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下学期广东省新高考三轮冲刺模拟预测·历史试卷(一)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下学期广东省新高考三轮冲刺模拟预测·历史试卷(一) 含答案

ID:678456

大小:54.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广东省新高考三轮冲刺模拟预测·历史试卷(一) (本卷共 22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 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粘贴好条形码。 2.答题要求: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 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 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西周的令方彝铭文,西周政府中最重要的部门是卿事寮,下面是“诸尹”,其后是“里君”, 里君是管理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区域内的地方事务的行政官员,该铭文可以反映( ) A.西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 B.西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官制度 C.西周的管理辖区分为内服与外服 D.西周对政府功能进行了基本划分 2.晁错提出“入粟拜爵”的建议,即富人向国家输送粮食,国家用爵位作为奖励,汉文帝接受这一 建议,允许商人买爵,汉景帝时继续实行,并且降低价格吸引商人,这说明( ) A.重农抑商政策在西汉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B.卖官鬻爵开始成为商人进仕的主要途径 C.为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D.降低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赋税经济负担 3.《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 (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 A.农业技术源于生产实践 B.农书注重技术经验总结 C.农书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D.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4.宋庆历年间,儒学学风开始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士人们围绕复兴儒学的主题,力图摆脱汉唐经学 拘囿于家法师法、沉溺于训诂考证的治学方式,大胆发疑,标新立异,形成了一股疑经惑古的时 代思潮。这股思潮出现的表明( ) A.构建新的儒学体系已是势在必然 B.希望通过经世致用实现儒学复兴 C.北宋传统儒学已呈现了没落态势 D.儒学复兴的目标在北宋终于完成 5.徐光启主张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倡导数学研究和应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 130 多项生产技术的数据,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这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验数据分析 B.明清的科学家致力于向西方学习 C.明清的科技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 D.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6.梁启超认为,惟有“使妇人各得其自有之权,然后风气可开”,女性才能够“近可宜家,远可善 种”,做到“急保种之远谋”。这一思想( ) A.是对传统婚制的否定 B.保障了女性社会地位 C.具有鲜明的救亡色彩 D.推动了维新运动发展 7.下表为政府资本在近代中国新式产业中的比重构成情况。据此可知( ) 时间 在本国资本中的比重(%) 在全社会资本中的比重(%) 1894 年 92.4 58.8 1936 年 24.8 5.4 1941 年 50.0 — 1942 年 69. 58 — 1946 年 67.3 47.2 A.官僚资本始终占据主导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 C.民族工业迎来发展春天 D.外国在华资本日益萎缩 8.1949 年初,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他风趣地将此行比喻为“进京赶考”,“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白成,我们都希望考个 好成绩”。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9.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为了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非军事区的 缓冲地带,以及对亚洲国家增信释疑、改善周边环境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在朝鲜停战后 ( ) A.积极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B.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 C.率先改善与日本的关系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1954 年召开的“全国中学教育会议”上,中央领导指出“学生都想当干部,轻视劳动、轻视劳 动人民”,1955 年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决定“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这表明当时 ( ) A.劳动价值观念受到轻视 B.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D.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生产实际 11.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 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 年,国 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材料表明当时 (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B.经济发展新模式在逐步探索 C.城市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 12.古代雅典,公共决策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全民参与机制让贵族与平民、富人与穷人直接 面对,缺乏一种斡旋机制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冲突,导致不是富人为自身利益进行统治,就是穷 人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统治。