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5
页
1.2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它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 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织 C. 统一度量衡 D. 确立县制
2. 下图所示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钩(医疗器具)将矢(箭)
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的造字方法是()
A. 会意
B. 象形
C. 假借
D. 形声
3. 下图是出土于山西浑源晋墓的战国牛尊。对于牛尊上显示
的人类通过控制动物促进农业生产的行为,下列哪一位中
国古代思想家是最为反对的()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庄子 D. 墨子
4.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秦始皇 B. 禹 C. 齐桓公 D. 汤
5. 某导演想拍摄一部名为《梦回周朝》的电影,再现的西周历史场景应该包括()
①以编钟乐舞招待主人公 ②长幼有别、身份有序
③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称霸会盟 ④委任商鞅变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第
2
页,共
5
页
6.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以下的()
A. 《韩非子》 B. 《道德经》 C. 《论语》 D. 《孙子兵法》
7.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8. 公元前 707 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
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A. 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 B. 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
C. 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 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9.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 273 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
堰。据下图判断,公元前 273 年属于()
A. 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B. 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C. 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D. 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10. 西周时期,各级王公贵族在祭祀时,使用器皿的规制非常严格,如“礼祭天子九鼎,
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材料表明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
A. 酒器 B. 礼器 C. 兵器 D. 乐器
11.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第
3
页,共
5
页
12.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非选择题
13. 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然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1)列举材料一所说的“儒墨道法”四个学派中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思想的实践运动】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近亲……
——《战国策·秦策一》
(2)写出材料二中“商君”所代指的人物,据材料指出其推行的“法令”的特征,
并写出其对秦产生的影响。
【思想的一枝独秀】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记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
舒传》
(3)写出材料三中的“臣”所代指的人物。用历史术语概括他提出的建议。写出
统治者采纳此建议的目的。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为了增强
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
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其变
第
4
页,共
5
页
法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其在秦
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请回答:
(1)从材料中能看出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能反映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型和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哪些影响?用一句话谈谈你对于改革的认识。
第
5
页,共
5
页
答案
1.C 2.A 3.C 4.B 5.C 6.C 7.B 8.A 9.D 10.B 11.B 12.A
13.(1)儒家;孔子(或孟子);道家;老子(或庄子)
(2)商鞅。 特色:公平无私。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或使秦国强大起来)
(3)董仲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14.(1)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历史趋势;变法获得秦孝公的支持;变法制定了一
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推行县制。
(3)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改革是一个国家不断发
展的动力;改革是一个国家国富兵强的关键等。