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习题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习题课件

ID:676802

大小:2.86 MB

页数:167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D 【点拨】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的向性,包括向地性 和向光性,故A错误;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满 足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这一条件,有利于蚕豆种子的 萌发,故B正确;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方 向得出结论,故C错误;该实验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芽 具有向光性,不是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故D错误。 【答案】B 【点拨】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的向 水性,故A错误。B.该实验的结果应该观察并记录根 的生长情况而不是数量,故B错误。C.该实验中起对 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以此来 探究根的向水性,故C正确。D.该实验证明了根具有 向水性,故D错误。 【答案】C A B 【点拨】要培育出题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将植物放在单侧 光的环境下,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 侧转移,从而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少生长慢,背光侧生长素 浓度多生长快,从而使茎弯向光源生长。改变单侧光照射的 位置(使单侧光反复位于植物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即可出 现题图的盆景。由于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所以A错,B对。 也可将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背地性,也可出现题图情 况,但背地性也属于向性运动。 【答案】B 根的向地性 A 【点拨】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植 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因此图中植物茎、叶会弯向小孔方 向生长,根会竖直向下生长。 【答案】C B 【点拨】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 素浓度高,使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生长速度快,从而使 茎体现出向光弯曲的特点;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的 生长素浓度高,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细胞 生长的作用就越大;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 浓度比背光侧少,相比背光侧的细胞,向光侧的细胞生长得 就慢一些,体积较小。 【答案】B A 【点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 制生长,且茎相对根来说对生长素不敏感。 【答案】A 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总朝向太阳的 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花蕾时期 【点拨】探究实验中选取多株植物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因 素对实验的影响。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获得向日葵花 盘向着太阳可能与花蕾时期有关的结论。同时还可以得 出结论: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总朝向太阳的。 侧芽长度平均值 生长素 赤霉素 生长素 【点拨】(1)由图可知,科研人员是通过对比侧芽长度 平均值来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的。 (2)影响植物向光性的激素是生长素。 (3)比较4与5,变量是切口是否涂抹赤霉素,结果是涂 抹了赤霉素的侧芽长度平均值大,所以说明赤霉素能明 显促进侧芽的生长。 (4)比较1与4,变量是是否去顶芽,保留顶芽的侧芽长 度平均值小,说明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比较2与4, 变量是切口是否涂抹了生长素,结果是未涂抹生长素的 侧芽长度平均值大,说明是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比较3与4,变量是去顶芽和顶芽保留、侧芽上涂抹细胞 分裂素,结果两者差别不大,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 侧芽生长。综上可知,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各组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 A.卵巢、胃腺、垂体 B.甲状腺、胰岛、肾上腺 C.唾液腺、睾丸、甲状腺 D.垂体、汗腺、性腺 B 2.男性和女性有区别的内分泌腺是(  ) A.甲状腺  B.垂体  C.胰岛  D.性腺 D 3.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人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殊物质 B.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 C.激素在血液里含量极少 D.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A 4.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特点的是(  ) A.分泌物由导管输送 B.分泌物是激素 C.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D.分泌物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 【点拨】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 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 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答案】A 5. 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 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下列哪种激素 进行治疗(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素 B 6.临近考试时,很多初中生在晚上 10 时甚至 11 时后才 入睡,这样不利于生长发育。因为晚上9时到凌晨1时, 在深度睡眠状态下人体能分泌较多的(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长激素 【点拨】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 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身体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 D 7.侏儒症和呆小症在症状上的主要区别是(  ) A.侏儒症患者的身材比呆小症患者高一些 B.呆小症患者的身材比侏儒症患者高一些 C.侏儒症患者的智力正常,而呆小症患者的智力低下 D.呆小症患者的智力正常,而侏儒症患者的智力低下 【点拨】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一 种疾病,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 一种疾病。两者的共同点是身材十分矮小,但是侏儒症患者 的智力是正常的,能够与正常人一样进行学习,而呆小症患 者的智力是低下的,并且患者成年后没有生育能力。 【答案】C 8.图甲是人体内分泌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图乙中右侧的男 性是激素分泌异常患者。患者的病因是(  ) A.①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 B.②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 C.③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 D.④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 【点拨】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指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当生长激素 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会得侏儒症,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图乙右侧的男性为巨人 症,病因是图甲中[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 【答案】A 9.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 图中d~e段血糖含量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雌性激素 D.雄性激素 A 10.正常进餐后4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 0.14%,乙为0.10%。然后再给甲、乙分别口服100克 葡萄糖,并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图 所示: (1)甲、乙两人中糖类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变化的途径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机制中,参与的主要激素物质 是______________。 ( 4 ) 造 成 甲 的 血 糖 浓 度 变 化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病。 乙 血糖浓度变化小,维持在0.10%左右 血糖被分解(合理即可) 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 11.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由外分泌腺分泌,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B.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侏儒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 B 12.近日网传未满1岁女婴因吃某种奶粉而出现“性早熟”现 象。你认为,造成女婴乳房发育等“性早熟”现象,可能 与女婴体内哪种激素的多少有关(  ) A.生长激素 B.雌性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B 13.