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53 页“用连除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
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体现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体
现在素材的选择,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使
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热情,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
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其次,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
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其三,强调合作学习,从信息的提供,探究不
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组织讨论交流,均体现学生与同伴会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
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创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学情分析:
前面的例 3 是用连乘解决问题,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
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而且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
识了除法并理解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
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生活多校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
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策略:
1、从学生的大课间引入新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感
受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放手让
2
学生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交流,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吸取了别人的长
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交流之
前,我都会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序思考的习惯——在交流时,让学生说
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引导学生用“根据……和……,就可以算出……,再
根据……和……,就可以算……”的句式来提炼总结思路,让学生掌握用除法两
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认真听,
这样才会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4、注重回顾与反思,凸显其重要性。通过“每组 10 人,结果正确吗?”的
问题,引导学生将计算结果放到题中进行检验,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使学生体
会到验证方法的优越性。然后让学生选择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明白在众多方法中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课题
1.出示条件,提出问题。
(1)三(1)班有 40 人参加大课间,平均分成 2 列,每列多少人?
师:你能解答吗?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在这 40 人中,每 8 人选一名小组长, ?
师:谁能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
系,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一步计算问题结构的特征,知道
两个相关的信息与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基于这样的知识基
3
础,为“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问题结构作好铺垫。】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2.出示课题:用连除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形成技能
1.课件出示集体舞表演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 4 文字,齐读题。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
参加表演的 60 人平均分成 2 队,每队平均
分成 3 组,每组有多少人?
3、用线段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5、小组交流讨论。
6、汇报。
预设:
方法一:
60÷2=30(人) 30÷3=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
答:每组有 10 人。
7、回顾与反思: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每组有 10 人,同桌讨论、交流解答得
是否正确。
8、小组交流,汇报:
每组有 10 人,因为每队平均分成 3 组,所以 3 组就有 30 人;也就是说每队
有 30 人,2 队正好有 60 人。这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列综合算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
用。】
9、建立连除模型
方法二:
3×2=6(组)60÷6=10(人)
综合算式: 60÷(3×2)=10(人)
答:每组有 10 人。
4
师:像这样,两次平分均就可以用连除来解决。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
1.教材 53 页“做一做”。
有一种杯子,6 个杯子装一盒,8 盒装一箱。960 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解题过程。
(2)请同学们说一说解题思路。
2、一共折了 216 只纸鹤。布置教室需要 2 行纸鹤。每行要 4 串纸鹤。平均每串
有几只纸鹤?
A :216÷2÷4=27(只) ( )
B :216÷2×4=27(只) ( )
C :216÷(4×2)=27(只) ( )
3、思维拓展:学校买来 360 本书。
(1)方案一:2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4 层,平均每层能放 42 本书。
(2)方案二:3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3 层,平均每层能放 38 本书。
(3)方案三:1 个书架,书架有 6 层,平均每层能放 60 本书。
上面的三个方案,哪一个方案能把书全放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积累用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
验,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问
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四、课堂小结:
解决连除问题的应用题,跟解决连乘问题的应用题一样,都要根据已知条件
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再列式计算。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5
板书设计:
用连除计算解决问题
方法一:
每队有多少人?
60÷2=30(人)
每组有多少人?
30÷3=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
答:每组有 10 人。
方法二:
一共有多少组?
3×2=6(组)
每组有多少人?
60÷6=10(人)
综合算式: 60÷(3×2)=10(人)
答:每组有 1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