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2021年新高考历史最新模拟题分项汇编(第四期 4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21·重庆复旦中学高三模拟)下表所示为 1912 年出版的部分女子期刊。这些女子期刊的出现 ①促进了妇女觉醒②为民主革命积蓄了一定力量 ③宣传了革命思想④彻底改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912 年出版的女子期刊提倡女学,争取女权,宣传进步思想,促进了妇女的觉醒,这些期刊宣传 了革命思想,也为民主革命积蓄了一定力量,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A 项;“彻底改变了女子的社会地 位”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④的 B、C、D 项。 2.(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一模)《晋察冀日报》办刊过程中,报社人员尽量减轻设备的重量,排字工人把 铅字缩小,把笨重的字架改成可装卸的轻便字架,把笨重的石印机改成用枣木制成的结实轻便的木制机。 文章都限定在 3000 字以内,以减少字盘重量。全部设备用八匹骡子就可带走,因此就有了“八匹骡子办报 纸,三千字内著文章”的说法。这样做旨在 A.适应游击环境 B.节省办刊成本 C.扩大报刊影响 D.提高文章质量 【答案】A 【解析】《晋察冀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共创办的报刊,报社人员尽量减轻设备的重量,文章都限定在 3000 字以内,以减少字盘重量,这样做目的是适应敌后抗战游击战争的环境,便于携带转移,故选 A;B、D 不 是主要原因,排除;报社人员尽量减轻设备的重量,文章都限定在 3000 字以内,与扩大报刊的影响无关, 排除 C。 3.(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一模)如图为 1914-1915 年部分小说杂志封面上的女性读者形象。影响这一时期 对女性读者关注的主要因素是 (《小说新报》第 2 期)(《中华小说界》第 2 期)(《礼拜六》第 195 期)(《繁华杂志》第 2 期)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劳动者的强烈要求 C.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C 【解析】1914—1915 年是中华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夕,这一时期的小说杂志关注女性读者体现了 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 C;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 1917 年,排除 A;小说杂志 关注妇女不能说是由于劳动者的强烈要求,也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社会风气变革的 需要,排除 BD。 4.(2021·河北邯郸市高三一模)如表所示为 1912 年出版的部分女子期刊。据此可知,当时 期刊 创办地点 创刊人/机构 主要内容 《江苏大汉报》 苏州 张昭汉 提倡女学 争取女权 宣传进步思想 《女权月报》 上海 文典、乐勤 《中华女报》 上海 汤云秋 《女界报》 成都 吴曾兰 《女铎报》 上海广学会,主笔为美国人亮乐月 宣传进步思想 《女权》 上海 张亚昭 《女子白话旬报》 北京 女子参政同盟会,总编辑唐群英 A.解放妇女成为社会共识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扩大 C.大众传媒推动思想解放 D.期刊是传播新思想的主要载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1912 年前后出 现了大量有关女权的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妇女的地位,故选 C 项;A 项的“社 会共识”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A 项;当时新文化运动还未开始,故排除 B 项;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判断期刊是 当时传播新思想的主要载体,故排除 D 项。 5.(2021·湖北高三模拟)1909 年《大公报》上登载文章说:“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 国的风土人情,所演的故事里头,有许多的道理很可以劝善戒恶,教人警醒。……中国戏最容易引诱坏了 青年的子弟,就是那好戏,也不免夹杂着迷信邪说。人能把爱看戏的心,移在看电影上,保管他有益处。” 这篇文章说明 A.电影一定程度上得到时人的接受和理解 B.《大公报》成为激进派的宣传武器 C.中国还没有实现电影和传统戏剧的结合 D.列强利用电影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大公报》评论通过看电影有利于了解西方的风物人情及具有教化作用,说明的是 电影一定程度上得到时人的接受和理解,A 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公报》的阶级属性,B 排除;中国最早的 一部电影是 1905 年的《定军山》,是电影和传统戏剧的结合,C 排除;材料与西方列强的文化渗透无关, D 排除。故选 A。 6.(2021·湖南高三模拟)清末民初,出现了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局、中国图书公司、普通学报社、上海藻 文局、上海会文学社、杭州蒙书室、乐群书局、北新书局、新国民图书 S 社、民智书局等出版社。这些出 版社的大量出现 A.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形成 B.反映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C.有利于国民意识的觉醒 D.表明政府重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所列出版社,从其名称来看,与新国民、新时代、开明、启蒙、民智等有关,体现了出版社 的宗旨,有利于国民意识的觉醒,因此 C 项正确;清末民初现代教育并未形成,A 项不选;兼容并包的政 策是指政府允许各种思想的存在和自由发展,这不符合清末民初的史实,B 项错误;这些出版社是民营机构, D 项错误。 7.(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一模)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新潮、时髦为形象标签的“广货”迅速风靡全国,众 多国人第一次享用的国产方便面、夹心饼干、易拉罐饮料,第一次穿上的国产牛仔服、健美裤、蝙蝠衫, 都是来自南粤。这说明当时 A.广东国企改革率先垂范 B.广东最早试行市场经济体制 C.城镇个体经济发展迅猛 D.