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让作文内涵丰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让作文内涵丰富

ID:677643

大小:22.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让作文内涵丰富 所谓“内涵丰富”,就写作而言,即要求作文内容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内涵丰富,首先建立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拥 有大量的第一手素材,都是落实丰富性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画出精 美的竹子,就必须胸有成竹。 内涵丰富,其次建立在精当的取舍、适宜的联想现象之上。拥有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后, 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内涵丰富、立意深刻的作品。要想落实作品的丰富性,还必须对素材 进行精当地取舍。要能够依据构思立意的需要,合理使用好每一则材料。同时,还需要在 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使一些原本看起来并无直接关系的素材,借助 联想想象建立起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从而实现充实文章内容的目的。 内涵丰富,还需要建立在细节的铺排、修辞的使用中。叙事描写类的文章,必须在细 节铺排上下足功夫。细节,是该类文章的生命。要想在文章中突出细节,就必须大量使用 描写,而不能过多采用概括叙述。此外,文章还要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要善于将一些 原本抽象的内容,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内容。 内涵丰富,最后取决于文章的虚实结合、由具体到抽象的拓展迁移。优秀的作品,大 多具备虚实相生的特点。文章过于实在,则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狭窄,难以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文章过于虚空,又容易脱离生活实际,给读者云山雾罩的玄幻感觉,同样影响阅 读情趣。所以,成熟的作者,总是善于将虚与实和谐搭配,由实处切入,逐步走向虚空, 如此,文章才能有效落实由具体到抽象的拓展迁移。 需要注意的是,内涵丰富并不等于冗长、繁杂,也不等于事无巨细地罗列铺陈。丰富 强调形象,强调内涵,强调意蕴。只有紧扣核心内容的恰当描绘、细腻刻画、精准议论, 才能真正落实“丰富”的写作特征。 具体写作中,追求内容的“丰富”时,很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细节过细,珠沙俱揽。无论是哪一种文体的写作,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 力求做到每个句子都使用得当。有些同学的作文,错误理解了细节描绘对于文章意义表达 的作用,以为只要是细节,就描写的越详细越好。于是乎,不管文章涉及的材料是否能够 为表达主题服务,只要能够铺展开来进行细节刻画的,就洋洋洒洒地写下去,全不顾有用 无用。如此,文字数量确实增加了许多,但内容却并没有因为文字量的增加而充实起来。 由于大量泥沙的进入,反使得属于珍珠的精妙细节,蒙受了不该沾染的尘垢。 第二,详略失当,削弱重点。任何优秀的作品,总是张弛有度、详略得当的。有些同 学,出于丰富文章内容的目的,将许多必须概括描绘的内容,也当作重点环节进行雕琢。 比如,有些同学在写作《我的同学》一类的记叙性文章时,唯恐对“我”的形象塑造不够 具体生动,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我”在故事中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结果, 把文章写成了《我和同学》。当然,这只是举一个小学生中常犯的错误。这样低级的错误, 高中生中,大多可以避免,但类似状况下,如果文题复杂点,刁钻点,却也难保一些同学 不出现同样的写作弊病。 第三,低估读者智慧,丧失想象空间。总有一些同学,唯恐读者看不明白自己的文章, 于是在写作中,千方百计地要把所有的前因后果都交待个一清二楚。这些交待,又不会借 助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来穿插进行。结果,导致文章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全 无半点想象空间,供读者放飞思绪。 第四,卖弄学问,画蛇添足。有少数同学,受不良文风的影响,喜欢在文章中,将自 己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典故、奇闻轶事、精彩语段等,一起纳入自己的文章,并美其 名曰增强文章的信息量。殊不知,再好的颜料,也只能分开使用。一旦七种色彩混入了一 个盆子内,获得的,不但不会是姹紫嫣红,而且连本色,也将被一团墨黑所取代。 请看下面这篇以“情感与职责”为主题的考场作文 论情感与职责 情感与职责,同那是与非、善与恶、正与误、曲与直一样,寓于这充满矛盾的世界中。 正如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正误、曲直,情感与职责,只有在融入现实生活中,才有了 可比性。 “情至深处无怨尤。”无论是尽忠报国之情,孝亲敬长之情,还是师生友人之情,都应 至诚无悔。但那并不是说,要维护至纯之情,就可以放下职责。世上慈母无数,可岳母, 却可狠下心来刺“精忠报国 ”于儿背上。