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练习

ID:674876

大小:148.1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已知 CH4(g)+2O2(g)=CO2(g)+2H2O(g)△H=-802.0kJ·mol-1,则 CH4 的标准燃烧热为-802.0kJ·mol-1 B. 已知 4P(红磷,s)=P4(白磷,s); △H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 含 2.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1);△H = —57.4kJ·mol-1 D. 已知 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则△H1>△H2 2.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 检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流由 O2 所在的铂电极经外电路流向另-电极 B.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3H2O-12e-=2CO2↑+12H+ C. O2 所在的铂电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D. 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3.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C(s)+H2O(g) ⇌ CO(g)+H2(g)。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 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v 正(CO)=v 逆(H2O) C. 生成 nmolCO,同时生成 nmolH2 D. 断裂 1molH—H 键的同时断裂 2molH—O 键 4.如图是 Zn 和 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描述合 理的是( )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 为正极,Cu 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从 Zn 经外电路流向 Cu。 ④Cu 极上有 H2 产生。 ⑤若有 1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 H2 为 0.5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5.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 B 的物质的量浓度在 20s 内,从 2.0mol/L 变成了 1.0mol/L,则这 20s 内 B 的反应速 率为( ) A. 0.05mol/(L·s) B. 0.05mol/(L·min) C. 0.5mol/(L·s) D. 0.05mol/L 6.100ml 浓度为 2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采用的方 法是( ) A. 加入少量浓盐酸 B. 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7.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某化学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化学反应可能是( ) A. NaOH+HCl =NaCl+H2O B. CaCO3 高温 CaO+CO2↑ C. Fe+H2SO4 = FeSO4+H2↑ D. 2C+O2(不足量) 点燃 2CO 8.将形状相同、表面洁净的铝箔与铁箔分别置于同温下 2mol•L-1 的盐酸中,c(HCl)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为铝箔,前 10min 铝箔反应生成 H2 的物质的量为 0.75mol B. b 为铁片,前 40min 铁片反应生成 H2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C. 前 10min 铝箔与盐酸反应速率为 v(HCl)=1.5mol•L-1•min-1 D. 前 40min 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为 v(HCl)=0.025mol•L-1•min-1 9.某反应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 时间的变化如表[已知转化率= n (转化) n (初始) ×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 10min,v(H2)=0.2mol•L-1•min-1 B. 前 20min,v(NH3)=0.18mol•L-1•min-1 C. 第 10min 时 v(N2):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 D. 反应进行 10min 时,N2 的转化率等于 60% 10.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比化石能源具有较大的优势,如图为乙醇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C2H5OH+3O2 = 2CO2+3H2O。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 a 极与用电器的正极相接 B.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质子由装置左侧向右侧移动 D. 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呈酸性 11.某同学研究影响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 2H2O+O2↑,下列措施不能加快该反 应速率的是( ) A. 升高溶液温度 B. 加入少许 MnO2 C. 向反应液中加水 D. 增大 H2O2 的浓度 12.对于敞口容器中的反应:Zn(s)+H2SO4(aq)=ZnSO4(aq)+H2(g),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Zn 和 H2SO4 的总能量大于 ZnSO4 和 H2 的总能量 B. 反应过程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C.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 Zn 为负极 D. 若设计成原电池,当有 65 g 锌溶解时,理论上正极放出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 1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u 是负极 B.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显蓝色 C. Zn 棒发生反应:Zn-2e-=Zn2+ D. 该装置实现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14.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 H2 , 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反应速率的是( ) A. 用水将盐酸稀释 B. 用锌粉代替锌粒 C. 适当提高盐酸浓度 D. 向反应液中滴入少量 CuCl2 溶液 15.下列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 碘的升华 B. 酒精燃烧 C. 酸碱中和 D. 2H→H2 16.