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
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
(2)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
方法。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的含义,引入水能溶解千千万万种
物质
聆听,感悟 体现化学与语文学科
的联系
探 究 活
动一
指导学生利用提供的物品自制一
杯糖水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
的形成?
总结糖水溶液的形成过程
[播放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提问]我们各小组的液体,都是混
合物大家思考一下:1.每种液体
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
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
沉淀?
[小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
念
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中的“一种或几
种”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现象,并填写表格,
学生积极寻找原因,
进行猜想与假设。小
组讨论形成共识:是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
中,形成一种混合物。
思考
回答,糖水的形成过
程
观看动画再次理解溶
液的形成过程
讨论,想办法解决问
题
品尝糖水
思考
回答
完成学案的填写并识
记
实验:向糖水中加盐
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
是为溶液概念的形成
建 立 丰 富 的 感 性 材
料。
巩固旧知
理 解 溶 液 概 念 中 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
从熟悉的物质入手,
便于学生理解
课 堂 练
习一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练习
一
设问:溶质可以是液态吗?
快速完成学案上的课
堂练习一
巩固新知,突破重点
引入试验探究二
探 究 活
动二
酒精能否溶于水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小结]:溶质可以为:固体、液
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
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
下水是溶剂。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现象,并填写表格
并根据实验目的得出
实验的结论
阅读书本 P28 完成
学案的填写
让学生了解溶质可以
是固体,也可以是液
体或气体。
课堂
练习二
查看完成情况
讲解答案
完成练习
订正答案
巩固、强化溶液中的
溶质和溶剂
探 究 活
动三
陈述:油漆沾衣服上可以用汽油
洗,不能用水洗
设问:1.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是否一样?
2.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
的溶解能力是否一样?
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教师演示实验 9-2
思考
观察现象,并填写表
格
试着填写学案上实验
的结论
学生讨论归纳出影响
溶解的因素:溶质、
溶剂等
过渡
目的在于说明同种溶
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
解性不同;不同种溶
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
解性也不同
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
PPT 展示生活中常见溶液的图片
概括溶液的用途
体会溶液在生活中的
用途
相关
课堂练
习三
查看完成情况
讲解答案
完成练习
订正答案
思考:这节课你收获
了什么?
巩固新知,突破重难
点
五、板书设计
一、溶液
1.定义
2.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3.组成:溶质和溶剂
二、溶质和溶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