材料表明了古雅典民主制度( ) A.代表所有公民的意愿 B.追求民主形式的平等 C.加剧公民阶层的分化 D.否定公民决策的差异 13.下表为 1780—1840 年英国妇女和儿童工资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统计情况。这反映出( ) 家庭类型 矿工家庭 熟练技工家庭 工厂工人家庭 厂外加工工人家庭 所占比例 25%左右 20%左右 25 %—35% 大于 35% A.妇女成为家庭收入支柱 B.儿童教育权益受到政府重视 C.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冲击 D.社会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14.法国学者佛朗索瓦·梅南指出:“意大利人确实曾执欧洲经济之牛耳:他们生产和出口布料以 及精美的金属制品,从事东西方中介贸易,并且贷款给欧洲各国的王室和平民。”但是 15-16 世 纪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人文精神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兴起 D.新君主国兴起 15.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条的实验……醉心于这样一些形式的运动,即 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 办法,在自身生存的有限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马克思上述 言论( ) A.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B.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 D.鼓励工人阶级开展议会斗争 16.1920 年,苏俄很多工厂因发不出工资,只好用产品来抵充,工人们在免费配给制无法满足生存 需要的情况下,被迫用工厂的产品到黑市上换取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为解决上述问题,苏俄政 府( ) A.对食品实行集中统一分配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和发展 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加快实施工业国有化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52 分。第 17—19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0~2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0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材料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读:liè,意为同等),且 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 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万里;军 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 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庚申(咸丰十年,1860 年)以后,夷势驳驳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 之营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 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 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于孤注之掷,岂非视国事如儿戏 耶! ”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5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鸿章对时局作出上述判断的事实依据有哪些?(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外部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应对上述时局的举措,并说明其结果如何。(4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材料一 从 1926 年起,乌克兰农村开始出现饥荒,延续到了 1928 年,1928 年的灾情席卷了乌 克兰盛产粮食的南部各地区。而到了 1929 年秋天,受到国家优先照顾的工矿区顿巴斯的情况严重恶 化。领导人认为粮荒是富农的破坏造成的,解决办法是加快加速对农村尤其是对乌克兰农村的阶级 斗争。在这场饥荒中,1932 年饿死 14.4 万人,1933 年饿死 323.8 万人。 ——闻-《乌克兰的三次大饥荒》 材料二 1930-1933 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了遍及全美国的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导 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估计,至少有 700 万人死亡,约占当时美国的 7 %,千百万人必须 像畜生一样才能活命。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乌克兰严重饥荒的原因。(4 分) (2)为渡过材料二的危机,美国模仿苏联建立起国家干预的经济体制,但最终苏美走向了不同结局, 简析其原因。(10 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开始形成新的并重新恢复了旧的对抗和联盟关系。它们一直 在寻求结成政治经济集团,并在寻找那些具有相似文化和相同文明的国家集团。政治家呼唤,公众 认同那些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大”文化共同体,包括“大欧洲”、“大塞尔维亚”、“大中华”、 “大土耳其”、“大匈牙利”、“大克罗地亚”、“大阿塞拜疆”、“大俄罗斯”、“大阿尔巴尼 亚”、“大伊朗”和“大乌兹别克斯坦”。 ——摘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政治和经济联盟与文化和文明联盟是否相一致”。(要求:写明论 题,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二)选考题:共 12 分。请考生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宋初,历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兵制逐步完备并定型。宋设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 “三衙”分权,此后直至南宋灭亡,这一制度再无大的变化。宋代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与厢军,全 部由职业军人组成。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为防止三衙将帅重演“陈桥兵变” 的政变闹剧,宋代把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为了加强禁军, 宋太祖不仅继续采用淘汰老弱兵员、令其归农的办法,而且还经常派遣使臣到各地去选精兵,并以 才力技艺为参考标准。