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教学设计

ID:672102

大小: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秋词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 (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 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 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合作探究 1. 听录音,初步感知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 学生再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4.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表现了作者乐 观豁达的心境。 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三)精讲释疑 1.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这一 首诗中“鹤”的意象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 ,矫健凌厉,顽强奋斗,冲破了秋 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诗 言志”,作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就不会感到寂寥。 2. 赏析“排”和“引”,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3.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 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 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 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 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 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 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4.中心思想 《秋词(其一)》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借冲天一鹤,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乐观 豁达的情怀。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读刘禹锡《秋词》之二,想想与课文所选《秋词》有何异同,写一篇阅读笔记。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2.同是写秋,马致远与刘禹锡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 而《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 注:嗾(sǒu)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