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模拟押题作文:材料作文『中华文明』(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热点模拟押题作文:材料作文『中华文明』(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有很多的文明先后崛起。其中大多数文明都消失了, 或者由于天灾,或者由于外来种族入侵,或者因封闭而衰朽。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的中国,却凭借文明的韧性历经五千年的岁月仍然璀璨夺目。 材料二: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当文明遭到挑战时,总 有中国的脊梁在舍身求法,为民请命。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当代青年,你有哪些感触和联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知,文明可以是物质文明也可以是精神文明,是历史留给人类的 宝贵财富。确切的说,文明就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 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 材料一指出人类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无数次冲刷淘洗,有的已褪去了原有的色彩, 黯淡无光;有的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中华文明却不同,它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凭借自己 的韧性“历经五千年的岁月仍然璀璨夺目”。读材料时,注意语段中“然而”这个表示转折 的词语,这种情况,语段的重点在后面。所以,这段材料的重点是中华文明,这也是写作 的重点。 材料二引用孔子名言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指出“仁”是礼、乐的根本,这是从人内 心道德情感层面进行阐述的。德不存则人无方向,德不存则文明衰,德不存则民族无望。 适用主题:文明自豪;守护文明;传承文明;责任与担当……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一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這个民族才能在历 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习近平 化用例段: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在一次次的考验中坚韧挺立,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 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这种精神,是儒家的仁爱之心,是岳飞的精忠报国, 是辛弃疾的阑干拍遍,是邓稼先、朱丽华们的无私奉献,是边防战士的不畏酷暑严寒,是 疫情下白衣天使的无畏……正是中国脊梁有了这种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领先世界的四 大发明、庞大神秘的紫禁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等才得以在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强力素材二 2016 年初,李子柒开始拍摄制作短视频。其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真实、古朴的传统 生活,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她的作品传 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 主流媒体转发表扬,其粉丝量也一路飙升。 化用例段:君不见,新时代的澎湃浪潮中,弄潮儿雄姿英发,以特有的方式捍卫和传 承中华文明,共缀灿烂星河。一腔爱守一洞画,半个世纪的风沙,吹白了她的秀发,“敦煌 的女儿樊锦诗为莫高窟石窟文化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四川女孩儿李子柒回归田园, 用镜头记录生活,把积淀了几千年的农村文明展现给世界,短短的视频承载着中国人无穷 的智慧,让很多外国人都惊叹不已。文明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文明的保护和传承,需要 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身体力行,坚持不懈。 例文精选 立时代潮头 传文明之火 一考生 五千年的风雨沧桑将中华文明淬炼得愈发璀璨夺目,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脊梁扛起了 守护文明的大旗,新时代的青年将接过文明之火,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开篇点题, 指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青年的责任。)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便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意蕴丰富,是“仁、义、 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毅坚卓,是“苟利国家生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它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 血液中。《礼记》有言:“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文明不仅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没有文明,国家和民族如同在黑魆魆的山洞中摸索前行,失去 了凝聚力,更找不到方向。(指出中华文明的内涵和意义,旁征博引,有底蕴。) 然而,尽管中国有着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尽管中华文明拥有惊人的 包容性,不可否认,我们的文明也没有逃脱过一次次遭破坏的厄运,甚至现在依然在经历 这样的遭遇。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至今只留下有限的三分之一基本完好;曾被誉为“万园 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古色古香的江南古镇还有几个昂首屹立?旅游景区散 布的垃圾,盘桓虬曲的树干和古迹上被刻下的字迹,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笔锋一 转,论述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遭受的厄运,为下文张本。) 再次回望历史,内心的崇敬油然而生。在动荡大变革的战国,有一群志士游走列国, 为的是让分裂的中华大地实现统一;在瓜分豆剖、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谭嗣同“我自横刀 向天笑”,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们身体力行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中华民族 的崛起赴汤蹈火;有一群知识分子振臂高呼,于是“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两杆大旗在华 夏大地上迎风猎猎。 看今朝,防护服里亲切如家人的笑脸,免费给孩子们做饭的江西小学校长章站亮,他 们脸上写着“人间大爱”;港珠澳大桥成功跨海,嫦娥五号顺利返回,“一带一路”的战略 构想,彰显了中华智慧。想起这些,不能不让人心潮澎湃。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 文明!(以上两个自然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而 做出的努力,令人振奋。) 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中国的脊梁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无声地滋润着我们青年一 代的心灵。“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 有雷锋螺丝钉般的坚韧,有钱学森、黄大年的精忠报国之志,有张富清的英雄无言。“不忘 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的。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兼收并 蓄,站立时代潮头,把中华文明之火种撒遍世界。(从历史规律出发,指出中国当代青年的 责任。) 这是最好的时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论前方荆棘遍布还是光芒万丈,只要你我 秉承中华文明的精髓,便可兴吾邦,实现吾中国之梦。(结尾升华,再次呼告,回扣题目。)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