孟母三迁是爱,可谁又能说,岳飞之母不慈?而 那卧冰淘鱼、割臂饲母的行为,更是情与责的完美结合。就连哲学先驱亚里士多德也说过: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情深而不忘守职,才有可能获得至善情感。 当然,坚守职责也并非摒弃情感,一味的认死理。伍子胥破郢都,申包胥就君存楚, 亲情与忠情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再者那优孟,若非有对孙叔敖的知恩图报之情, 敢情也不一定会援其子于贫困中。朱自清宁死不领救济粮,钱学森舍弃物欲报祖国,殷雪 梅挺身车前护学生……在这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中,透出的是强烈的责任感。还有,难以割 舍的情。 情感与职责相辅相成,最高境界便是无私、无畏、无悔、无怨,苏武牧羊,吞毡饮雪, 因为爱国所以坚韧,因为履责所以不屈;诸葛亮临危受命,因为感恩所以无私,因为忧民 所以无怨;魏征直言敢谏,因为忠君所以无悔,因为知民所以无畏。情感与职责,在他们 看来,似乎本就为一体,无法分割。 《吕氏春秋》有言:“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私情不能绝对代替职 责。严嵩父子,徇私殃民,终死于唾骂之中;唐玄宗早年英明,但终因任人唯亲,葬送开 元盛世。相比之下,铁面无私的包拯,任人唯贤的康熙,这流芳百世。 情感与职责,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套。面对情与责的抉择时,“舍生取义”并不如同读书 一样简单从容不迫。黄香九龄而温席,是孝,而贪官动用公款送父母,则为不义。大义灭 亲是忠,滥杀无辜则为狂。情感不以金钱量,职责勿用权位衡。一切皆应以大局为重。 收起“真爱无敌”,放下“冷面无情”,情感与职责,源于生活,理应归于生活做主。 这是一篇很纯粹的议论文。此文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论据的占有与运用、论证 结构的安排两方面。 先看论据的占有与运用。本文和当下高考满分作文中那种画面描述式的结构不同之处, 即在于大量拥有并精当呈现的论据。通常,画面描述式作文,只是例举三五个人物进行细 节描绘,而本篇文章,作者先后列举出 20 余个历史人物,在排比铺陈中呈现他们的精神品 质,用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此丰富的素材,自然有利于强化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再看论证结构的安排。本文采用逐层深入的结构形式,对同一个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反 复论证,这就跳出了在同一平面上并列论证的局限性,使文章观点具有了立体展现的艺术 效果。 由此两点可见,落实文章的丰富性,在考场作文中,也并非难事。 如果是写作一篇叙事类的作文,如何才能把“内涵丰富”落到实处?下面这篇随笔, 就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此文是我从我班级学生的随笔本上发现的: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不知从何时起,我和父亲开始变得疏远。小时候,父亲和母亲总爱和我“打啵”,可能 是受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稍大一点后,我就对父亲的这一举动施行抵制。每次他 想亲我,我都跑得远远的。以后,他也就放弃了亲我的意愿。“啵”我,成了母亲的专利。 那天,父亲回来的特别迟。他整个人像一滩烂泥一样摊在沙发上。客厅的灯并没有开, 只是走廊上的一些光线射到客厅。虽然是盛夏,可是一切都安静极了,连往常最欢快的青 蛙也停止了叫声,似乎连它们也害怕打扰了父亲。 暗淡的光线下,父亲显得十分苍老。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时间也毫不留情地在他额 上刻下深深的印记。此时,我突然发现,原来父亲一直是那么疲惫,生活的重压让他老了 这么多。也不知什么原因,像是受了什么神灵的驱使,突然,“啪”我亲了父亲一下。 父亲并没有睡着。睁开眼,他先是用惊奇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后十分开心地笑了。是 那种单纯的笑,如孩子一般。这样的笑容,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浮现吧。我看见 他的眼中闪着一些晶莹的东西,或许,那就是所谓的“幸福”吧。 父亲忽然变得很兴奋,刚才的倦意仿佛一下子消失了。他“呼”地奔到母亲那里,一 边不停地用手抚摸着被我亲过的那半张脸,一边洋洋得意地向母亲炫耀。 “你看你,像个孩子一样。这以后她要是天天亲你,那你还能撑得住吗?”老妈有点 泼冷水似的说。 “哎呀,你干吗?我好不容易被女儿亲一下,让我多高兴一会不行吗?”父亲似乎很 委屈。 “去去,洗澡去,一个人躲浴室里幸福去。”母亲佯装恼怒。 父亲于是悻悻然走向浴室,一边放水,一边哼着听不清内容的歌儿。那歌声透过紧闭 的门,辐射到客厅中。 我开始觉得好笑,不就是被亲了一下,至于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吗。但后来,我又觉得 原来父亲的幸福来的如此简单,原来他是那么需要我对他表达出爱意。以前,我以为幸福 是件很遥远的事,总以为长大后有了工作,拿了工资,才可以给父母幸福。现在,我明白 了,原来幸福不需要海誓山盟,天荒地老,金山银山。幸福如此简单。 从前,父亲说:“我是为了你和你母亲的幸福而活着。”小时候觉得这句话是应该的, 因为他是男人,是我的父亲。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父 亲说那句话时,或许也有“为了幸福而放弃幸福”的决心吧。 