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求两数相差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
习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2、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能解答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
问题。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
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
答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所学的知识解答相差多少的简单问题,了解同一问题的三种不同
叙述方式。
【教学准备】
PPT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册书的第五单元,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后的一个课时,是在上节课学习后的延伸和拓展。为下一节课“解决
问题”打下基础。
2/ 4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认真看图,畅谈所
知,同桌互说。
出示情境图:
师:认真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
么?
“ 你 知 道 了 什
么”这一问题,
能 充 分 地 让 学
生 捕 捉 图 中 有
价值的信息,为
提 出 问 题 打 下
基础。
探
究
与
体
验
小组之间互相议一
议,说一说。
(1)学生列出算式
32-7=25(岁)
并说出自己的算理。
(2)学生列式,说
出计算方法和算理。
32-7=25(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
1.妈妈比儿子大几岁?
2.儿子比妈妈小几岁?
3.妈妈和儿子一共多少岁?
(重点是前俩个问题)
师:他们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妈妈比儿子大几岁?)这个问
题还可以怎样说?怎样列式呢?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妈妈比
儿子大几岁和儿子比妈妈小几岁是
一个意思。
在“议一议,说
一说”中培养学
生 主 动 与 他 人
合作的意识,问
题意识。
学 生 在 大 量 的
感 知 提 问 计 算
中学以致用,解
决实际问题。
3/ 4
实
践
与
应
用
学生畅谈所知交流,
汇报,并列式计算。
仔细观察,说出图
意,提出问题,并列
式解答。
(学生可以提:大燕
子比小燕子多捉的
几只虫子?还可以
提:小燕子比大燕子
少捉几只?或者两
只燕子一共捉了几
只虫子?)
生:我知道小燕子飞
来飞去捉了许多害
虫,真爱劳动……
试一试
师:今天,王大爷家有个农场,养
了很多兔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图画,想一想,你知道什
么了?能提出什么问题?
练一练
第 1 题:
师:(出示情境图)
认真观察图画,想一想,你能提出
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
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第 2 题:
自主做。
第 3 题:
身边的数学: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
和自己的年龄,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
创设故事情境,
激 发 起 学 生 的
问题意识。
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时间思考,广泛
的 空 间 去 交 流
所 知 , 质 疑 问
难,自学自悟。
“ 你 还 知 道 了
什么”这一设计
能 在 调 动 起 学
生各种表象、感
观,从多角度思
考问题,进行思
想教育
巩固
看 PPT,自己提出三
种减法问题并解答
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有 针 对 性 的 要
求 孩 子 们 利 用
今天所学,掌握
“相差”的概念
提升 练习 5 想想自己爸爸妈妈的年龄,并解答
4/ 4
小
结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
收获。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完成打印的题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
1、妈妈比儿子大几岁? 32-7=25
2、儿子比妈妈小几岁? 32-7=25
3、儿子和妈妈一共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