在兵力配置上,禁军约二十万人,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驻守 京城的是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宋代兵制改革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其 统治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兵制改革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并立、割据风行、 武夫 作乱、兵燹连年的混乱局面。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述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6 分) 21.[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中国和苏联集团承认了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政权,与此相对抗的是,美国和与之为伍的国 家承认了法国扶植的保大政权。面对着越盟的决心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法国的战争努力开始一蹶不 振,它很少得到越南人的支持,而且在国内也越来越不得人心。1954 年 5 月保大政权在奠边府惨败, 这场惨败固然是由于法国在战略上劣于对方,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所给予(胡志明)的物资援助。 这时在美国准备大量援助法国的情况下,出现了爆发另一场世界大战的严重危险。幸好要求谈判解 决的力量占了上风。7 月,双方在日内瓦签订了停战协定。越南以北纬十七度线为界暂时被分割, 民主共和国控制北部,名义上以保大为首的西贡政权控制南部。协定规定,1956 年 7 月在国际监督 下举行选举以决定重新统一的形式。法国被迫让出印度支那,東埔寨王国和老挝王国的独立也就不 再是句政治空话了。 ——摘编自[英]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扶植的保大政权失败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停战协定签订的意义。(6 分) 22.[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师事郑玄,后避乱辽东,回到故乡后,被曹操任命为司空 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曹操要广设屯田,派国渊管这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 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之内,仓库丰实,百姓竞劝乐业。田银、苏伯在河间叛乱,被曹操 击破,余党都应伏诛,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请求不要行刑,曹操依了他的话,赖国渊得生者 千余人。时有投书诽谤者,曹操欲必知其主。国渊留其本书,发现书中引用了很多《二京赋》的词 句,于是派人去找能读《二京赋》的人。找到之后,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国 渊居列卿位,但穿着仍是布衣,粗荼淡饭,受了赏赐就散发给亲友亲族,持身恭敬节俭。 ——据《三国志·魏书》 (1)根据材料,概括国渊对曹魏的贡献。(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渊得到曹操器重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西周时期的早期政府结构,根据李峰的《西周的政体》分析,材料中 的铭文可以反映西周国家行政机体的理解,反映了对西周国家进行“政体结构中的政府功能的基本划 分”虽然材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官制不同,但西周并不是中央集权制度,A 不符合史实,B 材料没 有办法体现是完备的制度,C 选项的内外服是商朝的内容。 2.【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文景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在经济上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而 A 选项中,“西汉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以偏概全,这里只能说明松动,B 说“开始成为”,我们无法判断这 种风气是否从文景时期开始,且材料只能说明为商人做官提供了方便和渠道,不能说是“主要途径”, D 降低的是赋税负担,但没有说降低社会地位。C 选项中,由于文景时期的这个政策,可以提高商 人地位,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为接下来的汉武帝统治的繁荣奠定基础。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故选 B 项。材料主旨是说 明《齐民要术》的成书过程,A、C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4.【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儒学的危机与复兴,材料中说“士人们围绕复兴儒学的主题”表明 这是面对佛道冲击后,知识分子意识到构建新的儒学体系已是势在必然,故 A 正确,C 错误,经世 致用思想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故 B 错误;材料无法呈现儒学复兴最 终什么时候完成,所以 D 错误。 5.【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下,中国明清时期的两位知识分子(科学家)受西方 西方影响开始注重实验,但是不足以说明古代科技就注重实验,而且 A 选项不符合史实,B 致力于 一词过于以偏概全、绝对化,D 项,明清时期科技发展新高潮不符合史实,明清科技是中国古代科 技黄昏阶段。 6.【答案】C 【解析】梁启超认为女性获得权利,既有助于家庭,也有助于改善种族,以达到“保种”之目 的,这与维新派宣扬的“保国保种”以救亡图存的主张是一致的,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传统 婚制的态度,A 项错误;B 项“保障了”说法过于绝对;D 项推论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7.【答案】B 【解析】表中数据表明,政府资本在近代中国新式产业中的比重,除 1936 年外,所占比重均 超过了 50%,由另一列可以得出外国资本的比重也比较大,这些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不利的, B 项正确,C 项错误。A 项“始终”说法错误,政府资本也不等同于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比重在抗战后 期逐渐上升,D 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可知,这一时间为 1949 年(西柏坡会议,作 出了“由农村到城市的决定”),由此可知,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 A 项符合 题意。B 项时间为 1949 年 9 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C 项时间为 1927 年,D 项时间为 1945 年, 都与题中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时间 1949 年初不符,故 B、C、D 三项排除。