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在情节发展中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认识封建社会“官逼
民反”的必然性。
3.培养对于古典小说阅读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学之趣味。
教学重点:
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好汉歌》片段,从歌曲中感受梁山好汉们豪爽、侠义的性格。
2.从《好汉歌》当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梁山好汉聚义的豪情壮志,《水浒传》当中就有不少
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演示文稿:认一认图片中的梁山好汉。
在中国,梁山好汉的形象深入人心,雅俗共赏,为大众所熟悉。这得益于《水浒传》对
于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包括林冲在内的这些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我们一般的印象
当中他们都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
但是有句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因为有时候《水浒传》也是一本很可怕的
书。
可怕的是武松血洗鸳鸯楼之后,用鲜血在墙壁上写下:“杀人者打虎英雄武松也!”这血
淋淋的一行字,场面触目惊心。而我们却把这种人叫做英雄!
可怕的是元宵佳节,李逵冲进汴京城不分黑白见人就杀,就连无辜的孩童都被他生生劈
死。而我们却把这种人叫做英雄!
莫非英雄都是这般残忍无情的么?难道杀人就是一件让人感到爽快的事情吗?
今天我们就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来探讨一下,在这众多梁山好汉中,林冲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故事背景:
话说那时,林冲被高俅及手下陆虞候陷害,被刺配到沧州,到沧州后被派去看守天王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二、文本导读
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场景
第 1 段:沧州遇旧 开端
第 2-5 段:买刀寻仇 发展
第 6-9 段:接管草场 发展
第 10-12 段:雪夜报仇 高潮结局
2.其实前期的这些铺垫都是为了引出课文最后的雪夜报仇。林冲报仇是文中最扣人心弦的地
方,单从雪夜报仇这一部分(特别是林冲杀陆虞侯)来看,林冲的形象是怎么样的?
形象:暴力
补充:删节部分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
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
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
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
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
尽了。
形象:血腥、残忍?
大家读了林冲怒杀陆虞侯这一段,感受到更多的是成功报仇的畅快,还是血淋淋的恐怖可
怕?
3.林冲的杀意在课文最后爆发了出来,但其实林冲暴力的一面并不是到了最后才显露出来的,
前文有哪些铺垫?
第三段中:李小二:“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
——李小二了解林冲性格中冲动的一面,料到可能闹出人命。
第四段末:果然,林冲得知陆谦到来,对自己的迫害还没结束,感到“大惊”、“大怒”,情
急之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4.从这些内容看,林冲显然是个性急的人,但他原本就是个凶狠冷血的人么?
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中找出
(1)沧州遇旧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
久后如何。”
——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实际上并非林冲主动得罪高太尉,而是高太尉要害林冲,但林冲
只能接受迫害。他仍抱有幻想,认为自己熬过刑期,就能回到东京,家人团聚。
遇到李小二夫妇时,林冲自己身处困境,却担心连累他们,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
你夫妻两个。” 虽心存怨气,但怕给别人招惹是非。
(2)买刀寻仇
冷静后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家人妻儿,又动摇松懈
——犹豫动摇,顾家
(3)接管草场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打算长住,放松警惕
——随遇而安(注意动作、细节描写)
离开草场时,林冲还特地检查了火盆、门锁。
——小心谨慎,安分守己
5 小结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往往会决定着情节的发展。从之前这
些内容看出林冲的性格的两面:一方面他安于现状,面对险恶的境遇选择了“忍”,所以他
在被迫害、发配去管理草场时那样逆来顺受。
这可能是因为他原本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的,但更重
要的是顾及到远方的妻儿,不希望因一时冲动断送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林冲的忍让
不是一种苟且偷生,而是一种忍辱负重。昔日风光无限的林教头而今为了妻儿忍气吞声,这
不是软弱没骨气,而正是体现了一个坚强有担当的男子汉形象。
但另一方面,他为人正直刚烈,而且在关键时刻敢作敢为。这与他之前的安于现状形成
了冲突,预示着他最后终将走上反抗之路。
讨论:那么在个过程中,是什么使林冲这样一个善良正直而又安于现状的小官吏对陆虞侯等
人产生这么大的仇恨,以至于要采取这样一种极度暴力血腥的手段进行反抗呢?
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后,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
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并看到统治阶层的狰狞面目。
——幻想彻底破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
林冲最后的爆发是以高俅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迫害导致的。林冲在前期再三忍让,希
望息事宁人。
其实他并不想杀人,但他在偶然间发现统治阶层已经把自己最后的希望击得粉碎,他们
不依不饶欲将林冲除之而后快。林冲经历过摇摆,但终于忍无可忍走上了反抗之路。这一刻
他已经放下了“林教头”的名号,成为了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
林冲并不是一个冷血的英雄,他有暴力的一面。但这种暴力背后,更多的是无奈。如果
可以选择的话,比起成为名满天下的英雄豪杰,他更希望成为一个有美满家庭生活的普通人。
然而高俅等人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
其实其他梁山英雄也有类似的命运,宋江被刻画为忠义的化身。他忠于国君,济困扶危,
虽然同情梁山好汉的境遇,但在前期他始终不愿上梁山,因为他认为梁山好汉违背了伦理纲
常,不忠不孝。但贪官污吏的残酷迫害最终逼他走上了梁山。此外,玉麒麟卢俊义原本是河
北的商人,柴进是沧州的贵族,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都过着各自安乐的生活,
但一个个都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官逼民反正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6.回头看标题,“风雪”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作者写作时有意识地把故事置于风雪之中,标题
中也有“风雪”。
文中描写“风雪”的意义是什么?
在课文第 7 到第 9 段中,找出文中写到“风雪”的句子,加以思考分析。
有三处直接描写风雪:
(1)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冽;“一天”,写范围之广。
(2)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碎琼乱玉”,写落雪之厚,突出雪势之大。
(3)林冲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林冲)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次写雪在“紧”字之前加了频率副词“越”,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对风雪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烘托氛围,衬托人物心理
本文以“风雪”为背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这种悲凉不仅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
于人的心里。雪下得“紧”比“大雪纷飞”更具神韵,因为“紧”不仅写出了风雪之大,也
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
(2)推动情节发展
但如果不是这场风雪,林冲就无从脱身,更无法洞悉陆虞侯等人的阴谋,将陷入死局。
最终在绝境中救了林冲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这冰冷的风雪。
三、总结
那一年,沧州好大的雪。这场雪带来了严寒,但更让人心寒的是:在这场大雪中,高太
尉等贪官奸臣为了一己私欲迫害林冲,管营差拨等爪牙为了讨好巴结上层而想要杀害与他们
无冤无仇的林冲,陆虞侯身为林冲的好友和结义兄弟,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不惜要置林冲于死
地。有时候人性要比风雪更为冰冷,这也是那一个时代的悲哀。
其实最后在那大雪纷飞的荒野上,林冲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之前拼命挣扎想
回去的和家人团聚的那一天已经永远都不会到来了。他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泪迎
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只留下一串逶迤的脚印延伸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