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0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临门一脚】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预测 0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高考探析 考 点 真题 考查要点 核心素 养 从新思潮的 萌发到维 新思想 2020 山东,6,3 分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家国情怀: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分析近代 西方地质学说受 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原 因,感受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2020 山东,17, 14 分 近代国人对救 国救民道路 的探索 家国情怀: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切入,通 过詹天佑、邹容、周恩来少年时期对救国救民道 路的探索,激励青年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 2020 课标Ⅰ,2 8,4 分 西学传播与实业发 展 历史解释:通过 1876 年« 格致汇编» “ 互相 问答” 栏目各类问题的设置比例,理解西学传 播与近代中国实业发展的关系 三民主义、新 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的传 播 2020 山东,7,3 分 五四时期的平民教 育运动 家国情怀:通过1919 年4 月“平民教育讲演 团”的一段演讲材料,理 解当时知识界唤醒民众以促进社会进步、挽救民 族危亡的爱国精神 2019 课标Ⅰ,2 9,4 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思想 时空观念:能够对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 “革命”“科学”等词出 现频次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解释 2019 课标Ⅲ,2 9,4 分 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能够利用陈独秀在« 青年杂志» 上 的撰文,证明其对 封建伦理的批判 2019 课标Ⅲ,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中国人对近代国家经济性 0,4 分 质的认识,证明当 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018 课标Ⅰ,2 9,4 分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 情的争论,认识到 是时代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在 中国的发展 2019 课标Ⅰ,3 0,4 分 毛泽东思想 历史解释: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中俄革 命性质的不同作出 解释 时空框架 思维导图 知识必备 考点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2.中体西用(19世纪 60~90年代)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维新思潮(19世纪 60~90年代)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4.民主、科学(20世纪初) (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 (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 (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 (2)代表:李大钊。 (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重点深化]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3)学习过程 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 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 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 经验教训,继承发展。 考点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20世纪初) (1)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 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2)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要 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20世纪 20年代) (1)提出:1924年 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 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变化: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 (3)意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重点深化] 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 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考点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 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 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念,在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重点深化]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中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 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命题预测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 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毛泽东思想的实质: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 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 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 发展构成威胁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 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真题探究 1.(2019·全国高考真题)20世纪 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 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 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2019·全国高考真题)1916年 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 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 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 的民主、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选项排除。 3.(2019·全国高考真题)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 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 A项;国民 革命运动是在 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 除 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 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4.(2019·全国高考真题)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 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D 【详解】 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 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 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选项排除。 新题快递 一、单选题 1.(2021·湖南怀化市·高三一模)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医院在中国大量开设,人们只有在遇到外科、眼 科疾病时,才倾向于向西医求助,而内科疾病一般是在中医诊治多次无效后,才去尝试西医。这从侧面反 映了 A.中国人“华夷之辨”的心理防线 B.西医的疗效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C.国人对外来侵略强烈抵制的心态 D.“西学东渐”深刻影响国人生活 2.(2021·天津高三一模)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 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学习西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B.传统文化影响救国道路选择 C.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渐趋客观 D.西学传播不断瓦解传统思想 3.(2021·福建莆田市·高三二模)1864年,奕䜣提出“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 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致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 这些认识,反映了 A.