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ID:672108

大小: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 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 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 屏障( ) ( )气魄( ) 巅( )狂 澜( ) 词语解释 气魄 狂澜 哺育 三、整体感知 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 是什么? 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 象的? 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课文小结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 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和俗语?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关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有关黄河的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6.九曲黄河十八湾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 3.收集有关长江的诗词句。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歌词——主体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课后习题及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 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 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 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 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 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 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 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 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 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 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 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 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 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 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 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 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 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课后反馈】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