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举行,时间不符,且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可排除 A 项;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与 美国的关系得到改善,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交,所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中日关 系改善是在 70 年代,是日本率先提出的,排除 C 项;1954 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其日的是为了改善周边环境,维护国家主权,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结合 1954—1955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宏观背景以及具体的要求和决定内容“实施基本 的生产技术教育”,可以得出 B 项结论(1954 年召开的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明确中学教育“不仅供应高 等学校以足够的合格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国家生产建设以具有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 的新生力量”)。A 项说法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20 世纪 80 年代,C 项 与材料时间不符;D 项与材料表述相反。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 幕,与材料中“1986 年”不符,排除 A 项;依据题干,1984 年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1986 年“给 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中国逐步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故 B 项符合题意;国有企 业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没有改变经济所有制结构,排除 C 项;市场经 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是 1992 年,与材料中“1986 年”不符,排除 D 项。 12.【答案】C 【解析】雅典的民主决策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加速了富人和穷人的利益分化,穷人 和富人的利益冲突斡旋机制缺少,加剧了公民阶层分化,所以 C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公 民,也没有体现追求民主形式上的平等,可排除 A、B 两项;材料强调公民决策的差异,不是否定, 可排除 D 项。 13.【答案】C 【解析】材料时间及表中数据表明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家庭中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原 来单纯依靠男性获得收入的状况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儿童进入社会工作以获得收入,改变了 传统的家庭结构。A 项“支柱”说法不符合表中数据;童工问题产生说明当时儿童权益不受重视,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财富多寡的对比,D 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探究的是 15-16 世纪意大利在欧洲贸易地位衰落的原因,结合史实可以判 断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传统商路的衰落,故 B 项正确。人文主义复兴并不是导致意大利衰落的 原因,故 A 项错误。宗教改革起源于 16 世纪的德意志地区,与意大利商业地位下降无关,故 C 项 错误。民族国家兴起也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材料中马克思批评醉心于教条主义的实验的无产阶级,他们“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 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必然要失败,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故 C 项正确。材料 并未提及巴黎公社,故 A 项错误。马克思批评的是教条主义的实验,没有提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起来,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张阶级斗争,材料未提及议会斗争,故 D 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一经济问题,苏俄政府 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市场经济,故 B 项正确。继续坚持食品集中统一分配不是解决当时经济困难 的措施,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商品流通的问题不是农业生产的问题,故 C 项错 误。商品流通问题与工业国有化问题并不一致,故 D 项错误。 17.【答案】(1)事实依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从沿海侵略中国,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列强侵略来自海上,列强联合侵略中国,列强深入中 国内地,列强侵华方式多样(经济、宗教)。西方列强船坚炮利,中国军事落后等。(每点 2 分, 任答 2 点,共 4 分) (2)外部原因:西方列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形成;新航路开辟,欧洲开展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西方各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技术先 进的工业国家,急需寻找海外市场;西方经过启蒙运动,民主自由思想成为主流等。科学取得巨大 进步。(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考生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举措:发起洋务运动(或建设近代海军)。(1 分)结果:创办了大量民用工业和军事 工业(或增强了军事力量),一定程度抵御了西方侵略,但最终失败。(3 分) 【解析】(1)问根据材料归纳概括李鸿章对时局作出上述判断的事实依据。 (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当时“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外部原因。 (3)问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应对上述时局的举措是发起洋务运动,并进一步分析归纳洋务 运动的结果。 18.