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腺切除后,发现狗的尿液中出 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人的一些症状;将正常狗 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一团团的 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科 学家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确定结论的同时,又可 以进一步作出的假设是(  ) A.胰腺与血糖浓度有关 B.血糖浓度不是由胰管输出的某种物质调节的 C.调节血糖浓度的物质是胰腺分泌的胰液 D.胰岛分泌一种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D 14.如图为某人饭后4小时内血糖含量的 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毫克/100毫升 【点拨】C点血糖含量最高,并非糖尿病的表现,而是 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的缘故,A、B错误;CD段血 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C正确;人体的正常血 糖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D错误。 【答案】C 15.【2018·台州】19世纪末,班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尸体的 胰腺中布满了岛屿状的暗点,但在糖尿病人尸体胰腺里的暗 点明显缩小。于是,他推测糖尿病可能与这些暗点的缩小有 关。班廷取狗的胰腺切成碎片,研磨并加入生理盐水拌匀, 制成提取液进行实验。 (1)若取10只患有糖尿病的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只 注射10毫升提取液;第二组每只应当注射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中岛屿状暗点分泌的 ________减少有关。 10毫升生理盐水 胰岛素 【点拨】(1)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 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唯一实验变 量。若取10只患有糖尿病的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第 一组每只注射10毫升提取液;第二组每只应当注射10毫 升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实验。 16.【中考·湖州】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 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 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 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对 垂 体 进 行 切 除 手 术 是 为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小鼠 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 的名称)。 如图所示: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在运动场上进行百米赛跑,当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立 即向前冲出,在此过程中,人体参与接受信息的器官 主要是(   ) A.眼       B.耳 C.脑和脊髓 D.神经 B 2.当你用拇指和食指快速夹住垂直落下的尺子时,尺子刻度 值的大小可以反映你的反应速度,如图为测定反应速度 开始和结束时手指的位置,请你准确读取尺子上能够反 映速度的刻度值(单位cm)(  ) A.1 cm  B.3 cm   C.4 cm  D.5 cm C 3.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 别是(  ) A.视网膜、视神经 B.视觉中枢、视网膜 C.视网膜、视觉中枢 D.角膜、视觉中枢 【点拨】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是在大脑皮 质的视觉中枢上形成的。 C 4.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脑 B.脊髓 C.神经元 D.神经 C 5.神经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接受兴奋 B.产生兴奋 C.传导兴奋 D.包括以上三项 D 6.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 B.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C.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 A 7.下列各项中与小脑损伤无关的是(  ) A.闭目直立站立不稳 B.手被针扎不知疼痛 C.走路摇晃不稳 D.无法完成精细动作 B 8.杂技团中的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中起着维 持身体平衡作用的结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点拨】B选项中小脑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符合题意,故选B。 B 9.某人因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 食也只能依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但呼吸和心 跳正常。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能保持正常功能 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点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 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 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髓等 低级中枢的活动。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脑干中有 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 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各个中枢的功能不同, 但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的。 “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 身体基本不能活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 的生命活动还在进行,说明脑干正常;脑干要通过调控脊 髓来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说明脊髓也未受损伤。 【答案】A 10.如图是人脑结构模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 E是__________。 大脑 小脑 脑干 (2)大脑皮层之所以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是因为大 脑内部的神经纤维将_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联系起来。 (3)饮酒过量时,表现步态不稳,是由于酒精毒害了图中 的标号________结构,心跳和呼吸频率异常说明酒精 毒害了标号________结构,发生语无伦次的现象,主 要是酒精毒害了大脑皮层的______中枢。 小脑 脑干 脊髓 D E 语言 11.根据下图填空: (1)[1]________将冲动传向[2]________,冲动沿 [3]________从细胞传出。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2)人的神经系统由[A]________和[B]________,组成 [F]______________;[C]________和[D]________组成 [E]______________。 (3)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是因 为在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调节下,各个系统 协调统一工作的结果。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激素 神经系统 12.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相关结构名称标注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13.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 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和处理,并把处理 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对此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人的手相当于CPU,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B.人的脑相当于CPU,都是处理信息的器官 C.人的眼相当于屏幕,都是传导信息的器官 D.人的脊髓相当于键盘,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B 14.兔的心脏受甲、乙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甲、乙 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 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甲神经或乙神经后的心 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甲神经 180 仅阻断乙神经 70 A.甲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乙神经对心率没有 明显影响 B.甲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乙神经的作用是 减缓心率 C.甲、乙两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D.甲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乙神经的作用是促进 心跳加快 【点拨】分析表格: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甲神经 后,心率显著加快,说明甲神经能抑制心脏跳动;阻断 乙神经后,心率减慢,说明乙神经能促进心脏跳动。 【答案】D 15.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 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 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合理即可)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 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 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 入表中。 ( 1 ) 小 敏 对 参 与 人 饮 酒 前 进 行 测 试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组 下降 16.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 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 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 吃食物时,口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 跳停止,立即死亡。 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 1 ) “ 植 物 人 ” 没 有 意 识 、 感 觉 和 运 动 , 可 以 判 断 是 ________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 是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 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做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 大脑 小脑 脑干位于后脑部位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车、滑冰时 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头盔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1. 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马戏团小狗学做算术 B.鸟听到枪声飞走 C.小明躲避飞来的石头 D.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转动 【点拨】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 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 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 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答案】D 2.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 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 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B 3.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 查是(  )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点拨】脊髓位于脊柱中,内脏B超一般检查的是胸腔 和腹腔,A错误;心电图检查的是心脏功能,B错误;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它的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如果 膝跳反射不能完成,则有可能是脊髓受损;血常规化验 不能反映脊髓是否受损,D错误。 【答案】C 4.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马戏团的猴子表演投篮 B.人吃酸梅分泌唾液 C.儿童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吓哭 D.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 B 5.下列反射活动中,人类所特有的是(  ) A.手碰到火迅速缩回 B.听英雄的事迹报告,同学们感动得哭了 C.吃食物分泌唾液 D.切洋葱时流眼泪 B 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传出神经 B.②是大脑皮层 C.③是传入神经 D.④是效应器 B 7.【2018·金华】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 物理学家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 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 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 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点拨】反射的一般过程为:感受器接受刺激,经过传 入神经把刺激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作出判断并产生 指令,经过传出神经把指令传到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 应。而当传出神经受损时,神经中枢能作出判断,但指 令无法到达效应器,也就是无法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 当感受器接受到刺激后,人是有感觉的,但无法运动。 【答案】A 8.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D 9.如图为缩手的反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A属于反射弧组成中的________。感受器 ( 2 ) 若 此 人 D 处 受 损 , 手 碰 到 高 温 物 体 , 将 出 现 ________(填序号)。 A.能缩手,感觉到痛  B.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C.不能缩手,感觉到痛 D.不能缩手,感觉不到痛 C 10.如图甲表示世界杯足球赛时运动员某一时刻的运动 状态,图乙表示人 体反射弧结构。 (1)球员听到裁判员的哨声立刻停止踢球,此反射类型是 _________。 (2)足球运动员支配下肢完成一次踢球活动的反射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用图乙中的数字表示)。1→5→3→4→2 条件反射 11.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A.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c]代表脊髓 B.若该图表示维持身体平衡的反射弧,则[c]代表的 神经中枢是小脑 C.若该图表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a]代 表眼球的视网膜 D.若该图表示听到铃声进入教室的反射弧,则[a]代 表耳的鼓膜 【点拨】根据图中箭头表示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知: a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 是神经冲动;b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 枢;c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 动;d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 反射;e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答案】D 12.成语“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更羸(ɡēnɡ léi)与 魏王处京台之下……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 而下之。”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成语“惊弓之鸟” 最相近的是(  ) A.吃山楂时分泌唾液 B.排尿、排便 C.老马识途 D.眨眼反射 C 13.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B.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反射,是动物不需要学 习或训练就有的反射 C.非条件反射是以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 复杂的反射活动 D.当条件刺激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 件反射也随之消退 【点拨】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鹦鹉 学舌。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先天性反射,是动物不需要学习 或训练就有的反射,如母鸡孵卵。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 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小狗算数, 而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当条件刺激改变时, 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随之消退。 【答案】C 14.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E→C→D  (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 体 活 动 情 况 , 则 此 人 可 能 的 损 伤 部 位 是 [ ]________________。 (3)由(1) (2)可知,脊髓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 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__________。 G 上行传导的神经 反射、传导 吃梅 15.下面是神经元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________个神经元。 (2)在图上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2 如图所示: (3)请写出当你光脚踩在一颗尖锐石头上的反射过程。 脚掌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枢 →传出神经→腿部肌肉协同收缩舒张→产生 跳脚反射。 16.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如果不 给予强化,所建立的条件反射会不会消失?”他选择 了经过训练已能对敲击缸壁作出“摄食”动作的金鱼10 条(大小和生理状态相同)进行如下实验。对乙组金鱼 应采用的操作是(  ) 装有水的鱼缸 金鱼 操作 甲 5条 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 每次敲击缸壁随即喂食 乙 5条 A.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只敲击缸壁,不喂食 B.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不敲击缸壁,不喂食 C.每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喂食一段时间后敲击缸壁 D.隔天9:00与16:00各训练一次,喂食一段时间后敲击缸壁 【点拨】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要防 止条件反射消退,需要用非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小明进行 的探究实验应以“是否强化”为变量,所以对乙组的处理方 式为只敲击缸壁,不喂食,即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 【答案】A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 B.沙子吹进眼里,出现流泪 C.