗传承人、 专业艺术家对国家级非遗南丰跳傩、宜黄禾杠舞进行改编,融入潮流元素,吸引某视频 APP 平台用户学习 和传播当地新潮非遗舞蹈,视频点赞量达千万次。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又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该地的成 功经验在于( ) ①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借助现代传媒推动非遗文化大众化传播 ③锐意创新,实现了非遗文化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④丰富文化形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优秀传统文化,①不选。②④:该市人民政府为此组织当地 非遗传承人、专业艺术家对国家级非遗南丰跳傩、宜黄禾杠舞进行改编,融入湖流元素,吸引某视频 APP 平台用户学习和传播当地新潮非遗舞蹈,视频点赞量达千万次等,体现了该地借助现代传媒推动非遗文化 大众化传播,丰富文化形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③:“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法 错误,应该是实现了非遗文化创新发展,③排除。故本题选 C。 17.(2021·贵州高三其他模拟)2020 年 12 月 1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相关审议,决定将太极拳 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 33 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对 于提升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太极文化品牌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将太极拳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依据在于(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太极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太极拳能增加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太极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能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④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依据在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 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 继承性,能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①③符合题意。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太极拳 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增加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②排除。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认为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说法不妥,④排除。故本题选 B。 18.(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故宫博物院与腾讯深入合作,通过“数字化+云化+AI 化”助力“数字故宫” 建设。如今观众在家便可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数字故宫”让一批艺术瑰宝通过数字平台、手 机 App 等途径走进心中,走向世界。“数字故宫”建设能够( ) ①助力游客更便捷了解故宫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体味中华文化韵味 ③提高故宫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④利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数字故官”建设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体味中华文化韵味,助力游客更便 捷了解故宫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①②正确。③:最大限度承袭中华传统文化夸大了“数字故官” 建设的作用,还有应该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④:“数字故宫”建设并不能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 涵,只是丰富了游客的参观方式,④错误。故本题选 A。 19.(2021·济南市·西校区高三月考)2020 年 4 月 6 日,英国 BBC 推出最新纪录片《杜 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 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将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这 部纪录片( ) ①推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传播 ②有助于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隔阂 ③说明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④折射出中华文化在西方得到广泛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英国 BBC 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将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在全 世界引起了关注,这部纪录片推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传播,说明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故①③ 入选。②:可以消除中西方文化的隔阂,但不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应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故②不选。 ④: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故④不选。故本题选 B。 20.(2021·安徽高三一模)诞生于内蒙古地区,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的乌兰牧骑,在新时期开辟了网络 新舞台,创造了“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为牧民创作了更多的文艺作品,信守了“哪里最需 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的诺言。这表明( ) ①推动基层文化的创新可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②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促进文化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能够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④融入人民群众生活是文艺创作赢得群众喜爱的成功之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乌兰牧骑创造了“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为牧民创作了更多的文艺作品, 这表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乌兰牧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也 在于其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②④应选。①:说法错误,推动基层文化创新并不能实现基本公共文 化服务均等化,①不选。③:说法错误,促进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与增强精神力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③ 不选。故本题选 D。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山东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 年 2 月 20 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讲话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 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传承是最好的告慰,发展是最有力的纪念,赓续共产党 人的精神血脉,方可走向光明的未来。 山东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积极行动起来,依托山东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党员干 部开展自我学习、参观红色根据地等党史教育活动;各地市级媒体也在重点新闻栏目开设《学党史 悟思 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重点报道各级各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的情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山东各地是如何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的。 【答案】①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各地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的内化和传承。②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各地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载体来传承和赓 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③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将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赓续并发展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 播的重要手段。各地借助于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展示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分析】本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和各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为材料,从 《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 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山东各地是如何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 案要点。 ①文化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试题材料分析:各地将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社会实 践中赓续并发展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②文化的载体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结合试题材料分析:各地通过 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载体来传承和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③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结合试题材料分析:各地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内化和传承。 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结合试题材料分析: 各地借助于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展示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点睛】解答“措施类”主观题,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 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 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或者从材料中具体做法概括答案要点。 22.