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与磁
一、知识点梳理
磁现象
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可分为 和 。
磁极:磁体上 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一个磁体都有 个磁极,分别是 极和 _____
极,表示的字母为____和____。
2.规定: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例如悬吊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那端叫做____极,指北的那端叫
做____极。
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可认为条形磁铁正中位置无磁性。
3.磁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
磁化:一些物体在______或______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2.方法:(1)将能被磁化的物体放在强磁体周围;(2)将能被磁化的物体放在强电流周围。
3.(1)应用:磁带、录像带、磁卡(2)预防:手表磁化,走时不准;电视磁化,图像色彩失真。
知识拓展:1、磁体的分类:○1 按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圆柱形磁体
○2 按来源: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 按保持磁性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1 根据磁体的吸铁性○2 根据指向性○3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通过磁针的偏转感知到。)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强弱:靠近两极的地方磁场强度越大。
4.方向:磁场中每点的磁场方向一般都不同,每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
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有剪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
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作用:可以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强弱、分布、磁场方向等。
3.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如图:
注意:1、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
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它不是客观存在的,是假想的;
2、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它是闭
合的曲线,它是立体的,空间中的任何两条磁感线是不相交的。
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着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磁偏角:水平放置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叫做磁偏角。
电生磁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 其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2、奥斯特实验:○1 实验过程如图:
○2 实验结论:(1)比较甲、乙两图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2)比较甲、丙两图说明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注意:实验中采取短路的方法来获得较大电流的,所以应该尽量
减少通电时间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做成了螺线管,如:
2
1、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1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2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有无取决于
电流的有无○3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取决于电流的方向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是螺线管的北极
特点:安培定则确定的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磁铁:如果把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再给螺线管插入铁芯,当有电流通过它时,也可以像永久磁体
那样工作,这种磁体,在有电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我们把这种磁体叫做电磁铁。
2、电磁铁构成:通电螺线管+铁芯
3、电磁铁工作原理:电磁铁是通电螺线管的实际应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4、电磁铁的特点:○1 磁性:电磁铁实质上是一个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磁性有无由电流的通断来决定
○2 磁极方向:电磁铁的磁极方向由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决定,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可由安培定则判定
○3 磁性强弱:(1)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大则磁性强,电流小则磁性弱
(2)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多则磁性强,匝数少则磁性弱
5、电磁铁的实际应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铃等
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一、电磁继电器
1、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 实质: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3、 构造:电磁铁、衔铁、弹簧、触点
4、 工作电路构造: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
5、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引下来,使动触点和静触
点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
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
电路通断的开关。
6、 作用:○1 通过控制低压电路的通断,间接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2
可以进行远距离操纵控制
○3 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二、扬声器
1、 构造:永久磁体、线圈、锥形纸盆
2、 工作原理:永久磁体和线圈相当于两个磁场,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线圈受到
磁体的吸引而向某一方向运动,当线圈中通过的电流相反时,线圈受到磁体的
排斥向相反方向运动,由于通过线圈的电流是交流电,它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来回振动,于是扬声器发声。
3、 应用:收音机、电视机、音响等
4、 作用: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电动机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 受力原因: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因此磁场对电流
产生力的作用,实质上是磁体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3、 磁体对电流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1 跟电流有关,当磁场不变,电流越大,受力越大,电流方向改变时,
受力方向也改变
○2 跟磁场方向,当电流不变时,磁场越强,受力越大,磁场方向改变时,受力方向也改变
注意:受力方向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
3
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1、 基本构造:线圈、磁体、转子、定子、换向器、电刷(转子:能够 转 动 的
部分叫做转子【其中转动的线圈就是转子】;定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做定子【其中磁体固定不动】)
2、 换向器:○1 构造:两个铜制半环构成(与线圈两端连接,彼此绝缘,随线圈一起转动,且与电刷接触)
○2 作用:能自动地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连续转动
3、 电动机种类: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他们的原理和构造相同,只是供电方式不同
4、 电动机工作实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动能
5、 电动机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污染小
6、 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左手定则:左手掌心向着北极,四指与电流方向相同,则拇指的指向就是导体运动方向。
注意:平衡位置
磁生电
1、 电磁感应:物理学中把这种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
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 磁生电条件:○1 电路闭合○2 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3、磁生电的实质: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结论: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注:可以斜着切
发电机
1、 构造:定子、转子(磁体和线圈)、电刷、闭合铜环
2、 原理:电磁感应(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即切割磁感线,使线圈内产生了电流)
3、 能量转化:动能转化为电能
4、 种类: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区别:交流发电机是线圈内产生交流电,向外供电也是交流电;直
流发电机是线圈内产生交流电,向外供电是直流电)
注:平衡位置
二、例题精讲
1.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小磁针放在地球周围某一空间,若小磁针静止时偏离南北方向,说明这个空间存在磁场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不都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
C.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
D.磁体的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 S 极
2.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
(3)
地
镇江
4
A. 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 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 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物理学中, 把小磁针静止时S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1)用箭头标出图1中磁感线的方向.
(2)图 3 中小磁针静止在地球赤道正上方,请标出此时磁针针的 N、S 极.
(3)根据图中小磁针 N 极指向,标出磁体的 N 极和 S 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4.陈华在课外活动实验中,用导线绕成一个线圈自制成一个电磁铁,实验中,他
希望获得更强的磁性,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不可能实现的是( )C
A.增加电路中电池的节数 B.增加线圈匝数 C.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D.在线圈中插入一根铁钉
5.(1)如图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要求:
①小磁针的指向满足如图所示方向;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移动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③原有导线不得更改.
(2)给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指向如图 11 所示,请在虚线框内用箭头标出电流的方向。若通
过螺线管的电流增大,则它的磁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请根据小磁针的 N 极和 S 极,在图 8 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4)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小磁针的 N 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6.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
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
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 动时,电磁铁甲、
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__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2)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_______ (填“甲”或“乙”)
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磁铁磁性越强。
(3)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出乙铁钉的上端是电磁铁的__________极。
(4)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