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XS)
第 5 课时 退位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 79~80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
计算方法。
2.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小棒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借一当十”的计算规则,并
将竖式计算和直观演示结合,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在十位上退 1 作 10 再减”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各题:
80-7= 32-9= 63-4= 26-7=
42-5= 46-13= 32-9= 65-9=
学生独立计算,抽三个学生用竖式板演 46-13,32-9,65-9,
一年级数学下(XS)
并口述计算的过程,特别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退位的。
师:在笔算 46-13 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从个位减起。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1.读懂题意,列出算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学生列出的算式为:32-19。
2.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个算式。
师:32-19 和 46-13 在计算方法上一样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它们的计算方
法是一样的。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还是一起来研究一下 32
-19 的算法吧。
师:我们先来估算大约高多少层。
师:因为 19 接近 20,我们把 19 大约看成 20,32-20=12,大
约高 12 层。
一年级数学下(XS)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32-19 的算法
(2)全班交流反馈: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32 根小棒去掉 19 根,2 根减 9 根不够减。
从 3 捆中拿出 1 捆拆开,变成 10 根,10 根和 2 根合起来是 12 根,
12 根减 9 根是 3 根;3 捆拆掉了 1 捆还剩 2 捆,2 捆减 1 捆还剩 1 捆,
1 捆和 3 根合起来是 13 根。得出 32-19=13。
②用口算的方法。把 32 分成 20 和 12,先算 12-9=3,再算 20
-10=10,最后算 10+3=13,所以 32-19=13。
③用列竖式的方法。
先写 32,然后在个位 2 的下面写上 9,2 和 9 要对齐,在十位 3
的下面写上 1,1 和 3 要对齐。接着在左边写上“-”号,再在下面
用尺子画一条横线。从个位减起,发现不够减,就向十位借“1”(在 3
的上面点个点),和原来的 2 相加,就成了 12,用 12-9=3,把 3 写
在横线下的个位上。然后计算十位,3 被借去 1 就变成 2 了,2-1=
1,最后把 1 写在横 线下面的十位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里的“1”是个位上的
“10”。要在十位的数字上做个记号:点个点。
一年级数学下(XS)
(3)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不要忘记十位上的数已
借出“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79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教师黑板上出示算式:45-18
根据这个算式,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人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另一人用竖式算一算,然后再比一比,看你们得到的结果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班内集体反馈评价。
2.完成教材第 80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抽学生复述一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