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细胞呼吸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
质和能量观。 生命观念
通过构对影响细胞呼吸因素的归纳总结,提升科学研究的思维和能力。 科学思维
通过将影响细胞呼吸因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
识用于指导实际生活的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上节课主要讲授的是“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关键是曲线图的讲解,尤其是
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强度的曲线图的讲授。
曲线图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能力的最好的体现。如果理解曲线所表示的
意义,如何来识别曲线图中所包含的规律性,都得我们一一的讲授,曲线图讲解了,但是表
格中的数据如何处理?本节课主要讲解呼吸作用类型的判断。
学生活动:
一、让学生书写细胞呼吸的三大总化学方程式。
这三个方程式,是今天上课的依据。下面的判断方式就是根据方程式进行的。
二、复习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教师总结:
三、呼吸作用类型的判断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
1、若有水产生或有氧气消耗,则存在有氧呼吸。[强调指出:存在而不是只存在。]
2、若有酒精或乳酸生成,则存在无氧呼吸。
(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真核细胞:
①若整个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则为:无氧呼吸
②若部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则为:有氧呼吸
原核细胞:
①若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则为: 有氧呼吸
②若还有乳酸或酒精产生,则还存在:无氧呼吸
四、根据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来判断
①若无 O2 消耗,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若无 CO2 产生,则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③若生成 CO2 与消耗 O2 量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④若生成 CO2 量大于消耗 O2 量,则细胞: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与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例 1.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 CO2
的量如下表所示: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 CO2 的量 30 mol 9 mol 12.5 mol 15 mol
产生酒精的量 0 mol 9 mol 6.5 mol 6 mo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浓度为 a 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b 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C.氧浓度为 c 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 为 6 mol
D.氧浓度为 d 时,有 1/3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五、实验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及判断方式。
甲装置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讲解装置内容,是一个封闭体系。
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甲装置为实验组,由于装置中有空气,种子会进行有氧呼吸,先消耗氧气,产生二氧
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小液滴向左移。若向左移动 X,则代表消耗氧气量。
如果只有这套装置来测量,我认为有误差。如经过一段时间,温度可能会改变,气压也
可能会变,那我们怎样来校正误差?那么我们就应当增设一套校正装置。校正装置又是怎样
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但是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想得到。]
4、若只用甲装置获得的数据,只能说明存在有氧呼吸,并不能说明是否还存在无氧呼吸,
必须要增设乙组为对照组。由于水不会吸收二氧化碳,小液滴可能会出现:
(1)不移动:说明只存在有氧呼吸。
(2)向右移动:说明两种呼吸方式共存。
六、相关试题的巩固。
例 2.将某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 X 液面位置与 Y 液
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X 液面位置(cm)
0 5.0
1 7.0
2 9.0
教学反思:
(1) X 液面变化值表示 。
(2)实验 4 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 。
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条理分明,教学思维清晰。特别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生活知识和练习
本试题,增加了课堂的丰富度。课堂教学的知识板块的衔接比较到位。从理论到实践,从装
置一层层引入,最后是装置试题的巩固训练,一气合成。
3 11.0
4 13.0
5 14.5
6 15.5
7 15.8
8 15.8
9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