崇尚科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 B.洋务运动改变了中西军事力量对比 C.中外交汇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D.中体西用理念蕴含抵御侵略的目的 4.(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1889年,李鸿章为格致书院亲拟考题:“各国立约通商,本为彼此人民往 来营生起见。今设有一国,议欲禁止有约之国人民来往,其理与公法相背否,能详考博证之欤?”此考题的 命制意图最有可能为 A.强化商战意识 B.激发爱国精神 C.培养世界视野 D.树立法治观念 5.(2021·湖南衡阳市·高三一模)1918年底出版了胡适的《尝试集》,这是中国最早的新诗诗集。《蝴蝶〉 是其中一首:“两个黄蝴線,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恒于怜。也无心上 天,天上太孤单。”这表明新诗 A.与传统诗歌割裂 B.偏离了时代主题 C.缺乏社会基础 D.转型期特点突出 6.(2021·湖南高三月考)如表是近代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个人主义的论述,如表不同论述反映出当时中 国 作者及出处 意义简析 佩弦生《论中国救亡当自增内力》 (1900年 4月 10日) 中西比较指出,中国的个人主义(负面意义)造成全民离散 软弱,所以不敌西方合全体国之力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915年 12月 15日) 用"纯粹个人主义之大精神"来概括西洋民族的以个人为本位 思想;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制度有四大恶果,都是 压迫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纠正之法是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 族本位主义 A.民族矛盾渐趋缓和 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C.民主政治不断巩固 D.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 7.(2021·安徽安庆市·高三二模)在 20世纪初的北京,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报纸订户约占受调查家庭的 26%, 这些家庭大部分属于较高收入的家庭,其成员的识字率约为 75%,而一般家庭也达到了 20%的识字率。这 说明了 A.订阅报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B.思想启蒙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C.识字率完全取决于家庭收入 D.新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8.(2021·浙江温州市·高三月考)下图所示为某一重大事件在《新青年》杂志中的提及次数。该事件最有 可能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十月革命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9.(2021·山西太原市·高三一模)1918年 4月成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 心风俗”为宗旨,1920年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不堪 D.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10.(2020·奈曼旗第一中学高三一模)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 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孙中山号召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材料中主要强调的 是(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国家至上 D.民权主义 1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 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 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中心道路成为革命主流 B.俄法革命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C.改组中国国民党势在必行 D.反帝反封是中国革命的选择 1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 而不是联合它”。据此可知 A.俄国革命经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急需扩大 C.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危害深远 13.(2021·山西太原市·高三一模)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期间,陈云发言指出:将来党在进入城市的时候, “既要保存农村的家务,也不要把机器搞坏了”。后来毛泽东也多次强调“不要打烂机器”。这些讲话 A.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 B.意在改变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C.具有明显的实践前瞻性 D.表明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14.(2021·江西高三月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100周年。在 10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 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 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5.(20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20世纪 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首次提出了“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表述有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B.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再次被提及 C.是对科技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D.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高潮 16.(2021·全国高三月考)1978年 9月,在“北方谈话”中,邓小平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讲了很多新话, 强调了开拓创新的重要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 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这次 谈话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表达了实行对外改革的思想 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史上,有“北李”与“南陈“之说,“北李”指李大钊,"南陈”指陈独秀,他们 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最早的追求者,但由于思想禀赋与个人喜好的差异,二人思想样态与信从之途存 在一定不同。李大钊有稍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以及重视理论实效性的特点,故能较快对十月革命有所 反应,并能由此及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迅速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 变。陈独秀对理论的态度迥乎有别,其晚年称自己“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世变发展,而不喜空谈 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这种忌“空谈”禀性既决定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反应相对迟 滞,也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把握,不但导致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之路历时较长,也形塑了 其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的思想样态。 ——摘编自靳希光《“南陈北李”的协作与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和陈独秀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 18.(2020·浙江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刊发于 1917年 1月的《新青年》第 2卷第 5号,《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写道:“社会主义, 理想甚高,学派亦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行也。” ——摘编自《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 材料二 我们常讲的五四运动,其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一九一九年五月以巴黎和会中的 山东问题为导火线的五四爱国运动。广义的,包括从一九一五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到一九二〇年中国 共产党成立前夜。如果拿广义的五四运动来说,可分为前后一脉相承而性质并不相同的两个阶段。 ——金冲《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兴起“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所持的观点,并指出持上述观点的依 据。 (2)广义的五四运动凸显“启蒙爱国”精神。根据材料指出“性质并不相同的两个阶段”在思想启蒙方面的差 异。 19.