如图表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 a 极是铁,b 极是铜时,b 极逐渐溶解,a 极上有铜析出 C. a 极是粗铜,b 极是纯铜时,a 极逐渐溶解,b 极上有铜析出 D. a、b 两极均是石墨时,a 极上产生的 O2 与电池中消耗的 H2 体积比为 2:1 二、综合题 17.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_____ A.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C.灼热的炭与 CO2 反应 D.H2 与 Cl2 燃烧反应 (2)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了一层细 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①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 ②电池工作时 OH-向 ________移动(填“正极”或“负极”)。 ③正极上消耗标况下 4.48L 气体时,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________。 18.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 CO2 发生反应 Fe(s)+ CO2(g) ⇌ FeO(s)+CO(g)。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 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反应过程中 CO2 气体和 CO 气体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v 正________ v 逆(填“>”“”或“0,则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 红磷比白磷稳定,故 B 不符合题意; C.含 2.0 g NaOH(即 0.05mol)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kJ 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 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1);△H = -57.4kJ·mol-1 , 故 C 符合题 意; D.物质 C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所以△H1<△H2 ,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燃烧热生成的为液态水 B、能量越低越稳定 D、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H1<△H2 2.【答案】 B 【解析】A. 乙醇燃料电池中,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流 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 O2 所在的铂电极经外电路流向另一电极,A 不符合题意; B. 该电池的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分析装置图可知乙醇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醋酸, CH3CH2OH-4e-+H2O=4H++CH3COOH,B 不符合题意; C. 乙醇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 所在的铂电极处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 不符 合题意; D. 根据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可以得出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根据电极反应式可以计算出被测气体中 酒精的含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该装置中含有质子交换膜,则电解质溶液为酸性,酸性条件下,乙醇燃料电池中,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 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示得出酸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根据原 电池原理写出该电池的反应式来判断。 3.【答案】 C 【解析】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在未达到平衡状态之前,反应体系的压 强随着反应的改变而改变,当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不符合题意; B.v 正(CO)=v 逆(H2O)=v 逆(CO),CO 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不符合题意; C.生成 n mol CO 的同时生成 n mol H2 , 都表示正反应,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C 符合题意; D.1 mol 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 2 mol H-O 键,体现了 v 正=v 逆 , 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反应 C(s)+H2O(g)⇌ CO(g)+H2(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要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必须是 变量,当变量不变,则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4.【答案】 B 【解析】①Zn 可与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 Cu 不行,则 Zn 为负极,Cu 为正极,①描述不符合题意; ②H+向正极移动,②描述不符合题意; ③电子流动方向为由负极流向正极:从 Zn 经外电路流向 Cu,③描述符合题意; ④Cu 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有 H2 产生,④描述符合题意; ⑤若有 1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 2mol 氢离子得电子产生 0.5mol H2 , ⑤描述符合题意; 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 ⑥描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Zn-Cu 原电池中,Zn 作负极,发生电池反应 Zn+2H+=Zn2++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以此来解答。 5.【答案】 A 【解析】v(B)= ǤͲ݉݋ǤͲ݉݋ h =0.05mol/(L·s), 故答案为:A。 该反应中△c=(2.0-1.0)mol/L=1.0mol/L,△t=20s,平均反应速率= c t , 据此分析解答。 6.【答案】 B 【解析】A.加入适量浓度较大的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稀盐酸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生 成氢气总量增大,故 A 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氯化铜溶液,Zn 置换出 Cu,Zn、Cu 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且稀盐酸物质的量不变, 所以生成氢气总量不变,故 B 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 C 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过量的锌片,盐酸完全反应,则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增大氢离子浓度或增大金属的 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不改变其氢离子物质的量。