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2、借助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二、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析。
三、 教学难点:情感的体验和把握。
四、 课时:1 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代的离别诗,从中导入新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 《别董大》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雨霖铃》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些别离诗的特点是,选取景物迷蒙灰暗,渲染离别时的悲凉氛围,别情沉重,别离
的对象往往总是知己、亲友。今天我们有要学习一首别离诗——《再别康桥》。看看它是否
跳离传统别离诗的窠臼,是否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介绍诗人的生平。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
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
《新月》月刊等主编。新月派代表人物,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1931 年死于飞机失
事。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
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
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三)从题目中“再别”二字入手,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情。摘引《康桥,再会吧》、《吸
烟与文化》中的话语佐证:康桥是徐志摩灵魂的栖息地。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弥盖我爱的康桥,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之乡;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康桥,再会吧》
“我在那康河的日子真是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
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我什么。我不敢说受到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
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
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四)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等,学生再次朗读。
(五)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1、摘引诵读、体现诗人对康桥深情的句子。
2、诗人将这种情感主要寄托在哪些事物中?
情感:眷恋难舍、依依惜别
意象:
柔 金柳—————新娘—————心头荡漾
(婀娜、娇艳、温润)
静 青荇——油油地、招摇—— 甘心做一条水草
(光润、和顺、安闲)
明丽 清泉——天上虹——彩虹似的梦
(五彩斑斓)
康河的一切是如此的美不胜收,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由衷的赞美和眷恋不舍。
3、 摩离别康桥时采取了怎样的方式?
为什么诗人要以这样的方式别离?
告别方式:轻轻的、沉默、悄悄的,挥一挥
原因:康河的一切宁静而和谐,此时宁静的康桥如他的情人还在梦中,需要悉心呵
护,不忍打扰。诗人不想梦有丝毫的残损。静默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曲,是对康桥最好的
别离。
4、 过与古代别离诗的对比,找出这首诗歌的新颖独特之处:
a、没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轻松、飘逸;
b、绘景着色,不摹声;明丽多彩;离别的对象显得特别:康桥。
5、 揭示学习目标:通过意象的分析,领悟诗人对康桥的深厚情感。
(六)拓展: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沙扬挪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七)、课后练习:
自选一首诗歌,就诗歌的意象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