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
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
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
科学态度,同时欣赏化学变化之美,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部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金属与稀盐酸(稀
硫酸)反应。
提问:
1.写出铝和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条件来看,哪个更易与氧气反
应?说明了什么?
2.说说镁、锌、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现象各是什么?哪个反应更剧烈?这些现
象又说明了什么?它们都是什么反应?
金属除了与氧气、盐酸及稀硫酸反应外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呢?
〖新课讲解〗
观察图片,回忆。
同学们可记得在第五单元我们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它是什么反应类型?
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说明铁可以从硫酸铜中置换出铜,生成铜单质。这
也可以反映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设疑:还有类似的反应吗?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 11 页,简单阅读“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这个活动中用 Cu、Al、CuSO4 溶液、Al2(SO4)3 溶液、AgNO3 溶液五种试剂来探
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整个探究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小的探究实验:
1.将打磨光亮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提问:打磨的目的是什么?
观看实验视频。
分析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铝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观看实验视频,同时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变化之美。
分析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铜可以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铜,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3.将铜片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观看实验视频。
分析实验。
质疑:从实验现象中我们看出它们之间能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这说明什么呢?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比较金属之间的活动性的强弱?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研究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一起来看看。
简单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的顺序,给我们学习研究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提供了很多依据,具
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在金属活动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
中置换出来。
④铁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
课堂总结。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①与 O2 发生反应
1.金属的化学性质 ②与酸溶液反应
③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剧烈程度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②金属与盐酸及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课后反思:
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