改革开放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新潮、 时髦为形象标签的“广货”迅速风靡全国,使人们第一次吃上国产方便面、夹心饼干等,可见改革开放丰富了 人们的生活,故选 D 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 A、B.C 三项表述,故排除 A、B、C 三项。 8.(2021·福建泉州市高三模拟)《申报》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中华民族"一词于 1912-1919 年 在《申报》可检索到 30 条,1928 年增加到 183 条,1939 年达到 372 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B.政府加强民族观念教育 C.传统夷夏观被打破 D.《申报》强化爱国教育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民 族危机出现的频率更高了,反映的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A 项正确;BCD 项不是主旨的反映,可排除。 9.(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一模)1898 年 3 月,国人自办的《格致新报》,通过翻译《泰晤士报》《美国 学问报》等报刊,及时向国人传播西方各国科技动态,并就读者的疑问进行交流答疑,这说明当时 A.政府密切关注欧美动态 B.西方科技开始在中国传播 C.媒体推动科学意识发展 D.维新变法运动进展迅速 【答案】C 【解析】《格致新报》传播西方科技动态,而且就读者的疑问进行交流答疑,说明《格致新报》传播西方 科技动态的做法受到部分中国读者的关注,即媒体推动了科学意识的发展,故选 C;《格致新报》属于民间 媒体,不是政府机构,排除 A;“开始”的说法不准确,排除 B;材料仅反映了《格致新报》传播西方科技, 和维新变法无关,排除 D。 10.(2021·湖南衡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 年由史蒂芬孙主持修建的利物浦至受彻斯特铁路,让人们逐渐认可了这种新的交通工具,很 快,铁路建设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由于议会对于铁路法案的批准缺乏统一的规划,且由私人公司承建, 导致铁路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如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路轨标准不统一、列车设备质量无保障户生铁路事故 等。针对铁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英国议会制定了“西摩尔条例”,作为国家对铁路建设和运营规范的尝 试。 ——摘编自刘佳《简论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及国家干预的开始》 材料二 1881 年 11 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条铁路诞生。1889 年,清廷发布上谕,正式 宣布政府兴建铁路,1897 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通过对外借款,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甲午战 争之后,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到 1900 年,西 方列强攫取或强夺的铁路利权总里程达上万公里。同时,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铁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①发展迅速:②以私人投资为主;③缺乏统-规划,产生许多问题;④政府通过立法实 行有限干预。 (2)影响:①使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起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洋务企业的交通、能 源压力;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也便利了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更多主权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解析】(1)特点:据“铁路建设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可得出发展迅速;据“且由私人公司承建”可得出以 私人投资为主;据“由于议会对于铁路法案的批准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铁路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可得出缺乏 统一规划,产生许多问题;据“英国议会制定了“西摩尔条例””可得出政府通过立法实行有限干预。 (2)影响:据“宣告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等得出使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起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据“ 1881 年 11 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洋务企业的交通、能源压力;据所学 知识可知,铁路的建设,有利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交通条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帝 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可得出便利了西方列强攫 取中国更多主权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1.(2021·广东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镖局的源头之一是明万历末年至崇祯初年,到松江府贩卖标布的“标客”与“标行”。商旅给镖局交纳 一定的保险金,镖局便会派镖车护送旅客出行。随后镖局开始代运现金,以解决商人携带现款的困难,并 由此衍生出票号。中国传统镖局的出现,一是因经济长足发展而带来的自由商旅时常结帮远行天下,二是 因商人经商途中会遇到劫盗。前者是经济的繁荣与发达,而后者是为保证旅途的安全。两者的自然结合, 方有镖局的诞生。 ——摘编自陈宝良《中国古代镖局的起源及其兴盛》(有改动) 材料二 自 1896 年大清邮政开办,新式邮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同时也满足了 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鸦片战争后,列强借口便利本国侨民通信:擅自开设了各自的邮政机构:客邮。1906 年外国在华客邮有 65 家,1915 年增至 344 家。