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德惠市米沙子镇三胜村小学
课例名称 比例的认识 教师姓名 国秀秋
学段学科 第二学段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章节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会组成比例,培
养学生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
理和概括的能力,并指导和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利用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比
例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的学习将为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方法解决应
用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
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
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并指导和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自主探索 举例验证 巩固练习
一、复习导入
(一)什么叫作比例?
(二)写出一个比例,指出它的内项与外项。
(三)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吗?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
的比例写出来。
1. 12 : 2 和 9 : 3
2. 12 : 3 和 8 : 2
3.6 : 3 和 8 : 4
(四)说出上面两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PPT 显示上面的两组比例,动画强调两组比例的内项。
(二)设疑导入。
老师观察刚才的两组比例,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发现
这两个比例的内项都是 3 和 8,两个内项一样,但是两个外项却不一样,
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探索一下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的关系。
(三)出示学习指南。
(四)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过 程 结论
探索一 和 内项的和:
外项的和:
探索二 差 内项的差:
外项的差:
探索三 积 内项的积:
外项的积:
探索四 商 内项的商:
外项的商:
(五)小组交流、汇报,得出猜想: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三、举例验证
学习指南
1.以 12:3=8:2 为例探究比例里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之间的联系。
2.分别算出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的和、差、积、商,并判断它们
是否相等。
3.猜测一下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的关系。
4.时间 3 分钟。
(一)出示学习指南。
(二)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卡。
(三)师以
8
3 =16
6 为例引导分数形式的比例该如何验证。
在这个比例中内项是 8 和 6,外项是 3 和 6,所以判断这个比例的两
个内项积是否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就是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
叉相乘。
四、得出结论
(一)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
性质。
(二)完善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 a : b = c : d(b≠0,d≠0),那么比例的基
本性质可以表示成 ad=bc 或 bc=ad。
五、科普小知识
看视频了解黄金分割。
六、巩固练习
七、总结归纳
教学反思
学习指南和学习卡的应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堂效
率,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
为辅,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
发挥,真正的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分数形式的比例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些包办代替,应该让
学生自己去探索,效果会更好。探索中所给的数据过于简单,使课堂探索氛围不浓。
在评价过程中,如果评价再及时一些,感情再深一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学习指南
1、同桌之间一人写比例,另一人计算验证。
2、每人写 2 个比例,必须有一个含小数的比例。
3、时间 2 分钟。
学习任务卡
举例验证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举例 验证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