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等式的基本性质及
方程的简单变形
主备人 导 者
课标要求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来体会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
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
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多练习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导 学
重 难 点
重点:方程的两个变形
难点: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导 法 合用、探究、交流
学 法 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
导学准备 多媒体,天平
教案来源 自撰
导学过程
导学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有什么特
点呢?
2、我们班在本学期新转进 4 人,走
了 1 人,现在共有 65 人,则原来有
多少人?怎样列方程? 合用、交流
以直观、形象、与生活
密切相近的跷跷板为平
台 ,让全体学生直观感
知方程的变形
学
一、探究
以天平演示教科书实例
1. 多媒体演示教材图 6.2.1 及图
6.2.2
补充相似的例子。
2. 多媒体演示教材 6.2.3
补充相似的例子。
教师将学生所列方程,板书于黑板
上。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所列
方程的相互关系,并讨论得出方程
的两个变形。
教师板书两个变形,并板书课题:
方程的简单变形
方程变形一: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
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变形二: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
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
变:
4. 运用两个变形以天平进行实验
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相应
的方程
以实物进行演示,易于
学生列示,为后面的观
察、归纳奠定基础。
二、运用
1.方程的两个变形可以用来解方程,
问题:什么是方程的解?
2.例题讲解:
(1)例 1 x-5=7; 4x=3x-4
解:x-5=7
问题:方程两边都加上 5,则有
x-5+5=7+5,即 x=7+5,
此时式子与原方程相比,有什么特
点?
4x=3x-4
问题:
1.此题中是否应将“-4”从方程右边
移到左边?
2.怎样移动某一项最合适、最简单?
3.上题中的特点是否同样适合本
题?
教师点评
(1)引导得出“移项”的定义
(2)仿同样办法讲解例 2
引导学生得出“化系数为 1”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 7 页,练习
四、小结
1.方程的两个变形是什么?
2.移项应注意哪些问题?
3.将系数化为 1 时应注意什么问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交流(从项数、符号、位
置等角度分析)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加深对方
程变形的理解
题?
五、作业
P7 习题 6.2.1 第 1 题
板 书 设 计 导 学 反 思
方程的简单变形
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
解不变。
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
方程的解不变。
“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
右边或从
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题:
1、本节课在引入时注重以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
知,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实际
问题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满足,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
习的兴趣;
2、在解决本节重点、难点时,注重了学生体会知识
的产生的全过程,避免了灌输的办法,让学生真正
理解方程的两个变形、移项、系数化为 1 这些知识
点,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在课堂中将易错点、关键点预先指出,引起学生
足够的重视,避免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