骑车人看见红灯,停止前进 D.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B 2.两头雄狮为争夺一头雌狮,进行激烈打斗。这种行为 属于(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C 3.下列各项不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 A.白蚁群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 D.蚂蚁会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 B 【点拨】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没有明确的分工,也 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4.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点拨】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狼将捡到的婴 儿哺育成“狼孩”,蜘蛛结网捕捉昆虫,鸟类的筑巢、孵 卵和育雏,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答案】A 5.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蟑螂的昼伏夜出 B.蜜蜂的圆形舞 C.母鸡召唤小鸡的叫声 D.蝶类释放性外激素 A 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听悲惨故事情节,泪流满面 D 7.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 令蚂蚁在地上排成“百年潮,中国梦”几个字,妈妈不 相信。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 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国梦”。小明是利 用了蚂蚁的(  ) A.觅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点拨】小明用蚂蚁爱吃的糖汁在地上写下“百年潮, 中国梦”几个字,蚂蚁去取食糖汁,自然就排成了这六 个字,因此这是蚂蚁的觅食行为。 【答案】A 8.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 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 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 饲喂幼蚁、保卫等。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 (1)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 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 地点,它靠________(填“声音”“动作”或“气味”)传递信息。气味 (2) 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 信息。”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 答:________。(填“对”或“不对”) (3)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这是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填“后天学习行为”“先天 性行为”或“社会行为”) 对 社会行为 (4)哪些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请举出其中一例。 蜜蜂。(合理即可) 【点拨】(1)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 交流。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它们之间是通过 触角传递信息的,因此气味成了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 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 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 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 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 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小明说的是正确的。 (3)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 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蜜蜂、狒狒、猴等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 9.在探究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 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 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 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 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________能力比蚯蚓强,这种 差异主要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答 出一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 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合理即可) 学习 遗传物质 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后天学习行为 用2只以上的小白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点拨】(1)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 为,后天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 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 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 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 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 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 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 果更有可信度,因此要用多只小白鼠或重复实验等。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因此可以再 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 异。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0.有些蛾初羽化时只靠味觉来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 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就建立了视觉 和食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 为称为(  ) A.后天学习行为 B.取食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遗传行为 A 11.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 跑。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乌贼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B.乌贼释放墨汁属于简单反射 C.释放墨汁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 D.乌贼靠腕足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迅速逃跑 【点拨】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 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 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是为了 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 是生来就有的,是简单反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及基因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 斗,它不仅是生殖、排泄、释放墨汁的出口,也是乌贼 重要的运动器官。当乌贼身体紧缩时,口袋状身体内的 水分就能从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 速前进。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 一般是后退的。乌贼身体的特殊构造使它获得了快速游 泳的能力。 【答案】D 12.某实验小组观察三种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记录,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点拨】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 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 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 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 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 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 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答案】B 13.灰雁栖息在沼泽地,它们的巢比较简陋,孵化前有些 卵会滚出巢,但灰雁总能设法将卵滚回去。请根据如下 实验记录,分析灰雁依据什么识别自己的卵(  ) 编号 模型卵的特点 灰雁的反应 1 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2 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3 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 弄回巢中 4 带褐色斑点的方块 弄回巢中 A. 形状大小 B.形状大小和颜色 C.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 D.褐色斑点 【点拨】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不弄回巢中,说明不 是依据形状大小;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不弄 回巢中,说明不是依据形状大小和颜色;形状大小、颜 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弄回巢中,说明有可能依 据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带褐色斑点的方块,弄 回巢中,进一步说明灰雁只依据褐色斑点识别自己的卵。 