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这节课的反思
时间:
地点:
事件:运用思维规律提升教学质量,李辉老师与催光佐教授
就北京版三下-比较这节课进行同课异构。
今天,我运用 pad 讲了一节数学百花园中比较这节课。
在这节课上,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在看完之后,
让孩子们在视频当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
题。学生们看完视频之后,提出了一杯水有多重,一个空瓶
有多重的数学问题,在这一点上,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独
立提取信息,并独立提出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
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思考解题思路,并小组内交流、汇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并培养学生
们的小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们在动手解决问题中体会
解决问题的乐趣与成功。
在汇报交流环节,老师给予学生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同学们之间思维碰撞、互相学
习,最后一起进步、提升。在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意图是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让学生解决一些关于比较的类型题。同学们通
过自己计算、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将答案上传至 pad 上,
这样既方便了老师统计学生们的做题情况、又让同学们方便
的观看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们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
到解题当中去,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通过今天跟崔教授这节同课异构,我深刻的了解到学生的
数学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习
的主动力与内驱力的时候,这时候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也掌握、理解的透彻。
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作为老师,要多给孩子思考、
多给孩子机会展示、多给孩子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
会。
教学案例;比较创设买商品情境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当中你知道
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 1:一杯水多重?
生 2:一个空瓶多重?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问题都非常好,那我们来动手解
决一下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道题,你是如何进行分析呢?跟大
家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投
影上演示)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方法一:抵消法
方法二:一一对应法
方法三 比较求差法
师:在解决问题时有很多算法,选择你喜欢的适合你
的方法进行计算……
上述案例较好的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
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培养了创新精
神,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然而通过当堂练习结果的反馈,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
想 38 人通过 pad 提交答案,32 人正确,8 人错误。
相当一分部学生画图、理解题意的能力欠缺,个别学
生连甚至连题目都不懂,当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完,我走到数
学学习能力弱的新新跟前时,发现她还在辍着笔,紧锁眉头,
没有做出来这道例题。
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符合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
设计,为何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不禁的再次审视我的教学
过程,通过反思,我发现问题出在了对“解题方法多样化”
问题的处理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提倡和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
解题方法多样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
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
的潜能。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在授课之初我认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来源于其“数学现
实”,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即使是“最笨”
的算法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也应得到鼓励。因为这是
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具体
体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没有“最好的解题方法”,学生自己创造的解题方法
都是最好的。于是在学生总结出了多种解题方法后,我便让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适合的方法算”。
然而面对的现实是,多种解题方法,好的学生可以领
会,而且还能从中思考、选择更好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学生,
基本能听懂同伴的解法,但不一定能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
而对于接受慢一点的学生,可能目不暇接,到头来没有一种
方法可以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节课下来,眼花缭乱,
雾里看花,更谈不上“用自己最喜欢的、适合的方法算”了。
于是就出现了相当一分部学生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学困
生茫然无措的现象。
于是我想在追求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同时,是否太过迎合
优等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弱化了对学困生的
关注,解题方法多样了,但学困生也出现了,这样下去,是
否会使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解题方
法多样化,使解题方法多样化真的让不同水平学生得到不同
的发展呢?
我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出现了解题方法多样化后,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反思、比较,从中选择
最优秀的,择优而用。解题方法优化是学生算法多样化学习
中的必然阶段。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在“尊重学生”的名
义下无原则地放任低思维层次的算法,如掰手指数的方法。
但应注意由于学生限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往往不太容
易作出合理的选择。此时,教师的指导就尤显重要了。可以
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将同伴的解法“体验”一遍,从而
为学生进一步“择优而用”奠定基础。这样处理,学生就不
会认为算法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其优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