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
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
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
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表达,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
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
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讨论】一些金属能通过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但是像
一些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怎么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呢?比如:铝、铜、
银的活动性强弱如何探究呢?
【点拨】同学们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铁钉表
面会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了铁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Fe+CuSO4=FeSO4+Cu
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过渡】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美丽的化学反应景象吧。
【播放视频】《奇妙的“金属树”》
【讨论】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探究铝、铜、银的活动性强弱呢?又该设计怎样
的实验方案呢?
【总结与交流】实验方案可以为:
(1)可以将铝片、银片分别插入到硫酸铜的溶液中。
(2)也可以将铜片分别插入到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3)也可以将铝片插入到硫酸铜的溶液中,将铜片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总结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
2Al+3CuSO4=Al2(SO4)3+3Cu (活动性:Al>Cu)
Cu+2AgNO3=Cu(NO3)2+2Ag (活动性:Cu>Ag)
铜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 (活动性:Cu<Al)
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 (活动性: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