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机械复习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一、知识回顾:
例题一(1).用图所示的杠杆提起重物.O 是杠杆的支点,在 A 点用力,在图中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 L 表示
(2)如图,要使杠杆保持如图位置平衡,画出 D 点最小的力.
例题二: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 18-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处于 (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 (填
“左”或“右”)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 。在杠杆上挂 2N 的重物,如图 18 一乙
所示,杠杆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N。若将所挂的重物往左移 1 格,杠杆重新平衡后,弹簧称的示数会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保持如图不变,现将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则其示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例题 3 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00N,一个人站在地上,想用这根绳子提起 1800N 的重物,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
绕法。
练习 1、如下左图所示 A 物体重为 20N,物体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A 重的 0.2 倍,若不计动滑轮的重及动滑轮与
绳子之间的摩擦,拉力 F= N。
2、如上右图所示,重为 30N 的 A 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8N,
则拉力 F 为 N,A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2.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公式:
总
有
W
W
理解: 1.W 有:与工作目的相关的功
2.W 总: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总小于 1,且无单位,结果使用百分数表示
三类常考机械效率问题: 1.斜面:
Fs
Gh
W
W
总
有
2.滑轮组竖直起吊物体:
nF
G
W
W
总
有
3.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
nF
f
W
W
总
有
注意:1、 做功:W=Fs 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做功的必要条件,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知道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守的普遍规律。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是对所有机械都普遍适用
的原理。(理想情况:所有方式做功均相等,实际用机械做功都比直接做功多)
3、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
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4. 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机械是否省力,机械做功的多少,任何两者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例题 1 如图是某同学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的图形,重物的重力为 8N,每个滑轮的重力都为 1N,不计
绳重及绳子与滑轮、滑轮轴之间的摩擦,使用滑轮组使钩码匀速直线上升 0.1m,则人的拉力大小为 N,
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机械效率为 .
例题 2 、如图所示,在 50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 重 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
力为 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物体的速度为 0.2m/s,则 1min 拉力做的功为 J)
练习.1 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 10cm,
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装置更省力(选填“甲”或“乙”).甲装置的机械效率 乙装置的机械效率(选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练习.2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100kg 的木箱,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从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斜面长 5m、高 1.6m,
在此过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80%.则拉力做的功为 J.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为 J.(g=10N/kg)
AA
2
典型练习
1.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2.一位体重为 500 牛的同学在做俯卧撑,如上中图所示,A 点为重心,则地面对他双手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3.在海南举办的大力士比赛中,有一个项目是把车轮推上台阶。下面把车轮推上台阶的四种方法,推力的作用点相同,
推力的方向不同,如图所示,则哪一种推法最省力( )
4.如图 1 所示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4.观察图所示的指甲刀的结构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一个杠杆,且是省力杠杆
B.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
C.三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D.三个杠杆,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5、如下左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左边 A 处的砝码移至 C 处,要使杠杆重新恢复平衡,必须( )
A 将 B 处的砝码移至 D 处 B 将 B 处增加一个同样的砝码
C 将 B 处的砝码移至 D 处后去掉一个砝码 D 将 B 处的砝码去掉一个
6.如图所示,B 物体重20N,A 为动滑轮,绳子一端固定在地上,当滑轮 A 在力 F 的作用下,以0.5m/s 的速度匀速上升,
则物体 B 的速度是( )
A.0.25m/s B.1m/s C.0.5m/s D.无法确定
7.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 F 甲、F 乙、F 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
们的大小,则( )
A.F 甲<F 乙<F 丙 B.F 甲>F 乙>F 丙 C.F 甲>F 乙=F 丙 D.F 甲=F 乙>F 丙
8、如图4所示,弹簧秤 A 和 B 及滑轮组均处于静止状态,F=10N,若不考虑秤重,滑轮重及摩擦,弹簧秤 A 和 B 的
示数分别为:()
A.30N 和30N; B.30N 和20N; C.20N 和20N; D.20N 和30N.
9、如图所示,一块密度均匀的木板长 16m,重 400N,对称地放在相距 8m 的两个支架上,一个体重 500N 的人,从 B 点
出 发 向 左 走 去 , 在 木 板 翘 起 起 来 之 前 , 此 人 最 远 能 走 到 A 点 左 侧
的 m 处。
10、如图甲所示,物体 G=20N,在水平向右的力 F1=2N 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把装置变为如图乙所示,其他
不变,也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 F2= N。
1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把表所示,第 1、2、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
所示.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有用功 W 有用
/J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
动距离 s/m
总功 W 总/J 机械效率η
1 4 0.1 0.4 1.1 0.5 0.55 72.7%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2 0.1 0.2 0.9 0.3 0.27
(1)第 3 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 .
(2)比较第 2 次实验和第 3 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3)第 1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 2 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
而,由第 1、2 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自重力大小有关.
12.如图所示,用 40N 的拉力使物体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75%.求:
(1)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2)若物体的重力变为 150N, 绳的拉力又是多少?
(3)机械效率又是多少?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