(2021·辽宁鞍山市·高三其他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 1月,孙中山曾说:“俄国最初之共产主义,亦有六年间之经验渐与民生主义相暗合。 可见俄之革命,事实上实是三民主义。”过了一个多月,他又说:“俄国政府两年前实行的政策,其原则与方 针与我政府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俄国政府的现行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 国方略》如出一辙……这个政策在两国实施的情况迥异,但是它们的政策基本是相同的。” 材料二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 共同促进人类的文明发展。这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远见卓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 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 ——摘编自杨天石《师其意不用其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二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及其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进行论证。 三、论述题 20.(2021·安徽合肥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 1931年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 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5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1937年 赫赫始祖,吾华永肇……琉台不守……民族阵线,救国良方……还我河山,卫 我国权。 ——《祭黄帝陵文》 1949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 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50年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 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6年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游泳》 ——摘编自汪健新《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与智慧》等 根据材料信息,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所选材料对研究该主题的史料价值。(要求:主题明确,说明 史料类型及价值)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社会民众认为“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人们在遇到外科、眼科疾病时,常倾向于向西医求助,说明 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疑惧心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华夷之辨”的心理防线,故选 A;人们遇到外科、眼科 疾病时,倾向于向西医求助,说明人们相信西医的疗效,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对西医的疑惧,并非外来侵 略,排除 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B 【详解】 根据“经世致用”“中体西用”“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可知,近代前期的中国救国 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选 B;材料反映近代前期救国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法体现“学习 西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传播瓦解 中国传统思想的信息,排除 D。 3.D 【详解】 材料反映了奕䜣、李鸿章认为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御侮”“示威”“自强”,防止他族觊觎;结合所学可知,洋务 派坚持“中体西用”理念,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而且蕴含着自强和抵御侵略的目的,故选 D; 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1864年崇尚科学并非社会主流思潮,故排除 A;洋务运动虽然增强了 中国军事实力,缩小中西差距,但并没有改变中西军事力量对比,故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外交汇的情 况,故排除 C。 4.C 【详解】 材料“其理与公法相背否,能详考博证之欤”体现的是李鸿章主张通过国际法来协调同列强之间的矛盾,说明 的是该题命制意图主要是为培养世界视野,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 C。 5.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诗保留五言一句古诗的特点,但又通俗易懂,采用白话文,所以兼采新旧文学两种 特点,故 D正确,A错误;据时间“1918年”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在进行,文学革命正兴盛,新诗正是契 合了时代主题,故 B错误;题意没有体现新诗缺乏社会基础,故 C排除。 6.D 【详解】 从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前者对个人主义的认识较狭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认识到个人主义与自 由受到压迫的根源是什么,认识到如何纠正传统的“家庭本位主义”,因此反映出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D项 正确;矛盾仍然尖锐,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排除 B;“巩固”的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 体现民主政治,排除 C。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即新文化运动以前,相当一部分北京市民识字并订阅报纸,反映了当时思想 启蒙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一定数量的市民识字并订阅报纸不能说明订阅报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A项错误;识字率完全取决于家庭收入说法绝对,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新”知识分子成为了社会中坚力 量,D项错误。 8.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知度 上升,因此十月革命在 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大幅上升,故选 B;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已经结束,不可能在 20年代初出现很高频率,排除 A;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1921年召开华盛顿会议, 二者不可能在 1918年的《新青年》杂志中的提及,排除 C、D。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其中马克思主义对于改造旧中国和资本主 义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A正确;BCD 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A。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各族人民一律平等和孙中山号召各族同心协力,共策国家 进步,都强调了民族主义,B项正确;民主主义与“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不符,A项错误; 国家至上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不符,C项错误;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民权主义与材料内容无关,D 项错误。 11.C 【详解】 材料表明,孙中山反思组织方法,建议学习苏俄,改组国民党,故 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领导问题,没有 涉及革命道路,故 A错误;材料的重点不是俄法革命道路的比较,故 B错误;反封建的目标一直是孙中山 先生坚持的,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 D错误。 12.C 【详解】 材料强调中国的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说明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故选 C;材料表明,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可见其没有强调俄国革命经验的现实指导 意义,排除 A;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合资产阶级,是出于完成革命的 需要而并非为了扩大阶级基础,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排除 D。 13.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多次强调对城市经济的保护,以便为将来恢复经济做准备,说 明的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明显的实践前瞻性,C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A排 除;中共并未改变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B排除;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D排除。故选 C。 