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及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适当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优美的诗句出自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鉴赏
徐志摩这首代表作品,让我们走近康桥,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二、简介徐志摩。
鉴赏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知人论世,同样鉴赏现代诗歌也应做到这一
点。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曾留学
美国、英国,其诗深受拜伦、雪莱的影响,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
的风格。代表诗歌《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飞
往北平途中,飞机失事遇难,死在泰山脚下。消息传来,胡适惊呼:“天才横死,
损失的是中国文学!”人称他是新诗的诗魂当不为过。
三、品读诗歌。
我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再别康桥》,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自己的理解。哪
位同学能自告奋勇朗诵一下这首诗。
你觉得你的朗读旨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是否读出了这种情感?
有部电视剧叫《人间四月天》,介绍徐志摩的一生,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也
朗诵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徐志摩的替身是如何诠释这首诗歌的。并
且请大家评价一下黄磊的朗读你认为有什么不足?
教师指出不足。“但我不能放歌”的“但”应该延长声音,至于为什么我想
学完这首诗我们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四、请大家一起来朗诵一遍。
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对康桥的依恋。
五、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运用丰富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杜甫的“两个黄鹂
鸣翠刘,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用了四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辽阔、高
远的意境。从创作而言,诗人是以“外在之象”来表现其“内在之意”;从欣赏而言,
读者是由诗的“外在之象”去掌握诗人的“内在之意”。因此,意象也应是诗歌鉴赏
的焦点,这样对诗歌的品味就可意会,也可言传。
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请大家在诗歌中找出来。云彩、金柳、青荇、柔
波、榆阴、潭水、浮藻、梦、船、星辉、夏虫……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作者选取的意象都是寻常、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染了作者对康河永久的依
恋。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梦幻般的优美意境,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比喻的贴切生动,如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把潭水比作彩虹似的梦,不仅写
出了康桥的柔美,也体现了诗人的风格。
小结: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讴歌了康桥的美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
画面,那夕阳下的金柳,康河里的青荇,榆阴下的潭水,夜晚的星辉,还有那沉
默的夏虫,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是从意象或者说意境的角度来鉴赏。
其实鉴赏一首诗,还可以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角度进行鉴赏。如刚
才的画面就是从绘画美来鉴赏的。作者用了不少带色彩的词,如金柳、青荇、彩
虹等,使画面色彩艳丽,明媚动人。
诗歌是有音乐性的。好的诗歌往往韵律和谐优美,节奏和缓多变。如开头娓
娓道来,如同老朋友告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多么自然,毫无
雕琢之感。“寻梦?撑一支长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节奏自然地发生了变化。
再如押韵,深合古典诗歌偶句押韵之道,又不 一韵到底。此外双声叠韵词的运
用也增加了韵律的美感。
说到诗歌的建筑美,其实就是诗歌的结构。全诗开头和结尾只换了极少的几
个字,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离别的惆怅之情已经有了深化。而中间五个小结,
每一节都是一幅画面,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架一叶小舟,在康河里漫游,多么浪漫,
多么美妙,陶醉在山水中的喜悦达到了高潮,然而离别在即,良辰不再,喜悦刹
时化为惆怅。这与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的情感变化是何其相似。开头、
主体、结尾,结构是多么完整,而作者的情感脉络也清晰可见。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重点要掌握的是从意象来鉴赏诗歌,其余的角度只
做简单提示,课后留给大家揣摩。
六、诗人对异国他乡的这种依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刚才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但是这种依恋之情的
根源是什么?还是要回到前面的知人论世。1916 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同年
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结婚。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去剑桥攻读博士,
期间邂逅林徽音并爱恋上林。1922 年与张幼仪离婚。1926 年与陆小曼结婚。
我以为,说到爱情,他对林徽音的爱是他的初恋,正因如此,康桥的一切都
仿佛富有了情感、生命和灵性,才使他如此的刻骨铭心,如此的依依不舍。尽管
这段恋情没有结果,但这份纯真的爱却成为文坛佳话,使中国诗坛多了几篇彪炳
史册的不朽诗篇。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他
曾满怀深情说道:“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是徐志摩生命的另一个起点。
所以徐志摩对康桥的依恋从主观上讲有两点:一是摆脱了旧式婚姻,获得了
身心自由;二是他对林徽音的爱恋。客观上是康桥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秀丽风光开
启了徐志摩的性灵。1923 年与徐志摩一起创办新月社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
观里有三个大字即爱、自由和美,真是一语中的。这位诗坛的旷世奇才在他短暂
的人生旅途中处处表现出天真和浪漫,甚至有点理想主义的幼稚。他追求自由、
平等与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为人称道和钦佩。
爱是纯洁,爱是美好,爱是高尚,爱是人类至真至善的情感,我想徐志摩短
暂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这个字,我想他也会带给正处青春时期的同学们以某种启
迪。
七、拓展:运用这堂课所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鉴赏以下两首诗,《沙扬娜拉》
和《偶然》。
八、作业:把这首《再别康桥》扩写成一篇散文,保留原有内容,可适当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