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全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课件全套》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复习课件(二) 目录 当堂检测02 01 作品梳理 01 作品梳理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0篇 愚公移山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天时:气候上的有利条件。②地利:地理上的 有利条件。③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④城:内城。 下文的“城”指城墙。⑤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 墙。⑥环:围。⑦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⑧池:护城 河。⑨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 甲、胄、盾之类。⑩坚利:坚,坚固;利,锋利。⑪委: 放弃。⑫去:离开。⑬域: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⑭固:巩固。⑮威:震慑。⑯道:儒家推崇的仁政、王道。 ⑰至:极点。⑱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 属。⑲畔:同“叛”,背叛。⑳顺:归顺,服从。 文学常识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文意理解 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参考答案:第2至4句围绕中心论点,采用两两比较的 方式进一步论证。 第2、3句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 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 也不能胜,由此可见“地利”重于天时; 第4句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在占 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 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守城一方却弃城而逃,因 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上述论据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如此,由此使论点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1)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 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两两比较,分别论证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 重要;之后进一步阐发,论述欲得“人和”,必先要“得 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 推理,论述了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展现了极其 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 论证中运用排比句式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文章 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作品主旨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 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实行仁政从而达到 “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 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论证了“人和”是决定 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诚:真正,确实。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 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注释】①焉:怎么,哪里。②子:你。③丈夫之冠:古时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④父命之:父 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⑤戒:告诫。下文的“戒” 是谨慎的意思。⑥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⑦夫子:这里指丈夫。⑧正:准则,标准。⑨妾妇:妇女。 ⑩居天下之广居:前一个“居”,动词,居住。后一个 “居”,名词,住所。“广居”,这里喻指“仁”。 ⑪得:实现。⑫由:遵从。⑬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 路。⑭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⑮移:改变, 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⑯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意理解 1.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参考答案: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 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 则;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 动摇、屈服。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循着大道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 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时则要加强 自我修养,绝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 3.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结合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话作答。 参考答案:坚守“仁”“礼”和“义”。得志的时候, 与老百姓一同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 作品主旨 本文论述了坚守仁、礼、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 写作特色 《富贵不能淫》这一章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富有 气势和感染力;语言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论述过程有破 有立,说服力强。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发:兴起,指被任用。②畎亩:田地。③举:选 拔、任用。④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 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⑤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 进而得到任用。士,狱官。⑥海:海边。⑦市:集市。⑧故: 所以。⑨任:责任,使命。⑩是:这样的。⑪苦:使动用法, 使……痛苦。⑫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⑬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若。饿,这里是使动用法。⑭ 空乏:财资缺乏。⑮拂:违背。⑯乱:扰乱。⑰动:使动用 法,使……受到震撼。⑱忍:使动用法,使……坚忍。⑲曾 益:增加。曾,同“增”。 【注释】①恒:经常。②过:犯错误。③困:被围困,引申 为“困苦”。④于:介词,在。⑤衡于虑:思虑堵塞。衡, 同“横”,梗塞、不顺。⑥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⑦ 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⑧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⑨喻: 了解、明白。⑩入:指在国内。⑪拂(bì):同“弼”,辅佐。 ⑫出:指在国外。⑬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⑭然:如此,这样。⑮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 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意理解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炼 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 才能取得成功。 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几个方面经受艰 苦磨难?其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思想上:苦其心志;行动上:行拂乱其所 为;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 果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现代社会有无必要提倡“生于忧患”?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认为)要大力提倡“生于忧患”。因为“忧劳可 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个人 和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另外,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谁的 一生会一帆风顺,现代人也需要在磨砺中增长经验和才干。 现代社会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局部仍有战争,所 以人人需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在安逸中走向堕落衰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参考答案: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 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 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作品主旨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一个人要 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遭受艰 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 当大任。贪图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培养克服 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还会消磨意志,使人颓废和堕落。 写作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不但立论高远,见解 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 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形成压倒一切的气势,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孟子在这篇文 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第20篇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注释】①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②河阳:古地名,今 河南孟州西。 【注释】①且:将近。②惩:苦于。③塞:阻塞。④迂: 曲折,绕远。⑤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⑥ 毕:尽、全。⑦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⑧指: 直。⑨杂然:纷纷地。⑩许:赞同。⑪献疑:提出疑问。 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 都……”。损,削减。⑬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 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⑭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 里。置,放置、安放。⑮诸:相当于“之于”。⑯荷:肩负、 扛。⑰叩:敲、打。⑱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⑲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⑳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更替。节,季 节。㉑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注释】①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惠,同 “慧”,聪明。②毛:指草木。③其:用在“如……何” 前面加强反问语气。④长息:长叹。⑤固:顽固。⑥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⑦虽:即使。⑧穷匮:穷尽。⑨加 增:加大,增高。⑩苦:愁苦。这里指担心。⑪亡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 【注释】①已:停止。②感:被……所感动。③负:背。 ④厝:放置、安放。⑤陇断:山冈阻隔。 文意理解 1.愚公在挖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 1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险峻无比; ( 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 3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始龀,跳往助之”劳动力少,其中又有老人、孩童; ( 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 5 )河曲智叟不理解地劝阻与讥笑。 2.故事用神话做结尾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1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 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给人 以神秘感。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 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 人民的美好愿望; ( 2 )更能突出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作品主旨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 西汉 司马迁 【注释】①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②边:边境。③乃:于是。④以:任命。⑤军:驻军。 ⑥备:防备。 【注释】①劳:慰劳。②军:军营。③已而:不久。④之: 动词,到,往。⑤被:同“披”,穿着。⑥彀:张开。⑦ 持满:把弓拉满。⑧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⑨且:将要。 ⑩闻:听从。⑪诏:皇帝发布的命令。⑫居无何:过了不 久。⑬乃:就。⑭使使:前一个“使”是动词“派”,后 一个“使”是名词“使臣,使者”。⑮节:符节,皇帝派 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⑯诏:动词,帝王下命令。 ⑰传言:传令。⑱壁:营垒。⑲从属:随从。⑳约:规定。 ㉑辔:马缰绳。㉒徐行:慢慢前行。㉓持兵:手执兵器。 ㉔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介,铠甲。胄,头盔。 ㉕动:感动。㉖式车: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㉗称谢:向人致 意,表示问候。㉘去:离开。 【注释】①既:已经。②曩:先前。③固:必,一定。 ④虏:被俘虏。⑤犯:被侵犯。 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本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 勃世家》。周亚夫,西汉名将。 文意理解 《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 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 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 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 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 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 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 “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 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 出营门后,群臣的“惊”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也形 成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 的对比。 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 明。 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 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 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 了单从正面来写的直白,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 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作品主旨 文章主要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 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的形象。 写作特色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 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当堂检测02 1 2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回答下列问题。 1.重点字词 (1)通假字 ①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容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名词,军营 动词,命令,派遣 名词,使者,使臣 (3)古今异义 ①持节诏将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于“节日”“节约”等义 ②壁门士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 · ·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营垒 ③使人称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感谢 · 致意,表示问候 (4)词类活用 ①介胄之士 介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军霸上 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持节诏将军 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帝王下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能够进入(军营)。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被动句) 皇上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 身子,表示敬意。(“为”,介词,被,表被动) (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像儿戏一样,他们的 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俘虏的。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