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2.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光能在叶
绿体中的转换)
能力方面: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
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
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
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猜想并设计检测光合作用原料与产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
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复习叶绿体的结构、色素的分布、种类及作用。
师生归纳总结: 叶绿素 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色 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自主构建:
1、光合作用分为哪两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命名?
2、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需要哪些条件?主要发生了哪些物质
变化和能量变化?
3、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哪里?需要哪些条件?主要发生了哪些物质
变化和能量变化?
4、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应该如何书写?
(四)共同探究: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学生展示。
归纳总结:完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与联系。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部位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条件 光、色素、水、酶 [H]、ATP、CO2、酶
物质变
化
①水的光解:2H2O→4[H]+O2
②ATP 的形成:ADP+Pi+能量
酶 ATP
①CO2 的 固 定 : CO2 +
C5 酶 2C3
②2C3 酶 (CH2O) + C5
+H2O
能量变
化
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中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
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各
类有机物中。
联系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
和 Pi。②光反应与暗反应是光合作用全过程的两个阶段。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五)积极思维:夜晚植物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为什么?
(及时跟踪训练)
(六)归纳总结: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注反应条件)
光合作用的实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 O2 将太阳
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七)当堂检测:
(八)书面作业:
1.尝试绘制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2.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
(九)思维拓展:
通过分析光合作用过程,思考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
些?
(十)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的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教师的职责
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体,教师只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
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 “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