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 键,注意把握题中锌过量的要求。 7.【答案】 B 【解析】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吸热反应 A.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为吸热反应,故 B 符合题意 C.放热反应,故 C 不符合题意 D.放热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能量由低→高,需要吸收能量,故为吸热反应,只有 B 为吸热反应 8.【答案】 D 【解析】铝比铁活泼,铝先达到平衡,a 为铝,b 为铁 A.不知道体积,不能算物质的量,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不知道体积,不能算物质的量,故 B 不符合题意; C.v=△c/t=0.5/10=0.05mol/(L.min),故 C 不符合题意 D.v=△c/t=1/40=0.025mol/(L.min),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区分哪根线是铁,哪根是铝,根据铁没有铝性质活泼,可推 a 为铝 9.【答案】 B 【解析】A.v(H2)=△c/t=3/10=0.3mol/(L.min),故 A 不符合题意 B.v(NH3)=△c/t=(9-3.6)/10=0.18mol/(L.min),故 B 符合题意 C.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故 C 不符合题意 D.转化率=转化量/总量=2/3=66.7%,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可采用三段式进行解题,而速率 v=△c/t。 10.【答案】 C 【解析】A.氧气化合价降低做正极,故 A 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即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B 不符合题意 C.阳离子移向电源的正极,故应该由右侧移向左侧,故 C 符合题意 D.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乙醇的产物为碳酸根,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原电池中:负极——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阴离子移向负极 11.【答案】 C 【解析】A.升温,加快反应速率,故 A 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故 B 不符合题意 C.加水,稀释了浓度,速率降低,故 C 符合题意 D.浓度增大,速率增大,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等 12.【答案】 B 【解析】A.活泼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即 Zn 和 H2SO4 的总能量大于 ZnSO4 和 H2 的总能量,故 A 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过程为金属的化学腐蚀过程,不满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没有形成原电池,没有正负极反应,故 B 符合题意; C.Zn 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若设计成原电池,则 Zn 作负极,故 C 不符合题意; D.若设计成原电池,当有 65 g 锌溶解时,n(Zn)= 65g 65gmol =1mol,根据反应 Zn+H2SO4=ZnSO4+H2↑,正极生 成 1molH2 , 理论上正极放出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此题考查反应特点,金属和酸的反应是常见的放热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13.【答案】 C 【解析】A. 根据分析 Zn 为负极,Cu 为正极,A 不符合题意; B. Zn 失去电子生成 Zn2+ , 溶液不变色,B 不符合题意; C. Zn 棒上,Zn 失去电子生成 Zn2+ , 电极反应为:Zn-2e-=Zn2+ , C 符合题意; D.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的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Zn 比 Cu 活泼易失去电子,从而得到:Zn 为负极,Cu 为正极。 14.【答案】 A 【解析】A.用水将盐酸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A 符合题意; B.将锌粒改为锌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B 不符合题意; C.适当提高盐酸浓度,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C 不符合题意; D.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溶液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B.固体粉状比块状的反应速率快 C.酸的浓度适当提高,反应速率增大 D.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15.【答案】 A 【解析】A.碘的升华需要能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需要吸收能量,A 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B 不符合题意; C.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热量,C 不符合题意; D.新键的形成释放能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吸收能量:吸热反应,断键,升华,蒸发,熔化等; 16.【答案】 C 【解析】A. 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由于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所以正极反应为: O2+4H++4e-=2H2O,A 不符合题意; B. a 极是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是阳极,属于活性电极,发生反应:Fe-2e-=Fe2+;b 极是铜,与电源的负 极连接为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所以 a 极逐渐溶解,b 极质量增加,B 不符合题意; C. a 极是粗铜,b 极是纯铜时,a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u-2e-=Cu2+;逐渐溶解,b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u2++2e-=Cu,有铜析出,C 符合题意; D. a、b 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 极发生反应:4OH--4e-=2H2O+O2↑,电池的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2H2-4e-=4H+ , 根据在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a 极产生的气体是电池中消耗的 H2 体积的一半,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 入,据此解答。 