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

ID:672105

大小: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春望》教学实录 课前活动:孩子传话筒接龙诵读《春夜喜雨》,一人一联。 一、初读——定基调 师:我看到大家背诵的时候是面带微笑的,因为《春夜喜雨》传达的是喜悦 之情。同一位诗人,不同的处境自然不同的心境,写出来的诗是不一样的。今天 我们要学的《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755 年的冬天,安禄山 起兵叛乱,756 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皇帝仓皇奔蜀,长安陷落。七月,太子李 亨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即为肃宗。八月,杜甫在鄜(fū)州安抚妻小,只身 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却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困居长安的那八个月是杜甫一 生最痛苦、最无奈的日子。课前我听说你们已经会背诵了,今天我们用更细腻的 视角、更深情地望“诗圣”。 请大家把自己的感觉融进去读,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读出节奏感,读出感情。 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板书课题《春望》——望 诗圣) 师:下面请同学来读。 一生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有一个字老师要跟大家商量一下,浑欲不胜(shèng)簪 的“胜”有两读,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读成四声,上面标注说旧读一声。你看 读文言读古诗的时候是不是读一声更好?(学生标记) 师:大家的习惯特别好,及时记录。 生:一生再读尾联,读准“浑欲不(bù)胜(shēng)簪”。 师:粗心的同学在默写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错别字,你们觉得哪些字需要特别 给大家提个醒。 生:“簪”的中间不是两个无,左边最后一笔是竖提。 生:花“溅”泪,不是花看见眼泪,而是四处迸溅眼泪,场面太难受了。 生:“白头搔更短”,“搔”是动词,(做搔头状)所以是提手旁。 师;大家观察的很细致,提醒的很及时。 师: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读五言诗的时候一般节奏是 221 式或者 212 式,我刚才听大家读的时候是 23 式,这首诗确实更适合 23 式。 一女生读。(读得轻缓绵柔) 师:节奏注意到了,感情基调跟作者的感情不太吻合,要读的低沉一些。 一男生读。(读得低沉缓慢) 师:你读进去了,也把我们也带进去了。 全体一起读!(读得悲凉沧桑) 二、再读——通诗意 师: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是我们赏析诗歌基础。课前大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写了自主学习单。大部分同学能自主查阅,正确率比较高。有不少错的比较 可惜。大家请看这一张,他错的就很有代表性(PPT 显示,不出示姓名) 国(国家) 感时(感伤) 烽火(战火) 连(频连) 三月(三个月) 一学生纠正:国(国都) 感时(感伤时势) 烽火(战火,这里指战事) 连 (连续) 三月(多个月,“三”虚指。) 师:那怎么避免这些失误呢? 生:我们要用好下面的注释,不要想当然的下笔。(众生点头) 生:对于书下没有注释的,我们还要查工具书,用心比较辨析。(不住点头) 师:谢谢二位的温馨提醒。这些好习惯已经有三位同学做到了。(展示满分 的三位同学的学习单)(掌声) 师:关键字词弄清楚了,诗歌大 意就好说了,请大家接龙说诗意。 生: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 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丛生。 生: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 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师:还有其他理解吗? 生:这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仿佛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用拟人手法。 师:两说虽有差别,其精神却能相通。都是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不是 花鸟流泪,而是诗人在流泪、惊心。只是托花鸟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战争持续不断一直持续很多月,一封家 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白头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 上了。 师:《春望》就是望春,诗人由望而感,依次写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三、品读——悟“望”情 师;古人提醒我们“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尤其是读杜甫的诗, 他的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字传神”。你觉得《春望》中哪个词最有味道? 它给你展现了什么画面?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大家把自己的批注 先跟同桌交流。 大家纷纷说着自己的发现。(3 分钟后交流) 我喜欢“深”字,在国都长安,城里的春天,本是草长莺飞,莺歌燕舞,可 是这里呢,却是杂草疯长,满眼凄凉,给人无限遐想。 