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5
页
3.1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选择题
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
“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焚书坑儒 B. 修筑了万里长城
C.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 某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秦秤砣,上面刻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该文物作为
史料有助于研究()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 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秦朝灭亡的原因 ④郡县制的设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
A. 甲骨文 B. 小篆 C. 楷书 D. 草书
4.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
战略部署,特别强调要继续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下列秦朝官职中起到监察作
用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 B. 秦兵马俑
C. 统一文字 D.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6.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也可表述为()
A. 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B. 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C. 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D. 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第
2
页,共
5
页
7. 公元前 210 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B.
C. D.
8. 《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
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废分封立郡县 B.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李自成起义 D. 戚继光抗倭
9.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赢政()
A. 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0. 《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
戚大多怨恨他)。下列哪项商鞅变法的内容与之相关()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农耕
C. 奖励军功 D. 建立县制
11.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下图)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
表明秦朝 ( )
A. 经济繁荣
B. 国家统一
C. 文化昌盛
D. 边疆安稳
第
3
页,共
5
页
12. 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
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 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二、非选择题
13.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
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 31 个县,由国君直
接委派官吏管理。
(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材料一的变法措
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
风》诗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
历史意义。
材料三:
(3)2018 年 3 月 2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负责全
国监察工作。在秦朝中央政府中类似于该机构的是哪一官职?为巩固统一,秦朝在
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第
4
页,共
5
页
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
文解字》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农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
策秦策一》
材料三:
(铜方升)
铜方升周边及四角平正垂直,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底部
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材料一中的铁农具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记载了哪一次变革?在这次变法中对当时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
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廿六年,皇帝尽天下诸侯”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
的影响。
并根据铜方升底部的铭文分析该王朝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影响。
第
5
页,共
5
页
答案
1.D 2.A 3.B 4.B 5.D 6.D 7.C 8.A 9.A 10.C 11.B 12.B
13.(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
吏治理。
(2)秦始皇(或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御史大夫;郡县制。
(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14.(1)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效率提高,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
(2)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措施 1: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影响
1: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措施 2:统一度量衡。影响 2:有利于地区间经
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