客邮的设置严重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1914 年中华民国加 入万国邮联,国际邮件可以直接传递,无需再借助客邮。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撤销客邮", 1921 年外交部正式照会美、英、法、日四国,撤销各国在华客邮。 ——摘编自胡中升《中国近代新式邮政兴办成功的原因探析》(有改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代镖局与近代新式邮政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并简析中国在近代不断 争取邮政主权的意义。 【答案】不同:明代:保证安全;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近代:民族危机下产生;维护国家主权; 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逐步与国际接轨;推进了中国邮政的近代化。 【解析】不同:明代:根据“商旅给镖局交纳一定的保险金,镖局便会派镖车护送旅客出行。”得出保证安全; 根据“一是因经济长足发展而带来的自由商旅时常结帮远行天下,二是因商人经商途中会遇到劫盗。”得出商 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近代:根据“自 1896 年大清邮政开办,新式邮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 重要行业,同时也满足了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可得出民族危机下产生,维护国家主权。 意义:根据“1906 年外国在华客邮有 65 家,1915 年增至 344 家。客邮的设置严重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 可概括得出维护了国家主权;根据“1914 年中华民国加入万国邮联,国际邮件可以直接传递,无需再借助客 邮。”可得出逐步与国际接轨;结合所学可得出推进了中国邮政的近代化。 12.(2021·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铁路自主修建与列强投资建设图(如图)。 ——摘自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二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2005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0 万公里。2019 年底,铁路通车 总里程达到 13.9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 3.5 万公里。预计到 2020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 14.6 万公里,覆盖大约 99%的 20 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 3.9 万公里,继续领跑 世界。 ——大众网·海报新闻北京 2020 年 5 月 19 日讯(记者刘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意义。 【答案】(1)特点:由帝国主义控制中国铁路修建(半殖民地性质)到中国独立自主修建;中国铁路总里 程增长迅速;铁路布局逐渐均衡。 (2)意义: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启交通强国的新篇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防安全和 祖国统一;让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 程。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晚清中国铁路自主修建与列强投资建设图”可归纳出由帝国主义控制中国铁 路修建(半殖民地性质)到中国独立自主修建;根据材料“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0 万公里” 可归纳出中国铁路总里程增长迅速;根据材料“预计到 2020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 14.6 万公里, 覆盖大约 99%的 20 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可归纳出铁路布局逐渐均衡。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密切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便利人民出行、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及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3.(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提取图画信息,概述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要求:作答完备,史实准确, 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信息:很多人围在阅报栏前。 现象:画报在晚清成为喜闻乐见的媒介。 评析:晚清,社会发展培育了人们的新闻意识;西学东渐,报刊事业在中国出现并得到发展。晚清画报结 合了近代报刊的“新闻性”,具有浓厚的时事色彩;以图像叙事为主,直观、生动,读者群体迅速发展。画报 传播新闻、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开启民智。 示例二: 信息:《北京画报》贴在寺庙门口,并说自己的内容感人。 现象:晚清,画报业已较成熟。 评析:晚清,西学东渐,报刊业发展,竞争激烈,报刊以各种方式宣传自己,客观上推动了报刊业的成熟。 各报刊要赢得市场,须提供能吸引人的内容。当时民族危机严重,救亡意识增强,报刊也把相关内容作为 报道热点,这客观上又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意识。报刊业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发展。 【解析】信息:根据图片显示内容可以得出,很多人围在阅报栏前。现象:人群围观阅报栏,说明画报在 晚清成为喜闻乐见的媒介。评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社会发展培育了人们的新闻意识;从思想方 面看,晚清时期,西学东渐,报刊事业在中国出现并得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画报结合了近代 报刊的“新闻性”,具有浓厚的时事色彩;以图像叙事为主,直观、生动,读者群体迅速发展。画报传播新闻、 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开启民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