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学案

ID:672101

大小: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猫》 【学习内容】 教材:《猫》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会摘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3.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感情色彩,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 理。 4.通过对文章的感悟,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感情色彩,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感悟,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过程】 生字词语: 郑振铎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 虐待 妄下断语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2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一、导入新课 作家郑振铎曾写过一首小诗《回忆》:“‘回忆’呀!让‘过去的悲哀’,安 静地躺在坟里,永久地安静地躺在它的坟里吧!不要掘起它——不要掘起它!它是 魔鬼,是一个惯于撕裂人心的魔鬼呀!‘回忆’呀!让‘过去的悲哀’,安静地躺 在坟里,永久地安静地躺在它的坟里吧!它已经在过去的时候,把我的心撕裂得粉 碎了。‘回忆’呀!请不要再掘起它,我的脆弱之心禁不起好多次的捣击呀!”。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 铎(duó)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让郑振铎脆 弱的心被捣击?也许从他的作品《猫》一文中我们可以一探究竟,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二、理清线索,感知形象 1.默读《猫》,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示例: 《猫》主要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三次得猫、养猫、失猫的经历) 对象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人对它的态 结局 小 猫 对 “ 我 ” 家 的 影 响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答案示例: 对象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人对它的 态度 结局 小 猫 对 “ 我 ” 家 的影响 第一只猫 从 隔 壁 要 来 的 花白 很活泼 喜欢 死亡 难过、酸辛 3 第二只猫 母亲从舅舅家 带回来的 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喜欢 丢失 愤恨、诅骂、怅然 第三只猫 流浪猫 花白、不 好看、很 瘦、毛被 烧脱 忧郁、懒 惰 不喜欢它、 若有若无、 不注意 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 3.理清线索,把握结构。 对照表格内容,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怎样划分,线索是什么。小组讨论,展 示讨论结果。 答案示例: 《猫》的线索就是三次养猫的经历,这是一条明线;我们还可以找到文章的暗 线,那就是“我”的情感线。梳理出文章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可以明确: 《猫》中“我”的情感变化:酸辛——怅然——难过——自责。文章所记叙的, 与其说是养猫的经过,不如说是“我”的心路历程,是心灵的反省,是人对于动物 的自责。 每个故事都以猫的遭遇为线索,从三个故事之间“有一次”“隔了几天”“冬 天的早晨”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把三个故事串起来的:得猫→ 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 节三起三落,波澜起伏。而这三个故事又通过“我”的情感变化串联起来,所以本 文中“我”的情感变化也是文章的一条线索。 文章由此分成三部分也是一目了然。 三、理解作者,概括中心 1.精读课文,探究内容 (1)家里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 4 (2)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 ? 为什么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的亡失更 “难过得多”?(找出文中语句作答) 答案示例: (1)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 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 现了它的本领。 (3)作者侧重写了第三只猫。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 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 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体会情感,诉说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答案示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 清事实;对人对事不要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对于“第三只猫”,我想说:不受欢迎,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想免 遭厄运,需完善自我。 3.概括中心,总结方法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答案示例: (1)本文作者通过记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写出了“我”与家人养猫的 喜怒哀乐和亡失小猫后的愧疚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 5 精神。 (2)师生明确概括中心的一般方法: ①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什么,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②分析课文的重点段,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从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③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④从中心句找中心。注意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 四、布置作业 赏析借鉴本文写猫的语句,试着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酸辛 怅然 难过 自责 为何写此文 概括中心思想 寻找关键句 看标题、中心句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