二、综合题 17.【答案】 (1)D (2)H2-2e-+2OH-=2H2O;负极;0.8NA 【解析】(1)A.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 不选;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 不选; C.灼热的炭与 CO2 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 不选; D.H2 与 Cl2 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H2 在负极失去电子,Cl2 在正极得 到电子,D 选; 故故答案为:D;(2)①根据题干信息,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O2 在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4e-+H2O=4OH- , H2 在负极失去电子,与 OH-结合生成水,则负极反应式为 H2-2e-+2OH-=2H2O;②原电 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 OH-向负极移动;③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H2O=4OH- , 消耗 4.48L 气体,即消耗 0.2mol 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0.8NA。 (1)原电池的特点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负极的反应根据氧化反应进行书写,离子的移动实质是异性相吸原理判断。 18.【答案】 (1)> (2)71.4%;0.125mol/(L·min) (3)①③ (4)②④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在 min 后,CO 浓度增大、 CO 浓度减小,说明 min 时反应未达到平 衡,反应正向进行,因此 正 逆 ,故答案为:>;(2)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开始时 CO 的浓度是 0.7mol/L, 4min 时 CO 浓度是 0.2mol/L,所以 0~4min 内, CO 的转化率为 Ǥ5 Ǥ㔠 × %=㔠Ǥ% ;0~4min 内 CO 的平均反应速率 CO = Ǥ5molL min = Ǥ5molL min ,故答案为:71.4%;0.125mol/(L·min);(3)①降 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①正确;②由于固体的浓度始终不变,所以减少铁粉的质量对反应速率没有 影响,②不正确;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He 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降低化学反应 速率降低,③正确;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e 使体系压强增大,由于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④ 不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4)①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因此不能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①不正确;②单位 时间内生成 molCO 的同时必然会消耗 molCO ,又生成 molCO ,则 CO 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②正确;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 断反应是否为平衡状态,③不正确;④若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该反应不是 纯气体反应,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1)反应往正方向进行则 正 逆 ,反应往逆方向进行则 正 逆 ;(2) 转化率 = 变化浓度 起始浓度 × % , v= c t ,以此计算;(3)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判断;(4)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 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 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9.【答案】 (1)d (2)氧化性;H2O2+SO2=H2SO4 (3)不能;吸热;放热;9.0×10-3 【解析】(l)H2O2 分子中既含有 H-O 极性共价键又含有 O-O 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d;(2)若向 2mL30%的 H2O2 溶液中通入 SO2 ,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 BaCl2 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了硫酸钡,S 由+4 价升高 为+6 价,则说明 H2O2 具有氧化性,H2O2 与 SO2 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H2O2+SO2=H2SO4。故答案为: 氧化性;H2O2+SO2=H2SO4;(3)①由 i.H2O2+I-=H2O+IO- , ii.H2O2+IO-=H2O+O2↑+I-两式相加后得 2H2O2=2H2O +O2↑,KI 作反应的催化剂,KI 不能影响 H2O2 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故答案为:不能;②反应 i 生成物能 量高,是吸热反应,反应 ii 生成物能量低,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放热;③0~10min 生成氧气的 物质的量为 Ǥ6 × ݋ Ǥ݋ · Ͳ݉ =0.9×10-3mol,反应的双氧水是氧气的 2 倍,若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则 0~10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Ǥ䁏 × × Ͳ݉ Ǥ݋ min =9.0×10-3 mol·L-1·min-1。故答案为:9.0×10-3 mol·L-1·min-1。 (1)H2O2 分子中既含有 H-O 极性共价键又含有 O-O 非极性共价键;(2)H2O2 具有氧化性,H2O2 与 SO2 反应生成 硫酸;(3)①由 i、ii 相加得到 2H2O2=2H2O+O2↑,KI 为反应的催化剂;②反应 i 生成物能量高,是吸热反应, 反应 ii 生成物能量低,是放热反应;③结合 v= △ △ 计算; 20.【答案】 (1)放出;< (2)① (3)393.5 kJ/mol;120.9 【解析】(1)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放出热量,故△H<0 (2)吸热反应,△H>0,故有①为吸热反应 (3)燃烧热: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即为反应⑤放出的热量,为 393.5KJ; 根据②可得,0.5mol 放出的热量为 120.9KJ 根据盖斯定律可求得此类题目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