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三单元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三单元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ID:675632

大小:2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品读关键词语、续写、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平凡、失意、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凡、失意、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更 使人想不到的,这竟然是一个酒鬼创造的奇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事情的原委,分析人 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 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生思考回答。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学生思考回答:是贝尔曼。 3、作者在小说中是如何描写贝尔曼的,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学生寻找相关段落并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以及叙述表现贝尔曼脾气暴躁、酗酒成性、生活失意的特点; 作者又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他很关心琼珊。“咆哮”中有温情,“嚷”声中包含的关切,写出他的善 良和同情心。这样“讽刺地咆哮”、“嚷”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是一种关心,是怕琼珊真的会死去。贝尔 曼虽然失意,但仍然关心别人的生命。 抓住“嚷”、“咆哮”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 4、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贝尔曼为挽救琼珊的生命做了什么——他的杰作。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的结尾),也给读者留下 了想象的空间。小说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现在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贝尔曼顶着风雨画常春藤叶的过程写出来(注:要有行动、 心理等描写,100 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 也……” 学生动笔写。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短文,其他学生点评。 明确:贝尔曼听说琼珊得病并且厌世时,已经决定要用行动挽救她的生命,但又不能让她们知道, 于是趁着黑夜,冒雨爬高画出了最后一片长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生命,而贝尔曼却因此着凉生病去世。 这是贝尔曼一生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幅杰作,也是唯一的一幅杰作。这片叶子给予琼珊生的 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的小人物之间的无私关爱和真情帮助,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5、在进行了上述分析后,请学生概述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贝尔曼是一个脾气暴躁、生活失意、酗酒成性的平庸的画家,但平凡的甚至有点令人讨厌的 外表下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的代价。他是一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平凡、失意、普通的小人物。作者借此歌颂了这些小人物之间相濡 以沫的珍贵友情,赞扬了人性美。 6、小说标题原来翻译成“最后一片叶子”,现在课文标题加上“常春藤”三个字,请想想,“常 春藤”三个字,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生命之树常春(以贝尔曼的生命换来的琼珊的生命会焕发青春的活力。) 人性光辉长存(贝尔曼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永不磨灭。) 三、作业:请同学课后读一读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作品,体会他于不动声 色甚至调侃讽刺的语言背后寄予这些小人物的赞美与同情,并写 400 字左右的文章。 附板书: 暴躁 失意 丑陋 贝尔曼 温情 善良 可爱 }人性美 献身 崇高 可敬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