【答案】(1)原因:苏联盲目推进农业集体化;领导人对形势的错误判断。(4 分) (2)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重难返;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自身的政治体制;西 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任答两点得 4 分,答三点得 5 分) 美国:在不根本改变自身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能够根据时代变化调整自身政策;经济持 续性发展并结构合理。(任答两点得 4 分,答三点得 5 分) 【解析】(1)问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乌克兰严重饥荒的原因,可得出苏联盲目推进农业集体 化;领导人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2)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美苏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体制的不同结局,并进 一步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其不同结局的原因。 19.【答案】示例 1 论题:政治经济联盟与文化文明联盟存在一致性。(2 分) 西欧联盟是欧洲共同文化的产物,欧洲从欧共体(经济联盟)迅速发展到欧盟(政治经济联 盟),经济、政治、军事的联盟要求成员国之间进行合作,而合作有赖于信任,信任最容易从共同 的价值观和文化中产生。离开了文化,地理上的临近不仅不会促进合作而且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 引起冲突,就像巴尔干和中东地区。同时,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建立时,美国与加拿大把墨西哥拉入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协定的长期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墨西哥在文化上重新确认它属于北美而 不是拉丁美洲。(9 分) 综上所述,当经济政治一体化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时,它走得更远更广阔。(1 分) 示例 2 论题:政治经济联盟与文化文明联盟无需一致。(2 分) 成立于 1967 年的多文明区域组织东盟,其成员国包括中华文明国家、佛教国家、基督教国家 和穆斯林国家,它只是经济联盟,尽管有些军事合作但不是军事同盟,也没有超越国家的政治机构, 比较松散,是一个集体讨论而不是集体行动的场所。他的目的就是增加亚洲国家的区域贸易。习近 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包含了更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会带动 沿线国家经贸密切往来,带动沿线国家共同腾飞,而且会帮助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更频繁更全面, 使文明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显著。(9 分)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联盟与文化文明联盟无需一致,合作会带来认同。(1 分) 【解析】本题考点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发展。考查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国际关 系的理解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论题得 2 分;论证每点 3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 9 分;结论得 1 分。 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20.【答案】(1)特点:军队职业化、雇佣化;军队直属于皇帝个人,私兵化;军队领导结 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强干弱枝。(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影响:结束了晚唐以来藩镇并立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赵宋王朝长治久安, 促进了两宋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文化的昌盛与繁荣;导致了北宋守内虚外 和冗兵、冗官、冗费的弊病,为其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埋下了祸根。(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 的私兵”“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加强禁军”“驻守京城的是禁 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等信息概括。 第(2)问,根据材料中“为防止三衙将帅重演‘陈桥兵变’的政变闹剧”“结束了……藩镇并立、 割据风行、武夫作乱、兵燹连年的混乱局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方面进 行分析。 21.【答案】(1)原因:法国战略失误;缺乏法国国内及越南人的支持;中国对越共的援助。 (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意义: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促进东南亚各国独立运动;提高了中国的政治 影响力;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缓和;推动殖民体系的瓦解。(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解析】(1)保大政权失败的原因,从材料中“法国在战略上劣于对方,但更为重要的是中 国所给予(胡志明的物资援助)”,法国推行的战争政策“很少得到越南入的支持,而且在国内也越 来越不得人心”可以得出。 (2)停战协定签署的意义,根据材料“法国被迫让出印度支那,柬埔寨王国和老挝王国的独 立也就不再是句政治空话了”,再结合当时政治状况,可以从东南亚、中国、世界的角度进行阐述。 22.【答案】(1)积极参与朝政决策的议论;管理屯田,使仓库丰实,百姓乐业;建议曹操 宽缓刑罚,收拢人心;破获疑难案件,安定政局。(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向名师学习,才学出众;专心国事,公私分明;恪尽职守,政绩突出;勇于进谏,正直 仁德;足智多谋;为官节俭。(每点 2 分,共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广设屯田,派国渊管这件事”“五 年之内,仓库丰实,百姓竞劝乐业”“请求不要行刑”“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等,从参与公事决策 议论、受命管理屯田、建议宽缓刑罚和破获政治疑难案件等方面概括。 (2)根据材料信息“师事郑玄”“穿着仍是布衣,粗茶淡饭”“持身恭敬节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才学、品格、智谋、政绩等角度分析。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