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教学层次:
阅读: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悦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越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走进文本
1、出示作者简介,指读。
2、问题:在作者的人生轨迹之中,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这件事
改变了作者一生的命运,是哪一年,哪件事? 当时作者的年龄有多
大?
3、从作者双腿瘫痪的时候起,一直到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的时候,
这中间相隔了几年? 7 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也许算不
了什么,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却是 7 年漫长的轮椅的生活。在我们的
这段资料当中,这 7 年却是只字未题,是一片空白!但对于作者来说,
这 7 年真的是一片空白吗?让我们通过这堂课寻找答案
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1、引出母亲的“苦”
21 岁的史铁生因病突然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
世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起
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示:《合欢树》选段)
相机板书:苦
小结: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他的散文《秋天的
怀念》,也许通过通过今天的阅读,能填补这段七年的“空白”
2、体会作者的痛苦
通过读书,我们知道,史铁生在 21 时不幸瘫痪。他再也不能跑,
再也不能跳,再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
他的脾气变得用课文中的话说肯定是暴怒无常。 谁来读读这一段,
体会一下是怎么个暴怒无常 课文中哪里具体表现了他的暴怒无常。
(1)指读(第一自然段)(相机出示描写作者脾气的句子)
同学们看这句话:我狠命—言外之意,他想不想活?
(2)练习说话:作者觉得活得没劲。课文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大胆
想象,作者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
唰啦啦”地飘落,我——————————。)
(3)练习说话: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对他
这副样子,你会怎么做劝他的呢?哪怕一句话。
3、通过动作(扑、抓、忍)描写,体会母亲的苦、
过渡语:你们讲得道理很对,建议也不错,不过,请你设身处地的想
想,他能听进去吗? 作为最了解他的母亲,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
这样的现实,她是怎么做才能从骨子里从心里改变儿子的状态呢?
(引导找出描写母亲的词)
(1)就在他狠命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时,大声喊着:我活着还有什
么劲时,妈妈是怎么做的?(指读再齐读。)相机示幻灯
(2)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结合当时史铁生
的状态谈谈你的见解。并把这种理解送进句子再读。
她想扑灭的是儿子轻生的念头,她对儿子的期盼是什么?(咱娘俩好好
活)预设:她对儿子说什么?
她想抓住的是什么?她对儿子的期盼是什么?(咱娘俩好好活)
(3)请再联系上下文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自己的病痛。儿子的病、儿子的脾气。
注:每体会一处,都要把感受送进句子(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
儿活,好好儿活。)
(4)对比品读“悄悄的”(相机出示幻灯“三处悄悄地”
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意选择一句谈谈你的
看法。
(5)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
儿子是这样暴怒无常,是这样不想活,而母亲是这样悄悄的悄悄的,
我们在悄悄的后面有了新的发现:联系前面合欢树里所说的上帝把母
亲带走是因为她太苦了,自己的病让她苦,可是她忍着。儿子的病让
她苦上加苦,她还是忍着。在这样的时候还要细心、耐心、小心,可
见她对儿子确实用心良苦。这所有的情感都融进了一个忍字。只有那
复杂的“忍”哪!送进句子“咱娘俩好好活好好活
二、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可是,母亲就这样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
(出示课件:“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
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七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
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
1 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好好活)
2。文中曾有两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去看菊花,看成了吗?她为什么
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呢?我们跟随史铁生到菊花从中去看看,他看到了
什么?(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
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 看到这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说道(幻灯)究竟兄妹俩明白了
什么是好好活?(小组讨论)
4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
烂漫之花。所以,这七年间,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
用怎样的行为走出这“好好儿活”。回过头来,看吧——
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还会把玻璃砸碎吗?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还会猛地把东西摔向墙壁吗? 师
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我————。(课件出
示:此处让学生再次创造,和前面内容形成对照。)
小结:就这样,儿子不再暴怒无常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那句话,
有一年,一位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采访他,后来的岁月里是如何理解
“好好活”。他说,文字更能表达他的心,我们就来默读他在《病隙
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
境界。(示病隙碎笔幻灯)
5 解题
1 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儿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责啊!获奖,成功
已经不重要,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能知道他已经趟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啊,重要的是自己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
花。越是体会到这一点,他就深深的怀念着她啊,——伴随哀伤抒情
的音乐,让学生阅读文章片段——(幻灯)
过渡:这个梦一直伴随了我几十年,我只好在梦里念着她,在文字中
写着她,在一个又一个的秋天里,让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看她。
2 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3 再读课题
三、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1 那么,他们家这件事,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我们到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光是读出了这一家人的
人生韵味,还读出了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亲爱
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这也确是值得我们思考一辈子。
2 因此,“好好活”给你的思考是什么呢?
3 因此,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课件: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个“俩”应该变成——
师:连起来读这句话。(生读“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总结:
——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面对“好好活”,
我要说,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却是我们
的心理残疾。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