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学案3.4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学案3.4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二)

ID:672911

大小: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机械效率 第 2 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1.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会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 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 钩码的重力 G 、 钩码提升的高度 h 、 拉力 F 、 绳端移动的距离 s ; 2.计算有用功的方法: W 有=Gh ; 3.计算总功的方法: W 总=Fs 。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安装滑轮,记下钩码所受的重力 G 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h,读出拉力 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 码上升的高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3)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 ●教师点拨: 我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没有考虑摩擦的因素. ●跟踪练习: 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 重 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 码 总 重 G/N 钩码上升 的 高 度 h/m 测力计示 数 F/N 测 力 计 移 动 距 离 s/ m 机 械 效 率 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 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 1 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74%。(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 2 次实验是用 b 图做的;第 4 次实验是用 c 图 做的。(填“a”“b”或“c”) (4)分析第 1、2 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可 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 1、3 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 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 。 (5)分析第 3、4 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无 关 。 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自主预习: 完成下面填空: 1.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 改进结构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2. 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对于保持和 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 1.实验探究: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改变呢?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①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两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 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②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四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 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表格设计: 钩码重 力 G/N 提升高 度 h/m 有用功 W 有用/J 自由端 拉力 F/N 自由端移动 距离 s/ m 总功 W 总/J 机械效 率η 两个 钩码 四个 钩码 分析表格数据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教师点拨: 同一机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而变化的. ●跟踪练习: 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 高度时,则( B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2.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 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 甲和 F 乙,则 F 甲 < F 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 W 甲和 W 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 W 甲 < W 乙,η甲 < η乙.(填“>” “=”或“<”) 3. 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 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 验 序 号 钩码 重 (N) 动滑 轮重 (N) 拉力 (N) 钩码 上升 的高 度(m) 测力计 移 动 的距离 (m) 有用 功 (J) 总功 (J) 机械 效率 (%) 1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2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3 6 0.5 3.3 0.2 0.4 ① ② ③ (1)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①、②和③的计算. (2)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 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你可以用哪两次实 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点是不对的? 解(1)第 3 次数据中,有用功 W 有用=Gh=6N×0.2m=1.2J,总功 W 总=FS=3.3N× 0.4m=1.32J,机械效率η= W 有用/ W 总=1.2J/1.32J≈90.9%; (2)①②两次实验中,钩码的重力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 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的关系; (3)比较①③,同一个机械,动滑轮重力不变,提升的物体重力不同时,机械 效率也不同,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