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 2011 课标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 1 课时
主 题:《面积》
课 时:共 3 课时,第 1 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课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
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北京 2011 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
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
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
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为以后学习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操作性极强的。因此,在学生整个学
习过程中,不能依赖于教师讲解获得知识,而要通过自己观察、操作、
实践、思考、讨论交流获取新知。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摸一摸身
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面有大、有小,在获得感性
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在操作中,如摆一摆、量一量、数一
数的过程,充分理解测量面积要统一的标准等,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
探索性,体会概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说出面积的含
义。
2.能用观察、重叠、借助其他图形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在探究活
动中发现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在学习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发展学生观察、推理能
力和空间观念。
【评价任务】
1.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来完成目标一;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
合理性,来完成目标二。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培养度量意识,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境导入
一、谈话导入
看到“面”你能想到哪些词?你
能想到哪个和数学有关的词?你
认为“面积”是什么?
谈话导入,调动起学生学
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环节二
新知探究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1.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找一找、说一说:你都看到
物哪些物体的面?物体有平面、
曲面;物体的面不止一个。
(2)摸一摸、比一比:老师手掌
的面和学生手掌的面大小?学生
再找出两个面比较大小。
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
表面的面积。
(3)举例说一说物体表面的面
积。
2.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看一看、想一想:选择最省颜料
的图案进行涂色,你会选择哪一
个?为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就
1.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
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
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
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
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
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
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通过观察选择最省颜料的
图案涂色,感知平面图形的
大小,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
的认知。
是它们的面积。
总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
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丰富活动小练习:
(1)任意摆放数学书的位置,数
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2)用手势比画数学书封面的长
度和面积,你发现了周长和面积
有什么不同?
(二)比较图形大小,建立面积
单位表象。
1.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面积相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肉眼
观察。(观察法)。
2.两张差距很小的两个图形,学
生无法通过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
大小,怎么办?(重叠法)
3.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无法判
断出哪个图形面积大,怎么办?
测量意识的初步生成,简单引导
示范如何借助小图形测量。
4.动手体验度量,小组合作:借
助其他图形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
小(借助学习单)
探究目标:
(1)借助每个小组给定的小图
形,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记录
铺满两个图形各需要多少个小图
形,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2)小组汇报结果。集体观察、
讨论对比:选取哪种图形作测量
3.通过活动体验,感知面积
守恒、切身体验周长和面积
的区别,感受二维与三维空
间的不同。
4.通过层层深入,从简单的
肉眼观察比较到动手重叠,
再到以上两种方法无法辨认
大小,制造认知冲突,引发
思考,动手探究。
5.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正方
形就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在此过程中不提供充分的学
具,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推理能力,同时也用
到 2 年级学习的乘法口诀,
长有几个单位乘宽有几个单
位,就是多少个面积单位,
为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奠定基
础。
单位最合适并说出理由。
合作要求:
(1)在小组长带领下,用所给图
形摆一摆、想一想、算一算,铺
满两个图形各需要多少个小图
形;
(3)组长明确分工:摆拼、记录、
汇报;
(4)时间:5 分钟;
(5)展示汇报结果;
(6)活动后记得将学具放回学具
袋,保持桌面整洁。
观察对比,讨论得出:1.正方形
可以密铺,最合适做测量单位,
5.在活动中,小正方形、三角形、
圆形就是参与测量面积的一个个
小图形单位,也就是面积单位。
6.汇报阶段,大胆让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表述,表述的过
程就是形成认知的过程。
7.通过动手摆拼计算,引导
学生感知面积就是一个个统
一小图形单位的积累或者乘
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来
龙去脉。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数方格游戏:
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在比
较图形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课本 62 页“做一做”:数一数
每个图形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课本 64 页第 1 题,描图形的周
长,涂图形的面积。
8.通过练习,进一步丰富并
加深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
的认识,为下一节认识常用
的面积单位埋下伏笔。
9.在用正方形作为单位进行
测量最合适的基础上,再次
出现认知冲突,用正方形测
量也需要统一正方形的大
小,也就是面积单位。
环节四
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
面积,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
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