(2021·河南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 10 月 19 日,2019 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在江西抚州举行。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 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跃在中国民间各地的各民族曲 艺曲种至少 500 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曲艺类项目共计 127 个大项 193 个子项,包 含评书、相声、苏州评弹、山东快书等等,都为人们所熟知。 不过,目前一些曲艺表演只有其形、不具其神,面上新鲜却缺乏审美价值,贬低艺人自己,更有损艺 术本身。有的人被市场青睐、粉丝热捧,就漠视基本功的锤炼,走形式、装样子,不认真锤炼真本领,而 是琢磨一些假把式,最终自己就成了“笑话”;有的人是因为一些人喜欢,就去迎合附和、退而求其次,搞“三 俗”段子、恶俗表演,娱乐化的现场看起来热闹,却昙花一现。 这不禁让人发问:淡化了曲艺的文化特质,这样的曲艺还是曲艺吗?失守了基本的文化品位,这样的舞台 又留得下多少观众呢?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在曲艺发展中应如何坚守基本的文化品位。 【答案】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 成果。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植根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引导曲艺创新挖掘优秀传 统文化资源,否则就会失去根基。⑤深化改革,创新传承曲艺的形式,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分析】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在曲艺发展中应如何坚守基本的文化品位。 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需要结合材料谈谈在曲艺发展中应如何坚守基 本的文化品位。 根据材料“2019 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在江西抚州举行”可知,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根据材料“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知,在学 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根据材料“有的人被市场青睐、粉丝热捧,就漠视基本功的锤炼,走形式、装样子,不认真锤炼真本领, 而是琢磨一些假把式,最终自己就成了“笑话””可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创作导向。 根据材料“有的人是因为一些人喜欢,就去迎合附和、退而求其次,搞“三俗”段子、恶俗表演,娱乐化 的现场看起来热闹,却昙花一现”可知,植根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引导曲艺创新挖掘优秀传统文 化资源,否则就会失去根基。 根据材料“目前一些曲艺表演只有其形、不具其神,面上新鲜却缺乏审美价值,贬低艺人自己,更有损 艺术本身”可知,深化改革,创新传承曲艺的形式,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 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 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 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 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3.(2021·北京门头沟区·高三一模) 永定河古称㶟水,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 永定河流域的丰富物产为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永定河文化为北京文化的生成和 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哺育母体。 永定河文化具有多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属性,在文化种类上,既有皇家文化、宗教文化、城 市文化、乡村文化、民间文化,也有红色文化。呈现出一条山水相依、古迹相连、文脉相传的历史文化带, 承载了宝贵的文化基因和记忆。但是,近年来永定河文化带出现的传统村落衰败、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 年久失修、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失传危险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结合时代要求,门头沟区不断推进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致力 于打造高水平的永定河文化品牌。把永定河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繁荣文化产业的核心,通过打造历史文 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民俗文化集聚区、红色历史文化发展区、煤炭文化展示利用区、宗教文化中心区等 文创产业基地,有效推动永定河文化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加强永定河文化保护?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就保护永定河文化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1)①永定河文化是北京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永定河 文化对于研究北京人文历史,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②保护永定河文化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积 极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珍惜和保护永定河文 化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①组织专家学者提炼永定河文化价值,宣传永定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性。②政府经济保护文化资源。 【分析】本题以永定河为文化保护为话题情景,考查学生对文化的继承、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多样 性等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加强永定河文化保护, “永定河流域的丰富物产为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永定河文化为北京文化的生成和 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哺育母体”说明永定河文化是北京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保护永定河文化对于研究北京人文历史,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永定河文化具有多元的自然生态 系统与历史文化属性,在文化种类上,既有皇家文化、宗教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民间文化,也有 红色文化”说明保护永定河文化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增强文 化自信;“把永定河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繁荣文化产业的核心,通过打造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民 俗文化集聚区、红色历史文化发展区、煤炭文化展示利用区、宗教文化中心区等文创产业基地,有效推动 永定河文化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珍惜和保护永定河文化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本题设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就保护永定河文化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题干旨在说明永定河的文 化价值,因此可以建议组织专家学者提炼永定河文化价值,宣传永定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文化资源。 【点睛】建议类试题,解题技巧:①审题:围绕中心词展开,思维要发散,角度多样,避免重复。② 注重层次性;③体现价值导向性,答案要点要体现社会正能量方面;④语言简洁、建议措施要具体可行。 24.(2021·天津市第八中学高三月考) 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是 口头传承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小戏、谚语、谜语、歇后语等文艺形式。民间文学作品由于基 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传承方式单一等原因,其传承主体、受众群体逐渐减少,其消失速度也呈现递 增的趋势。近些年来,各地都高度重视对非遺的传承和保护,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一是采用培训的方式, 使民间文学进入中小学课堂,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传承人;其二,与旅游结合,在旅游景点组织各种各样 的有偿民俗“表演”、民间文学作品的演述等。其三,创新产品开发,将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元素与现代生 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重新开发。如风靡全世界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是根据中国民间故 事而创作。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的各地关于非遗传承经验对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学的启示。 (2)面对传承主体、受众群体逐渐减少的现实,就新媒体条件下传承民间文学给出两项具体做法。 【答案】(1)①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道,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课堂教育普及民问文学知识,传 播优秀民间文学文化。②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奠定物质 基础。③立足社会实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形式,开注入时代内容,推动优秀民间文学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 (2)录制短视频,增强民间文学的生活情趣和时尚气息;搭建“民间文学论坛”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 民间文学相关信息。 【分析】本题以民间文学的发展为考查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创 新的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的各地关于非遗传承经验对传承和保护民间文 学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解答题。本题知识限定模糊,但从设问及材料可知,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 传承与创新等知识,属于启示类主观试题。结合材料“采用培训的方式,使民间文学进入中小学课堂,通过 学校教育来培养传承人”可知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道,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依据材料“与旅游结合,在旅游 景点组织各种各样的有偿民俗‘表演’、民间文学作品的演述等”说明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大力发展文化 产业;依据材料“创新产品开发,将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重 新开发。”可知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 (2)此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就新媒体条件下传承民间文学给出两项具体做法,属于 开放性解答题。学生围绕主题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启示类主观题的材料一般是某些典型的事件,可以漫画、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等,设问一 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 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 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 为原理十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