那天晚上,父亲好像做什么事都特别高兴,我也因为给父亲带来了幸福感而开心。我 想,那晚父亲应该和我一样都做着甜美的好梦吧。 这篇随笔好在何处呢?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寄寓了作者的情感, 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此文的优点正在于这份独特的情感。 文章以生活中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件”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一位为了 家庭终日操劳的父亲形象。文章的立意,本是要揭示出幸福的一种定义形式,但我们阅读 这篇文章,更多感受到的,却并非幸福的阐释,而是浓浓的亲情。 因为有亲情,所以,女儿眼睛中的父亲,便显得无比疲惫。这种疲惫,或许并不如女 儿所言说的那样夸张,但女儿爱父亲,所以,即使父亲只是略呈倦态,女儿也要充满了情 感地渲染一番。 同样,父亲爱女儿,因此,女儿偶尔地亲了一下之后,父亲便显出了过分的激动。这 种激动,是付出后获得回报的激动,是劳作被理解的激动。 可以说,正是因为情感的充沛,才使得本文细节描绘惟妙惟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细节与情感,使一件简单小事变得丰富深刻许多。 由上述两篇例文以及相应的简析可以发现,无论面对何种文体、何种命题,“内涵丰富” 都是文章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才能把“内涵丰富”落实到具体的选材、立意、构思的全过程呢?以写作最宽泛 的命题作文“人与路”为例,需做好下述五点工作: 首先,要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积累。“人与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作文命题,这个 命题下,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纳入作文之中。要想把这样的命题写出深度和广度来,那 么,就必须摒弃一切泛泛而谈,而将写作视角投入到自己独到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积累中来。 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拥有着独到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个体,都各具特性。别 人的人生道路是如何行走的,我们并不熟悉,所以,只有将自己的独特行走方式完整呈现 出来,才能成功揭示出自己这个“人”与自己的“路”之间的特殊联系。文章才能写出个 性。 第二,要学以致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倘若我们想把这个题目写成一篇纯粹的议论 文,那么,大量的论据就应该从教材中来。想一想,从小到大,我们在课文中结识了多少 个光照千秋的历史人物,他们哪一个不是因为走好了人生的道路而获得青史留名?除却大 多数同学喜欢在文章中引用的司马迁、项羽、苏轼外,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凡课文涉及 到的角色,皆是可以纳入作文中,用以揭示“人与路”的有机联系的典型案例。 第三,要从阅读积累中挖掘材料。如果说课内阅读的材料,还容易形成写作中的撞车 现象,那么,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更是成功写作的关键内容。课外阅读的素材运用于 作文中,可以拓宽文章的意义范畴,可以彰显出作者的知识面,可以给读者以新奇感。比 如,我们在“人与路”中,倘若能够例举出某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事例、某位美国总统的言 论、某古代先贤的经典名言,那么,我们的文章自然就有了亮点。 第四,要及时把现实社会中的新信息反映到作文中来。文章合为时而著,好的文章, 不是为了颂古,而是为了评述当下。“人与路”这样的命题,在今天的火热生活中,更容易 找寻到无数个极具经典意义的典型案例。比如当下的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宏大 事件中,就既有全国各地迎着危险而上的“逆行者”,也有一问三不知的官员、只为自己收 集论文材料而忘却防疫重任的科技工作者等渎职之人。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当 下社会的重大事件纳入,则既可以为文章增添亮色,又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宽广视野和敏锐 眼光。这对于获取高分,很有帮助。 第五,要善于打破学科界限,活用各科知识,将各学科的内容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作文 中。“人与路”并非只能写自己,因此,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写作中也就成为一种必 然。要写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就离不开历史学科;要借助动植物的生长轨迹来与人类形成 对比,就离不开动植物学知识。此外,地理知识、军事知识、电脑知识,甚至数理化知识, 也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必要组成。 总之,要想让一个作文题的写作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至少必须综合应用好上述五点。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