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 5 章
第 3 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本节课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条件、类型和产
物,为接下来学习“细胞呼吸”的知识做好铺垫。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探究实验的学习目标要达到理解层次。教材在实验探究性课题中
布置很多讨论,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但是教材上在对本探究实验的
部分要求,使得在探究过程中常会遇到时间不够,酵母菌呼吸作用不强,温度难以控制等多
方面的困难,影响探究实验的进行和结果分析。本人通过对原探究实验的改进,并引入数字
化实验室装备,缩短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章节中学习了相关实验探究的知识,如还原糖、蛋白质的检测,酶特
性的探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思维灵活,探究
意识较强,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安排实验。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了解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
的设计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尝
试自行设计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优化实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学习生物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体会科学技术在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
(3)细胞呼吸的类型。
教学难点: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对比性实验设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2)编制教学课件
(3)编制学生实验报告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 设 情
境,导入
新课
3 分钟
利用自己的亲子活动“家庭和面做面
包”来导入课题。
关注教师在导入中抛出的
问题。
从 身 边 的
熟 悉 的 问
题导入,激
发 学 生 的
学习兴趣。
创 设 问
题,设计
实验,探
究 课 题
一:什么
是细胞呼
吸?
10 分钟
PPT 展示面团发酵的现象,以儿童的
口吻提出问题:
1.为什么我做的面团没变化,爸爸做
的面团“长大了”?什么是酵母菌呢?
为什么加了酵母菌面团里就有好多孔
呢?面团变热了吗?
因为爸爸在做面团的时候加入了酵母
菌。其他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可能
有多种答案,比如孔的位置是被酵母
菌“吃掉”了等等,教师合理分析和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产生气体
(有膨胀特性)。
2.同学们认为产生了什么气体呢?
开放性问题。从糖类的元素组成来看,
可能回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3.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介绍实验
装备,先演示实验过程,督促学生做
好数据记录。
4..根据学生展示评点并总结细胞呼
吸概念。
一、细胞呼吸是个什么样的
过程?放热吗?产物是什
么?底物是什么?
二、学生设计实验探究:
子课题一:这个过程放热
吗?
需要设计对照组,用煮沸过
的酵母菌。观察前后温度变
化。
子课题二:探究气体的变
化?
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
不需要设计对照组,前后数
据对照。
(注意子课题一、二同时进
行)
三、小组分析数据,展示探
究的结论。
1.释放能量
2.产生二氧化碳
3.消耗淀粉
培 养 学 生
课 堂 的 批
判性思维。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验 设
计能力。
学 会 分 析
数据,通过
数 据 对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归 纳 总
结,得出实
验结论。
问题过渡
2 分钟
1.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谁产生的二
氧化碳更多?(如果不同组学生测定
结果不同可以直接引用。)
2.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有别的物质
产生吗?如果有,那么是在有氧条件
关注问题,根据现有知识进 过 渡 到 书
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呢? 行大胆假设。 本的实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设 计 实
验,探究
课题二:
酵母菌不
同的呼吸
方式。
25 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原
理),并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2)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3)如何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注意:酸性重铬酸钾教师滴,且要
强调)
除了物理方法之外,有没有其他方式
进行产物的鉴定呢?学生抽签选择探
究方式。(物理组和化学组)
2.引导物理组和化学组学生进行对
比,分析优缺点,并对学生总结的实
验结论进行点评。
一、合作探究
通过预实验,进一步设计实
验。
阐述用过氧化氢分解供氧
替代气泵的优缺点。
二、实验探究:
1.比较二氧化碳在有氧和
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多少。
物理组:数值大小比较。
化学组:澄清石灰水的浑浊
程度,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溶
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
2.鉴定酒精
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
三、小组展示探究的结果,
并总结结论 。
教 师 对 实
验 进 行 适
当改良,引
导 学 生 创
新思维。
培 养 学 生
实 验 设 计
的对比、归
纳能力。
课堂小结
2 分钟
教师倾听,并作适当点评。 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总结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小游戏
3 分钟
通过一个“中华面点王”游戏检测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玩游戏,并对游戏结果进行
分析。
加 深 、 巩
固。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