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含量,如:O、Si、Al、Fe、Ca、Na 等;
掌握 Na、Al 与 O2 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
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
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由化学反应的现象推导物质性质的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
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
的过程。
【难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
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钠、镁、铝等实验材料;小刀、砂纸、燃烧匙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引入课堂。
师:同学们能说出自己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吗?可
以从中总结出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几种元素吗?下面请大家和身边
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后作答。
生 1:最常见的物质有水、水中含氢和氧;
生 2:建筑材料中用到很多砂石,砂石主要是二氧化硅、碳酸钙
等。
师:同学们很善于发现身边的物质,总结的都很好,那我们地壳
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到底是哪些呢?现在大家阅读一下教材第
46 页图 3-1,看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生 1: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按由多到少排依次为 O、Si、Al、
Fe、Ca、Na、K、Mg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我们可以看到,含量最多的这些元素中,金属元素占了大多
数,这些元素在我们身边经常接触到,我们了解它们才能更好的
利用它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生:学习过铝、铁、铜,它们一般为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这些性质都是常见的金属所具有的性质,
而且这些是金属的物理性质,那这些金属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金属能发生化学反应?
生:铁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转换反
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全面,下面大家观察并分析下课本第 32 页
图 3-2,讨论一下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生:观察图片,从实验现象讨论,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巡回指导。
师:从同学们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金属都
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它们可以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一些盐
溶液反应,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先从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
深一步的研究。
板书:一、金属与 O2 的反应
1.钠与 O2 反应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
师:给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
用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学生实验 1: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
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切割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生:切开后,银白色的光泽渐渐变暗。
师:除了这个现象,你能从钠身上发现什么性质?
生: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
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出了钠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的光泽、
密度比煤油小、柔软,那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
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
式吗?
学生归纳:有白色物质生成。(4Na+O2=2Na2O)
学生实验 2:钠放在玻璃燃烧匙上,加热。
师:同学们,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与加热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能不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在实验中,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
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师:那这种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师演示: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入淡黄色的粉末,搅拌。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师:实验说明了淡黄色的物质的什么性质?
生: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具有漂白性。
师:非常正确,实际上,我们常用它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叫做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化学式为
板书:Na2O2
师: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钠加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吗?
学生归纳: 有浅黄色物质生成。
师:这两个反应说明,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师:钠与氧气可以很容易发生反应,那铝与氧气能否反应?家庭
常用的一些炊具如铝锅是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与氧气发生
反应呢?
师:现在大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
板书:2.铝与 O2 反应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象是什么?如何解释?
学生讨论后归纳: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
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
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
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
我们平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
的应用,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生: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
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
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并完成钠、镁、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练习作答。
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