【答案】D 14.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 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C 15.下表是切除猫脑的部分结构后。某些机能改变的情 况(“+”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完成后天学习的条件是具有________,说明如果缺乏 ________,那么________不完整,后天学习行为也就 不能完成。 (2)控制②完成的中枢位于________。 大脑 大脑 反射弧 脊髓 16.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雄三刺鱼在繁殖季节里,腹部 变成红色。同时,雄三刺鱼会对周围红色的物体发生 攻击行为。由此某同学猜测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 是红颜色,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进行验证。请你完善 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①提出问题: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③实验过程: a.将雄三刺鱼放入有腹部不涂红色、形似雄三刺鱼的模 型的水中,观察现象。 b.将雄三刺鱼放入有腹部涂红色、形似雄三刺鱼的模型 的水中,观察现象。 c.将雄三刺鱼放入有腹部涂红色、形状不像雄三刺鱼的 模型的水中,观察现象。 ④得出结论: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1)雄三刺鱼的这种攻击行为属于________(填“先天性”或 “后天学习”)行为。 (2)a组和b组形成________实验,预期a组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性 对照 没有攻击行为 (3)设置c组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探究过程 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相对于直接实验法,它具有的 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排除雄三刺鱼模型对实验的影响 (或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1.要测出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最好是测量(  ) A.额头温度   B.口腔温度 C.腋下温度 D.直肠温度 D 2.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田鼠   B.蟾蜍   C.蝗虫   D.蛇 A 3.人体运动时,产热部位主要是(  ) A.内脏 B.骨骼肌 C.肺和内脏 D.心脏和肝脏 B 4.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直 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A.人体内与皮肤表面的温度差 B.人体内与环境的温度差 C.人体皮肤表面与环境的温度差 D.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C 5.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 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  ) A.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用30 ℃酒精擦身降温 C.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D 6.2017年9月 29日、30 日,在美丽的虎山路初中操场上 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下列有关运动员在1 000米跑步过 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D 7.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 尽相同,如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晨5时体温最低 B.下午5时体温最高 C.这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36.5≤T≤37.5 D.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D 8.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 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__图, 此时体温________环境温度。 A 高于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__________状态。流 经皮肤的血液量__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散 发的热量将________。 ( 3 ) 当 外 界 温 度 高 于 体 温 时 , 人 体 散 热 主 要 是 通 过 _________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该更 类似于图________。 舒张 大 高 增多 汗液蒸发 C 【点拨】(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 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 散失更多的热量。 (3)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方式进 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9.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几种器官的 产热量百分比。 器官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 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 节过程受人体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控制。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________产热量显著增加;人体 在安静时,________为主要产热器官。 (3)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 __________散热。 (4)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 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内脏 汗液蒸发 体内热量难以散失 10.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 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 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11.如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 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 度由15 ℃快速上升至40 ℃。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 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 ℃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 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作用?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哪两项变化?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急剧增加;其意义 是能将体内更多的热量带至皮肤散发出去。 皮肤温度升高,出汗。 (3)如果室温在C时刻快速下降至5 ℃,该曲线将上升、下 降还是不变?写出你的理由。 曲线将下降;为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皮肤血 管将收缩,血流量将减少。 1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 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②一 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 ℃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 环境温度为30 ℃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 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定24 天内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 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 日龄 1 2 3 4 5 6 体温(℃) 35.9 34.0 31.7 37.3 35.4 38.5 日龄 7 8 9 10 11 …… 体温(℃) 36.4 37.0 38.7 38.7 38.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 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雏鸟20只, 平均分为两组 不可靠 研究对象只有一只雏鸟 (3)分析图像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20 ℃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30 ℃恒温房间内的产 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龄后,雏鸟具备维持恒定 体温的功能。在20 ℃的较低温度下,散热量较大, 需要通过提高产热量维持其恒定的体温 13.某日浙江海盐气温高达40 ℃。环卫工人李师傅,顶 着烈日打扫街道时昏倒在路边,送到医院医生为其测 量体温时,其体温竟超出了体温计的测量极限42 ℃。 (1)请你说说这位环卫工人可能得了什么病? (2)你能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吗? 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 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 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 (3)如果你是医生,面对这位中暑的环卫工人,你会采取 怎样的处理方法呢? 将患者转移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为患者脱去多余 的或者紧身的衣服;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 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合理即可)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