师链接:以前的长安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 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cù)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 人行》) 学生读。 师: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 生:以前的长安城,是繁华一片,热闹非凡;如今的长安城,却是草木疯长, 满眼荒凉。 师:草木疯长,满眼荒凉。人呢? 生:死的死,逃的逃。 生:就像《石壕吏》中描述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师:是呀!“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深”字给了我们这么多的联想。 生:我喜欢“破”这个字,读起来响亮。(读)感觉好像眼前破败不堪的景 象都展现出来了。从中可以想象诗人是多么的失望,多么的担心。 师:你把这种“失望”、“担心”读出来。(生读) 生:“破”还有一种破碎的味道。你想,这是国都长安,本来应该是最繁华、 最热闹的,可是现在却草木丛生,人迹罕至。国都破碎,诗人的心也是破碎一片。 师:所以才会见到花开—— 生:好像花在流泪,听到鸟叫好像也触目惊心。 师:看到“惊”这个字,大家会想到哪些词? 生:触目惊心。 生:心惊肉跳。 生:惊心动魄。 生:惊魂失魄。 师:是呀!触目惊心、心境肉跳、惊心动魄、惊魂失魄,鸟本无情,花本喜 悦,可是在国破之际,草木丛生,战争未停,民不聊生,四处流亡,怎能不让人 心惊?怎么不让人流泪呢?这个“泪”字有丰富的含义,你读出了哪些? (板书:泪望国破) 生:有心忧国家之泪。心忧家国,泪流不止。 生:有挂念亲人之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 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 师:黄金已经够珍贵的了,为什么还用“万”来修饰呢?这个“万”字能否 换为“百”、或者“千”? 生:不能。这里只有极力夸张,才能体现诗人对家书的盼望,才能表现在特 定环境下人们对家人的担心。“百”和“千”都不够。 生:老师,改成“百”或“千”好像从平仄上也不相对了。 (板书:想望亲人) 师:真好!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你从这个“泪”字,还读出了哪些丰富的 内涵? 学生静思,沉默。老师耐心等待。未果。 师:45 岁的杜甫,未老先衰—— 生:还有自怜自叹之泪。一个大诗人,他想要为国家做事,结果确被困居在 长安,想要报效国家却没有机会。 生补充:英雄无用武之地。 师:只能—— 生:独自搔头。——越搔越短。(师:是越搔越少) 师:只能—— 生:泪流满面。 师:我们从“搔头”这个细节还能看出了什么? 生:看出他的忧愁。安史之乱让他彻夜难安,只身投奔肃宗,却被叛军所俘。 逃出来后,看到的是河山残破,感伤时局,战争连绵不断,也不知家人怎样? 生:本来就够可伶的了,在那是时候想为国家做些是太难了。哎—— 师:自悲自叹。忧国、伤时、思乡、悲己,万千感情,最后化作一个动作“搔”。 请你把这种复杂的感觉融进去读。 生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读得不够,孩子,慢慢来,再读。 生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好,就是这感觉。 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读——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板书:悲望自己) 师:真是声声情,字字泪。从这个“泪”字,你还能读出了什么? 生:有担心朝廷之泪。。 生:由心挂百姓之泪。 生:有痛恨敌人之泪,渴望和平,渴望能过上安定的日子。 生:泪中也有坚定,春望中有盼望,盼望官军能早日收复失地,让天下的百 姓都能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板书:渴望安定) 师: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杜 甫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 生: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生:他对这国家爱得深沉! 生:他对这人民爱得深沉! 师:透过文字的表层,我们慢慢走进,细细品咂,逐渐“望”见诗圣。 (补充板书:《春望》——望见诗圣) 师:他早把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他总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 大黎民百姓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生活在苦难的 谷底,但他的思想却在巍峨的巅峰! 四、写话——诉真情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说,请以“诗圣啊,诗圣”开头,把你 最想对他说的话写出来。(学生在《望秦》古琴音乐中写话。) 生:诗圣啊,诗圣,您远大抱负却无处施展;有满腹经纶,一身好本领,却不 曾被重用。可是你不怨,你把以笔为武器,泪眼望山河,你奔走呼告,从不放弃, 您让我们看到那惨不忍睹的现实,您给后人留下一串串张珍贵的记忆,感谢您! 生:诗圣啊,诗圣,我多想穿越时空,站在您的跟前,替你分担一份悲苦。然 后轻轻擦拭泪痕。不哭,有郭子仪的官军在,有不屈不饶的中国人在,战乱一定 会停下来的,人民一定能安定的!到时候,咱们一起回望,回望那段艰苦,再展 望,展望那份幸福。 生:诗圣啊,诗圣,我不知道是什么能让您这样牵肠挂肚,我不明白是什么让 您如此执着,但是,我想说,您的亲人因您而幸福,您的后人因您而骄傲。你点 亮的大唐江山,也点亮的中华文化! 五、美读——致敬意 全体学生生配乐诵读,再次感受“诗圣”博大的胸怀。 师有感情诵读《春望》。学生沉浸其中。 师:轻声说,下课! 附 板书设计: 《春望》——“望”见诗圣 泪望国破 渴望安定 忧国 想望家人 忧民 悲望自己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