1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1929年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原则;党的 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共八大是 1956年召开, 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 15.D 【详解】 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后提出的“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高潮。故 D 错误,符合题意;邓小平提出的这一论断,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反映了当时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 对科技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提及。故 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16.B 【详解】 根据“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可知, 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表达了实行对外改革的思想,故选 B;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确定实事求是为中国 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排除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 C;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排除 D。 17.(1)①创办报刊,推动了进步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参加了反清、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民主革命斗 争;③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出了贡献。 (2)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较早接触,重视理论实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反 应迟滞,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 【详解】 (1)活动:根据材料“故能较快对十月革命有所反应,并能由此及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可归纳出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办报刊,推动了进步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参加了反清、辛亥 革命、二次革命等民主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出了贡献也是其进步活动。 (2)不同:根据材料“李大钊有稍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经历以及重视理论实效性的特点”可归纳出大钊对马 克思主义较早接触,重视理论实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材料“但导致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 追求之路历时较长,也形塑了其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的思想样态”可归纳出陈独 秀对马克思主义反应迟滞,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思想学说长时间交杂并存。 18.(1)观点:在中国兴起社会主义应该缓于欧洲。依据:社会主义理想甚高且学派复杂:中国资本主义 工业尚未发达且没有出现垄断。 (2)五四运动前,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启蒙;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 传播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详解】 (1)观点:根据“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行也”可得出在中国兴起社会主义应该缓于欧洲。 依据:根据“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复杂。”可得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且学派复杂:结合所学可从经济 的角度概括得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发达且没有出现垄断。 (2)根据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前后两个时期的内容即可,即五四运动前,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启蒙;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基础 和指导思想。 19.(1)认识:孙中山认为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具有一致性。作用: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市 场关系发展经济,体现出苏俄对资本主义态度相对缓和,有利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为“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奠定基础。 (2)观点:孙中山主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互相为用”。论述:1921年,苏俄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恢复自由贸易、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等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等措 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面对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 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再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实施了“新政”,通过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 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和调控市场等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社会矛盾。两国分 别借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互相为用”。 【详解】 (1)认识:根据“俄国政府的现行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如 出一辙”得出孙中山认为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具有一致性。作用: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可从 有利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奠定基础等分析总结。 (2)观点:根据“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得出孙中山主张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可以“互相为用”。论述:根据所学,可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 策和调控市场等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社会矛盾等事例,说明两国分别借 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互相为用”。 20.示例: 主题:毛泽东诗词与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毛泽东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诗词描述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场景,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具有史料 价值,属于一手史料。如 1928年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展现出当时国民党新旧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重新 开战、国内政局动荡,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历史场 景;1937年的《祭黄帝陵文》以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号召全民族抗战,呼吁各党各界,团 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誓死保卫祖国河山。1956年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毛 泽东意气风发作《水调歌头·游泳》,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和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详解】 根据“清平乐·蒋桂战争”“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等信息,可确立主题: 毛泽东诗词与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说明:可从毛泽东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其诗词描述了中 国革命与建设的场景,具有史料价值,属于一手史料说明其史料价值。可从《清平乐·蒋桂战争》展现出当 时国民党新旧军阀混战、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历史场景;《祭黄帝陵文》 以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号召全民族抗战;《水调歌头·游泳》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的 成就等进行具体说明。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