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对图形的探究过程中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菱形
是轴对称图形。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在操作、观
察、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观察、做一做、
议一议,感受身边的数学问题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二)难点:菱形的概念与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拟采用发现法、启发法、讨论法、类比法等教学方法。教师积极引导,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集体讨论。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菱形纸片若干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关于菱形的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图
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与探究欲,进而导出课题。
(二)活动探究,探索性质
1.活动 1:观察探究,研究菱形的定义。
(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如果从角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得到一个矩
形。
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
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叫什么呢?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做动态演示,形象直观的得到菱形的性质。)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符号语言:∵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AD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
C
D
A
2.活动 2:探究菱形的性质
将手中的菱形量一量,沿着对角线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问题 2:根据上面折叠过程,猜想菱形的四边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菱形的
两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猜想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猜想 2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能更好的加深其对菱形性质的记
忆。)
3.命题证明。
已知: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AD,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求证:(1)AB = BC = CD =AD;
(2)AC⊥BD。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得出的结论给予理论的证明,
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加强。)
结论: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符号语言: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BC=CD=AD
AC ⊥ BD
(设计意图:对比菱形特有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学生对菱形性
质的理解,除了菱形特有的性质以外,还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小游戏 1:判断是不是菱形的性质。(主要是判断对错:四边相等、对边相
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垂直、对角线相等,四角相等)
小游戏 2:识别特殊图形的性质。(主要是考察菱形、矩形、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小游戏的设计,加深学生对菱形特有的性质以及所包
含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 1 已知,在菱形 ABCD 中,AB=3,求菱形 ABCD 的周长。
例 2 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 AC、BD 长分别为 6 ㎝,8 ㎝,
A
B
C
D
A
B
C
D
O
O
求菱形 ABCD 的周长 C。
(例题主要应用菱形的性质而设计,题目由浅入深,便于发挥学生的思维。
通过例题,一方面用来检查学生对菱形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另一方面,
可以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和格式。)
(四)学以致用。
1.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 10 和 24,则其
周长是_______。
2.如图,在菱形 ABCD 中,点 E、F 分别在 BC 和 CD 上
且 CE=CF 连接 AE、AF,求证:∆ABE≌∆ADF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能力。)
(五)课堂小结。
1.菱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六)课后作业。
教科书:92 页 2、4 题
(七)板书设计。
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例 2 解题过程
符号:∵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AD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2.菱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符号: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BC=CD=AD
AC ⊥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